APP下载

抓住文本构建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2019-04-23卢十英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本

卢十英

[摘 要]语文教材的文本大多是经典范文,其构建呈现多元化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本的立意点、线索点、链接点、表达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和文本、作者展开对话,探索文本的深刻意蕴,感悟文本的人文情怀,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立意点;线索点;表达点;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44-02

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文本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多重探索,这是正常的教学行为。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敏锐的思维,抓住文本的建构点,引导学生展开探索,促进学生阅读认知的内化和升级。不同的文本有不同构建特点。教师要深入文本中阅读,筛选文本构建点的信息,并以此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从而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

一、抓住立意点探索文本

文本的构建点很多。因此,教师要有发掘意识,并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展开思考,以确保学生与文本思维的顺利对接。发掘文本立意点时,教师要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从意蕴角度展开思考,进而产生新的情感认知。立意,是指文本的主题呈现。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有限,因此他们难以对文本的意蕴产生触动。在发掘文本立意点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起点。

教材文本具有普适性。在利用文本展开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视角展开思考。在阅读中,学生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这是最为重要的。教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学习。

例如,教学《荷花》一文,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让自由畅谈阅读感受:“这篇课文是描写荷花的。你阅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开始议论,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有一个学生说:“我读后感觉到,这荷花真是太美了。特别是那白荷花,像个大圆盘。我真想变成一只蝴蝶,在这些荷花上面盘旋舞蹈。”……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谈感受,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积极投入情感,体会、感受荷花的美,并产生情感共鸣。作者对文本立意点有自己的考虑。在教学中,教师没有提醒学生思考作者要表达什么,而是让学生自由感受,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抓住线索点探索文本

文本构建离不开线索。在教学中,以文本线索为阅读引导,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文本人文情怀的感悟。特别是情感性写作线索,是理解文本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发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领悟文本的情感。以文本线索展开教学引导,能让学生自然进入作者的情感频道,产生更多的、更深的交流。

文本线索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情感。教学时,引导学生依据写作线索展开思考,往往能让学生收获更多。在自主阅读阶段,学生往往没有抓线索阅读的意识,导致阅读常常浅尝辄止。在课堂上,教师不妨以线索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梳理线索的过程中感知文本。如,《陶罐和铁罐》这篇童话故事,围绕陶罐和铁罐对话展开情节,说明应做像陶罐那样谦虚而不软弱的道理。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根据对话梳理情节,说说文本故事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阅读讨论后,学生很快就达成共识:“陶罐谦虚大度、宽容自尊,而铁罐却是傲慢轻蔑,最后的结局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教师继续启迪学生:“在我们生活中,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人还有不少。如果让你给他们一点规劝,你准备对他们说点什么呢?”学生再次展开议论。这时的阅读,开始向人文情怀方向转移。

案例中,教师利用文本写作线索作为阅读的启动点,引导学生在梳理文本过程中归结寓意,并让学生接轨生活展开深度思考,这样使学生的人文情怀得到涵养。

三、抓住链接点探索文本

教材文本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认知有很多契合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探究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来深入探究文本的内容,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特别是语言鉴赏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向学生传授一些鉴赏方法,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品质。

学生的生活认知常常体现差异性,不同年段的学生其生活认知是不同的。在教学时,教师要接轨学生的生活展开设计。如,教学《童年的水墨画》一文,教师给学生布置了讨论任务:“童年的生活就像水墨画一样,充满诗情画意。请大家任选一个画面展开欣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那些难忘的童年故事。”学生展开了讨论,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在展示阶段,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学生热情参与其中,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有的学生讲述自己跟爷爷去小河抓鱼的经历,认为那是最快乐的事情;也有的学生讲述跟随爸爸爬山的故事,虽然非常辛苦,甚至划伤了手臂,但登上山巅之时的感觉特别爽;还有的学生讲述小时候和外婆去掰玉米的经历,那新鲜的玉米煮出来是特别的香。

案例中,由于学生对诗歌比较陌生,因此教师从生活接轨点展开引导,成功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畅快地讲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并触动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敞开心扉讲述童年故事,这本身就是成功的设计。学生生活经历是一部最难忘的书,不管阅读多少遍,总有新意涌现。教师抓住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活动,切点准确,能丰富学生的感知,教學效果比较理想。

四、抓住表达点探索文本

教材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既是学生阅读鉴赏的最佳材料,也是积累规范语言的最佳材料。由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少、表达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朗读、背诵、鉴赏、仿写,使学生感悟、积累、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追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阅读、仿写,让学生在迁移训练中获得文学的启蒙教育,产生文学情怀。

例如,教学《海底世界》一文,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精彩语言进行鉴赏学习:“阅读文本内容,找到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一读,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对这样的学习任务并不陌生,纷纷展开探究。有的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并进行鉴赏分析:“作者将这些深水鱼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让人想起了广阔的夜空。这深海就像夜空一样。我在电视上看过相关的内容,深海到处是漆黑一片,却有一些闪光的深水鱼在里面穿梭,就像流星。”也有的学生找到这样一句话:“它们的色彩多种多样,有褐色的,有紫色的,还有红色的……”并进行赏析:“海底植物呈现多种颜色,和我们看过的花园很相像,真是美不胜收。”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让他们初步体会形象描写的作用,感受文本的文学情怀。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展开自由阅读鉴赏活动,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最后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是有效的语言鉴赏学习活动。由于语言鉴赏能力有限,在引导学生鉴赏时,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让他们抓住自己喜欢的语言进行鉴赏,说说喜欢的理由,并仿写。这样,给学生带来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材的文本大多是经典范文,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对文本进行综合解读,切准立意点、线索点、链接点、表达点,以引导学生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展开探究,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重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重点:实用类文本阅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文化传承与理解”离不开对具体文本的解读与把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从背景出发还是从文本出发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