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让阅读教学更有质感

2019-04-23田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田国

[摘 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开掘教材中所蕴藏的价值资源,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合理研制内容、进行方法引领、关注认知体验,为读写结合提供支架、指明方向、蓄积情感,使读写结合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认知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28-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开掘教材所蕴藏的价值资源,发挥教材文本的示范性、引领性作用,为学生的读写实践提供资源,真正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高效发展。

一、合理研制内容,提供读写结合的支架

(一)凸显核心目标,读写结合趋向集中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蕴藏着丰富的价值资源。如果想在一节课中将所有的知识点都一网打尽,学生所得的就非常有限。为此,我们要排除众多杂乱元素的干扰,从教材中提炼出最为核心的目标,让宝贵的练笔时间花费在刀刃上。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小稻秧脱险记》一文,蕴含着丰富的语用教学资源。一是结合具体语境,明确提示语位置变化的特点以及所形成的表达作用;二是了解童话的寓意,理解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的精神;三是分清课文的主次,了解作者对角色的安排、文章详略与表达中心之间的关系,并简单地尝试运用;四是借助语言品味,感受童话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五是感受童话自然、质朴、亲切、浅近的语言风格。这篇课文是一篇典型的童话故事,阅读教学应该从文体视角出发,感知童话语言的特点以及展现人物形象的方法,让读写结合不断趋向于集中,让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最核心的读写问题上,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从文本的体裁特点入手,厘清并选定了核心的训练目标,使教学目标集中,为读写结合指明了方向。

(二)贴近认知需要,读写结合契合实际

学生是阅读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学内容的研制不仅要从文本的实际出发,而且要准确考量学生的认知需要,让所有的语用训练都落实在学生最缺乏的、最需要的知识上。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如,在教学苏教材五年级上册的《金蝉脱壳》一文,教师引领学生发现作者使用了一连串的动作准确地再现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并借助众多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连接。在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教师播放了“孔雀开屏”的视频,并将其分为几个阶段,引领学生集中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选择相应的动词加以再现。这样,将读写结合落实在具體的教学内容中。

二、聚焦方法引领,指明读写结合的方向

(一)强化点拨引领,让读写结合有法可循

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关系。为此,教师要在学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领,让学生在读中解构感知的文本,在写中明确方向,真正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东方之珠”》一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这就为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常常在分析了语段结构之后,就直接要求学生仿写,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停留在机械的模仿中。为此,教师可引领学生发现总—分—总语段之间的逻辑联系,并将这种关系融入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的读写结合有具体的方法可循。

(二)构建多维渠道,让读写结合评价有度

在教学中,我们一直都有认知上的缺失,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最终的学习成果,缺乏公正、多维的评价方式,这就导致了师生对教学过程鲜有反思。因此,我们要在练笔完成之后进行多维评价,做到胸中有数,为后续的练笔和修改积累经验。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一文,教师引领学生对描写小珍珠鸟的语言进行拓展想象,还原作者在整个过程中是如何对待小珍珠鸟的。这样的练笔不仅有效地历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为理解下文中“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主题奠定了基础。在拓展想象中,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点评等方式,一方面对学生练笔的语言表达、想象丰富等角度进行点评分析,另一方面可从想象出来的作者言行是否体现了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角度进行考量,使学生后面的修改有明确的指向。

三、关注认知体验,蓄积读写结合的情感

(一)聚焦核心语言,体悟文本情韵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人生态度和即时心境最为直接的体现。因此,文章的语言其实都裹挟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价值思路。在练笔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极富情感的语言进行深入体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为他们的练笔打下基础。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的最后,随着一声枪响,彭德怀没有说一句话,各种语言都融汇到他的一个动作上——“缓缓摘下军帽。”教师根据这个词语,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从这个动作中可以看出彭德怀此时此刻的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随后, 教师借助一张张图片,将学生的思绪重新拉回到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相处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中。就在学生的情感蓄满之际,教师顺势要求学生站在彭德怀的视角进行感知体验,将自己想象的内容描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阅读、体验、倾吐、表达的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

(二)链接生活实际,蓄积情感积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生活蕴藏着语文学习所需要的多种材料与元素,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在教学中,我们关注的视野决不能局限在教材中,而要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借助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为学生表达打下基础。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二泉映月》一文,描写阿炳“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的情景,这是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他创作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的基础。对这样的文字,学生感到陌生。这需要与生活进行深入对接,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为此,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首先,紧扣“街头卖艺度日”等关键词,分别罗列出了“盛夏酷暑”“严寒冷冬”“黎明之时”“黄昏之时”……想象阿炳卖艺的艰辛;其次,引导学生想象阿炳此时已经是双目失明,而且没有亲人陪伴在左右,这就给他的生活和创作带来了影响;最后,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音乐片段,激活出学生的情感,唤醒了学生内在的语言系统,为学生的表达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仅仅局限在文本的语言中,而是巧妙地抓住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对接,让每个学生都产生表达的欲望。

读写实践是语文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体落实,并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选择具体的内容、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研制内容、进行方法引领、关注认知体验,使学生在读写过程中深入感知、不断实践、反思调整,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