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今现代舞在中国所呈现的“抽象性”
2019-04-23许莉莎
许莉莎
摘要:在现代舞作品中,编导总是会提炼一个典型的人物或是事物作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他所要呈现给观众的深层意蕴,或者就是用抽象化的、纯意境的氛围为观众营造一种气氛,使观众结合自己的感受去体味舞蹈作品的寓意。本文以舞剧《三更雨·愿》为例,正面的说明当今现代舞应该呈现出与观众对话的“抽象性”。
关键词:当今;现代舞;抽象性
中图分类号:J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081-01
一、对现代舞的基本认识
1.现代舞的概念。“现代舞”这一概念,自西方国家诞生以来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久的争论,现代舞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很难简明扼要的定义。“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舞的发生是对传统舞蹈艺术的一反向运动。”
2.现代舞的抽象性。现代舞的抽象性,是编导赋予了现代舞的某种象征意义,将它拟人,并带有哲学的意味。在现代舞里,每一个编导都会去运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动态特点和最原始或者最单一的元素来创作,并且以此来塑造出,自己想塑造的人物或其他,其实,编导他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赋予这些人物角色很多自己的内心情感,以及想传达的意义,这或许是他们的生活,或许是自己的小世界。大部分编导,都会想把自己最想表达的表达出来,透过人物角色,或是说整个作品,把这一切传达给观众,让观众去理解。“在表现和刻画这些事物时,因其本来就带有了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再配之以相符的动作,融入进更为深厚的情绪,那么编导所要告知的内容就转化成为了艺术化、深刻化的形式了。”
二、当今现代舞在中国所呈现的“抽象性”
自20世纪80年代,西方现代舞传入我国以来,我国的现代舞就开始有一些片面的,有一些偏激的,这些对于我们的观众来说,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到底跳的什么”“到底传达了什么”“太抽象性啦”。如此以来,抽象的主题与编导想表达的的简单内容,附上了抽象的外壳,这让许多的现代舞的大部分作品成为了“圈内作品”而自娱自乐,丢失了时代赋予现代舞的本质要求。
笔者认为现代舞创作实践应重视与观众的对话是对现代舞观演关系的重塑。当代现代舞的创作往往过于自我陶醉,而忽视了观众的接受度,甚至被当成“皇帝的新衣“那样自欺的角色。即使现代舞身体语言的指向是模糊的,作品自身的涵义却应该是明确的,所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东西应该是清晰的。编导与观众之间是平等对话的关系,两者产生不断的互动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以作品《三更雨·愿》為例来说,它用现代舞舞的表现形式,从个体选择出发,在追求与观众对话的前提下呈现的。在寻求不同于以往的创作视角之外,还利用自我艺术形态里的思维意识、话语形态、话语权力在推动创作过程,进而深化身体意识与丰富舞蹈创作的多样化表达方式。
《三更雨·愿》利用微不足道的生命载体,表现五个不同的生命轮回。剧中的花是蓝色的,他用尽所有力气,在自己小小的一方泥土上生长、吐蕊、绽放。轮回的胎记就是红色的手掌,如同花心一般,最后花瓣零落,终归于无物。而鸟则是一个霸王的形象,他是京剧的扮相,挂在舞台上方,被带子束缚。鸟起初舞得霸气,尽显力盖世的风范,“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唱词响起,奋力向前扑去,挣脱了翅膀的束缚,英雄般的牺牲。在鱼的部分,演员身着红黑色,一副袖优美而飘逸。他张嘴呼吸,渴求表达,终也是徒劳。虫在这一世是一只蚊子,舞台上吊着秋千,他借着秋千飞舞。舞者用人的身体生动地演绎出蚊子的种种特点,优雅而悲伤。剧中的草手持一把长穗拂尘,在喜娘的引导下出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不足为奇的形象却有着最广情感辐射力,那些因为“愿”未了,所以无法真正离开的生命们,给观众一种若有若无的、捕捉不住的难过,确实更像是种通过生活的平凡才体会到的“宗教式”的情感。
现代舞中的身体动作往往是没有到尽头的,即使现代舞身体语言的语义具有模糊性,但这也不能被当做编导随意抽象而不在意观众的理由。抽象应当是从形象当中抽取一些本质的东西,应该以舞蹈特性的“意识”去感觉思索,以舞蹈特性的“眼睛”去观察择选。当代现代舞作品一定要让观众看得懂,但也要给予观众想象的空间,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水平,也不要高估观众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仨更雨·愿》中,作品审美追求是站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叉点上,它既结合了中国的哲学,又带着浓烈的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气氛,将抽象的意象与具象的形象有机结合,赋以舞蹈作品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永恒。
三、结语
无论是舞蹈还是别的艺术,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的自我表现、自我沉醉都是不可取的。绝对的抽象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泛化到没有边界的时候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