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风俗组曲》的民族化创作特征分析

2019-04-23袁莉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钢琴曲民族创作

袁莉

摘要:崔世光先生使用山东民间音乐元素创作的《山东风俗组曲》是我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之一。文章以该钢琴曲的民族化创作特征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深入的了解该钢琴曲,了解山东民族文化。

关键词:《山东风俗组曲》;民族;音乐;钢琴曲;创作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134-01

一、原民歌曲调的运用

钢琴曲中的第四首是使用山东小调《包楞调》的旋律进行创作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自然也会让钢琴曲有着浓厚的山东小调民族特征。《包楞调》是山东民歌的代表之一,有“中国民间的花腔独唱曲”支称。这首小调在曲调和唱词上都充分体现着山东民族文化的特点。山东小调的《包楞调》中一个愣字就是最明显的山东民族化特征。

首先,词曲中对“楞”这一字进行了垛句的延伸处理,让歌曲更具特色。例如第一段中“月亮地儿那个出来了,白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楞,太阳来出来了一点红,葵花朵朵向太阳,条条那个道路放光明,大姐来哎唱罢了紧那个包楞姐来……”。其次,曲调通过句式排列,展现出了四句体结构。和唱词相呼应的“重复”垛句不是简单的重复,会使用各种手法如:减字、加花,让其变化的更有层次性,这种改变让作品更加新颖,更具特色了。通过模仿和改变模仿的方法,在歌曲中加入民族元素,体现山东人的性情特点,更是别具一格。这里使用的民族元素主要是旋律音调和节奏元素,就例如是第41小节到50小节中,展现了原来民歌的第一乐句旋律。

二、民歌旋法及演唱方式的借鉴

山东民歌小调最常使用的旋法是小三度的音列,像“mi-sol、si-re”等音列的使用就会让歌曲变得更加的舒缓动听。另外六度、八度音程大跳也是很有特色的,将山东人民的粗狂民风充分展现了出来。另外受山东当地语言音调的影响,旋律经常使用先扬后抑的特点。在《山东风俗组曲》中就充分的展现了这一点。例如在组曲的第一首作品中,前12小节使用小三度音节的频率就很高,在23小节到43小节当中使用八度、六度大跳的频率很高,听上去就像是在模仿小调演唱中的真假声音交替一样。

三、民族器乐元素的运用

这首《山东风俗组曲》中对民族器乐元素进行了很多的模仿,将钢琴的表现力拓宽了很多,使其演奏的技巧更加丰富。就例如是组曲中的第三首《南雁飞》就是对民族乐器——古筝的演奏技巧进行了模仿。古筝是一个弹拨型的乐器,是演奏者通过按、滑、摇、挑、托、抹等各类演奏手法进行演奏的乐器,能够让音乐变得悠扬婉转,又能让音乐如行云流水一般。崔世光先生就是利用具有层次感的琵琶奏法将大雁南飞和蓝天交融的画面用音乐展现了出来。组曲中第五首作品《细雨》借鉴筝的演奏技法,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了细雨沙沙的画面。历音是古筝演奏技法中最具表现力的技法之一,通过弹奏者的手在琴弦上的拨奏,将小桥流水的形象展漏无疑。崔世光先生正是在对古筝的充分了解基础上利用古筝历音的演奏特点,将组曲《细雨》中雨水从天空落到地上的情境用音乐表现了出来。这部作品除了借鉴古筝、琵琶的晚走激发,还在歌曲中加入了山东当地的民族器乐元素,结合民间乐队的镲、鼓银色和演奏技法。例如是在《花鼓》中就将那连续不断的四、五度音程使用花鼓伴奏的音响效果展现出来。

四、歌舞音乐元素的运用

山东当地的民族歌舞在山东民音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且歌舞形式种类繁多,具有很深远的历史背景。从汉代到唐宋再到清明和如今,山东民族歌舞经过数十个朝代的洗刷,现如今以形成了同源异流的丰富多彩的舞蹈文化特点。据史料正是,山东地区的歌舞音乐有两百多个,形式种类多样,每一个舞蹈都极具浓郁的齐鲁文化。在崔世光先生创作的《山东风俗组曲》中使用钢琴弹奏技法模仿了山东劳动人民在秧歌和花鼓歌舞时的舞蹈情境。例如是在《对花》中,钢琴的左手重點突出了小节重音在展现舞蹈上的律动感,右手的旋律展现的则是人们在跳舞之后身心愉快的欢乐情绪。像是一些大跳旋律和滑音在使用的时候就像是人在舞蹈一样,每一个旋律乐器都会是自成一派。在乐曲的地64小节当中,使用16分音符展示舞蹈的高差部门,整个作品将人们在跳舞时的情绪、快慢动作,用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出来。在《花鼓》这首乐曲中,作者为了更加深入的表现出花鼓舞蹈时的表演场景,交替使用钢琴演奏的技法,十分热闹。

五、结语

崔世光先生使用山东当地的民族音乐特点创作的《山东风俗组曲》富有浓浓的山东民族特点,格外优美动听,特点鲜明,加上崔世光先生精湛的钢琴技法和娴熟的创作技巧和使这首钢琴曲更加优美动听,成为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代表,为我国的钢琴音乐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猜你喜欢

钢琴曲民族创作
我们的民族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一墙之隔》创作谈
多元民族
创作随笔
春的灵感(爵士钢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