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钿家具发展略考
2019-04-23张丹钟声
张丹 钟声
摘要:从跨湖桥的漆弓伊始,中华民族使用漆这一材料已有八千年之久,其中不断演变出各种技法无不证明着这一材料的多元性与包容性。近年来大量漆器出土也证明着它曾经与人们日常生活起居有着多么密切关联,其作为家具的装饰材料也同样如此。本文将着眼于螺钿镶嵌的发展来推演的螺钿家具发展历程。
关键词:螺钿家具;发展
中图分类号:TS6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6-0061-02
一、早期的螺钿家具
(一)螺钿镶嵌源起
现国内存世的螺钿家具是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清时代的螺钿家具为主。螺钿家具的纹饰以花鸟和云龙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人物山水题材。关于中国螺钿的起源有“螺填器本出倭国”以及由印度传入中国推论等说法,现国内公认的说法是王世襄根据河南陕县和洛阳等地西周墓葬中出土的镶嵌蚌泡漆器提出螺钿镶嵌起源于西周,从大量的出土的镶嵌蚌泡漆器可以发现用蚌泡作为镶嵌材料是周代漆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装饰手法,但这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直到后来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出土的兽面风鸟纹嵌螺钿罍,其镶嵌材料为蚌片,纹饰以蚌片在木胎朱漆地上组合镶嵌,便是这一说法又一有力实物证据。
(二)唐宋螺钿冢具
由于实物证据和文献资料的匮乏,春秋战国至魏晋南北朝出现大段螺钿镶嵌实物的空白期,直至大量唐代的嵌螺钿铜镜发掘以及日本仓院所藏的紫檀螺钿五弦琵琶等等实物证据出现,螺钿镶嵌才又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学界大多认为螺钿镶嵌在唐代达到极高的水平,它们多数属螺钿漆器之列,而对于螺钿家具的螺钿镶嵌记载甚少,实物证据也甚少发现。唐代国内螺钿家具如吐鲁番阿斯塔纳206墓出土的螺钿双陆木棋盘以及螺钿镶嵌花鸟装饰木盒,其中所用贝片厚度较厚,厚度约为l毫米左右,称之为厚螺钿或者硬螺钿,用贝片随形裁截出各种物象,螺钿高于质地,具有浮雕的效果,即《髹饰录》中“镌蜘”,物象通过贝片的轮廓和划文表现。除此之外苏州瑞光寺塔出土的黑漆嵌螺钿经函、湖州飞英塔嵌螺钿说法图经函两例也可作为早期螺钿家具工艺的重要参考,前者除镶嵌螺钿外盖面还嵌有珠宝,后者则镂空处镶有绿色玻璃。
宋代高宗时期曾禁制“螺钿淫巧之物”,传世漆器中也多以朴素无华,螺钿家具也未曾发现,尽管无实物佐证,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证明宋代制作和使用螺钿家具,如文献记载北宋宫廷曾发生停用甚至毁弃“螺钿椅桌”的现象;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北宋末年苏汉臣《秋庭婴戏图》中的圆凳的红绿彩引起相关学者关于螺钿镶嵌材料一些争议,却也暂无定论。总而言之,我们虽无法直接定论宋代螺钿家具的工艺及风格特征,但我们可以肯定螺钿家具在宋代的制作和使用。
(三)元代螺钿家具
中国螺钿漆器发展到元代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也影响了螺钿工艺在家具上应用。从北京后英房元代遗址出土的嵌螺钿黑漆盘残片,到美国三藩市亚洲艺术馆所藏的宋元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图梅花纹插屏、日本根津美术馆所藏的元代嵌螺钿楼阁人物圆矮桌等都表明了这一变化。这一时期开始使用鲍鱼等彩色的薄贝片,厚度约为0.5毫米左右,称之为薄螺钿或是软螺钿,类似于绘画一样平脱镶嵌且用贝片裁截成形状规则的小片并以此为单位拼装出各种物象,丰富的色彩如同绘画的设色一般,根据螺钿所呈现的光泽拼装出闪红光的柱栏、闪绿光的屋瓦树叶,闪蓝、紫、红光的云气等等。此时的螺钿镶嵌面犹如画一般,细微如彩虹一般的贝片可以有无数种组合与排列,使得螺钿表现栩栩如生的情景画面成为可能。在这些螺钿镶嵌的画面中聚集在山水或者亭台的人物成为画面的中心,然后以花卉图案作为辅助边饰,题材大多关于历史典故,画面注重故事的整个细节刻画,各种物象充满着难得一见的活力,贝片上加饰划文,使得物象更为丰富具体,笔划极细。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有两种说法:一为此时的螺钿漆器受到朝鲜高丽朝晚期螺钿漆器的影响;二为中国螺钿工艺者从山水绘画中获得启发而将螺钿镶嵌模仿绘画笔法将贝片分解成“点、抹、钩、条”等单位,或是“分截壳色,随彩施缀”等等,发展出截然不同的螺钿装饰图案。无论是哪种说法可能性较大,而实质上很有可能是同时发生,都极大的提高了螺钿镶嵌工艺在螺钿家具上的运用。
二、明清时期的螺钿家具
(一)明代的螺钿家具
明代漆树的种植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漆器的生产场所也遍布全国许多地区,永乐时期开设了官办机构“果园厂”,专门制作各种漆器,明末民间也出现私营作坊,如扬州江千里等。
曹昭《格古要论》曾记载,明洪武初年抄没苏人沈万三家财中包含大量螺钿家具,方以智《通雅》卷三十四记载称,明永乐果园厂所制漆器包含螺钿。然而,并没有明洪武至永乐时期的螺钿漆器或者螺钿家具留存下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清宫旧藏“大明宣德年制”款黑漆嵌螺钿彩绘龙戏珠纹香几,被认为是明代早期髹漆家具的代表,通体以黑漆为地,面彩绘云龙纹嵌螺钿宝珠,四周以螺钿花串问彩绘花叶装饰。明代中期保存下来的螺钿家具数量甚少,但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相当数量有年款的螺钿漆器也为确认这一时期螺钿家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这一时期螺钿漆器均嵌随形硬螺钿片,也用细碎钿片拼接的方式,花纹显示出一种规整的、图案化的风格特征。山西省博物馆藏有明代中期黑漆嵌螺钿锦文平头案、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有明代嘉靖黑漆嵌螺钿八仙图三弯腿带底座方香几皆有这一特征,与元末明初优雅、自然大相径庭。
目前,属带有“大明万历年制”款的螺钿家具大都属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旧藏,而且全部以龙纹作为装饰,且“大明万历年制”款黑漆洒螺钿龙戏珠纹长方案和“大明万历年制”款黑漆洒嵌螺钿龙戏珠纹格均通体洒嵌钿屑,“大明万历年制”款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平头案长条形,则通体刷黑漆,嵌厚螺钿,龙纹以细小五彩钿片拼接而成,云纹则多随形裁剪并有划文。无属款依据风格特征、工艺划分为明代或者明代晚期的螺钿家具大多也运用嵌螺片和洒钿沙的做法,但值得一提的是两件风格独特的海外私人藏褐漆洒螺钿方桌和褐漆嵌螺钿三弯腿桌,前者整体通洒钿沙,后者嵌螺钿锦地纹,造型优雅、简约。明代晚期螺钿家具镶嵌工艺已经显示出一种非常精致、生动的风格特征,明代晚期螺钿家具中花鸟纹题材继承了从五代开始的那种舒展、饱满、生动的自然气息,阔大的画面和舒朗的布局,花鸟纹饰采用随形硬贝片并加以写实的划文;人物山水题材中则布局紧凑、和谐,景色丰富、优美,特别是在融合画意方面在继承元末时期工艺制法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人物活动往往是画面主体,人物表情生动,多与故事情节相配合,充满人文情怀。
明代留下了丰富的螺钿漆器和螺钿家具,还留下现今唯一仅存的漆艺典籍《髹饰录》,其中所記载的“填嵌”类下“螺钿”和“衬色钿嵌”,“雕镂”类下“镌蜘”以及“煸斓”、“复饰”、“纹问”类等与螺钿相结合的做法,而且留下极为难得的制作者的姓名,如江千里、蒋回回、周治等。
(二)清代的螺钿家具
从明晚期到清初期属螺钿漆器和螺钿家具高峰时期,从清代早期的清宫旧藏“大清康熙癸丑年制”款黑漆螺钿花卉山水人物纹书架一对,通体髹黑漆,用五彩软螺钿和金银片托嵌成一百三十七块,六十六种不同的花纹图案,包括八种人物山水、二十二种花果虫草,三十六种图案锦文,纹饰优美精致,且花样变化多端,在处理蚌壳自然色彩上也经过精心设计,壳片的色彩的运用和明暗对比使得画面层次丰富。除此之外还有“大清康熙甲寅年制”款黑漆嵌螺钿花蝶纹条案等等纹饰秀美,壳片颜色丰富,光泽亮丽且拼接精致。
清中期的螺钿家具北京博物馆有清宫旧藏红漆嵌螺钿百寿字炕桌,该桌的独到之处在于以红漆为地,《髹饰录》中嵌螺钿“不易朱质”,而现存古代螺钿漆器中以红漆为地实属少见。清宫旧藏黑漆嵌螺钿花鸟炕桌,通体髹红漆嵌黄色硬螺钿,但物象大多造型死板,具有强烈图案化倾向。清代螺钿家具具有鲜明的特征,初期作品做工精良,每一个细节都可以达到完善的地步,十分秀美。初期之后,一种比较稀疏,景致简陋,另一种所用贝片过于细碎化,拼接缺乏内在联系,缺乏层次和生气。乾隆时期之后,软螺钿家具和软螺钿漆器制作日益减少,硬螺钿家具和硬螺钿漆器则显得呆板、粗陋的特征。同时螺钿镶嵌越来越依靠彩绘和衬色等辅助手段,且逐渐融入百宝嵌家具之中,失去其独特的艺术地位。但值得一提是清代的百宝嵌作品仍属康熙年问的上乘之作。
三、结语
从西周蚌壳镶嵌的起源到唐宋时期硬螺钿随形裁截划文,文高于质,到元代螺钿逐渐变薄延伸出软螺钿,裁截成规则形状,分截壳色,随彩而施,平嵌拼接划文;再到明清时期对于画面或是整体达到一个艺术处理,将画意融入工艺,直到清中期之后开始逐渐陨落。各个时期螺钿家具随着对于这一材料认识加深,出现的不同镶嵌方式以及开始对其进行处理,甚至是跳脱出其纯工艺性走向艺术,不在为其形式附庸,正是这种古人对于工艺走向艺术的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