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饵料对大鲵血清生化、免疫酶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019-04-23范洪琼薛小腧龙俊霖

中国饲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冰鲜大鲵杂鱼

范洪琼,周 亚*,薛小腧,颜 忠,龙俊霖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 404155;2.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重庆 404100)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近年来,随着大鲵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效益逐渐趋于合理化,冰鲜杂鱼养殖大鲵成为降低养殖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但由于冰鲜杂鱼含有生物胺及致病微生物,生产上投喂活鱼饵的大鲵死亡率小于投喂冰鲜杂鱼的大鲵(周亚等,2014),但冰鲜杂鱼对大鲵免疫力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鲜见报道。本试验通过探索冰鲜饵料和鲜活饵料对大鲵血清生化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生产上大鲵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鲵来源 大鲵来至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大鲵工厂化车间自繁大鲵,采食活鱼饵的大鲵 42尾,体重(361.52±75.54)g。

1.2 试验分组 在大鲵养殖车间清洗消毒两个大鲵池,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水温20~22℃,规格2.5 m×2.5 m,水深10 cm。两个池子分别标记为冰鲜组和鲜鱼组,分别饲养21尾大鲵。

1.3 饲养管理 冰鲜组:每天下午投喂150 g冰鲜杂鱼(规格10~15 cm白鲦鱼,分段3~5 cm),第二天下午收集残饵计算重量,更换池水后投放冰鲜饵料。

鲜鱼组:投喂5%NaCl浸泡消毒10 min的鲫鱼(规格3~6 cm),每次投喂0.5 kg,每隔2 d补充1次饵料鱼,每天更换池水1次,保证饵料鱼充足和溶氧充足。

1.4 样品采集 饲养60 d后,在两个池子分别随机采集6尾大鲵,鲜活组标记为A组,冰鲜组标记为B组。分别采集大鲵血清、肠道、胃和肝脏。

1.5 样品检测 样品检测采用试剂盒法,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6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偏差”表示。数据用SPSS19.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显著水平。

2 试验结果

2.1 不同饵料对大鲵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通过对大鲵血清进行谷草转氨酶(ALT)、总蛋白(TP)和甘油三脂(TG)检测,结果表明,冰鲜组血清TP显著低于活鱼组(P<0.05),但冰鲜组血清TG和ALT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详见图1。

2.2 不同饵料对大鲵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对大鲵进行肝脏超氧化歧化酶(SOD)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检测,结果表明,冰鲜组肝脏SOD活性显著高于活鱼组,冰鲜组ALP显著低于活鱼组(P<0.05),但冰鲜组血清ACP与活鱼组差异不显著(P>0.05),详见图2。

2.3 不同饵料对大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通过对大鲵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检测,结果表明,两组大鲵肠道淀粉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消化酶活性冰鲜组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详见表1。

图1 不同饵料对大鲵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图2 不同饵料对大鲵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表1 不同饵料对大鲵消化酶活性的影响U/mg

3 分析与讨论

生产上,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养殖户选用价格低廉的冰鲜杂鱼作为大鲵的饵料,但冰鲜杂鱼由于加工不当会产生大量生物胺(张金彪,2012),以及大量的有害细菌(胡月,2013),同时由于冰鲜杂鱼储存和饲养管理不当,投喂冰鲜杂鱼也会造成养殖大鲵水质污染,从而影响大鲵机体健康。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和总蛋白(TP)是反应肝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王芳,2013),对判断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冰鲜组大鲵血清AST和TG含量均显著高于活鱼组(P<0.05),而TP含量显著低于活鱼组(P<0.05),说明大鲵投喂冰鲜杂鱼由于某种原因可导致大鲵肝脏代谢异常,李志斐等(2017)研究发现,冰鲜杂鱼可导致大口黑鲈肝脏代谢异常,这可能与冰鲜鱼中含有生物胺相关,过量,生物胺会影响黑褐新糠虾的生长与发育(王金锋等,2008)。与大口黑鲈不同的是,冰鲜组TP含量高于活鱼组,这可能与品种不一样相关。

超氧化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和酸性磷酸酶(ACP)是评价外来入侵水产动物机体免疫的重要指标,原居林等(2013)研究表明,大鲵肝脏SOD酶活性最高。牛化欣等(2013)发现,冰鲜杂鱼中脂肪被腐败氧化产生有害物质是影响大菱鲆脂质代谢和抗氧化功能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冰鲜组大鲵肝脏SOD显著高于活鱼组,同时冰鲜组大鲵血清TG含量显著低于活鱼组,说明长期投喂冰鲜杂鱼可影响大鲵肝脏脂肪代谢,从而影响TG的代谢、转运和清除,使血液中TG含量增加,大鲵肝脏通过保持高SOD活性水平来应激损害。与本试验结果相似,冰鲜杂鱼可影响中华绒螯蟹(范朋,2011)、三疣梭子蟹(贲玲芝等,2018)和大口黑鲈(牟明明等,2018)的血清ALP和ACP活性,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同种水产动物消化酶活性与生长阶段、饵料、生长环境等因素相关。大鲵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与生长呈正相关,到一定生长阶段消化酶活性趋于恒定(孙翰昌,2014)。不同饵料对大鲵稚体消化酶活性影响均显著(陈军等,2017),与投喂鲜鱼肉相比,人工饲料和黄粉虫均会降低大鲵肠道消化酶活性(黄旺,2018)。本研究中,冰鲜组大鲵胰蛋白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活鱼组,已有报道,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与养殖动物体内蛋白酶活性呈负相关(Dsa,1991),冰鲜组胰蛋白酶活性高可能与冰鲜杂鱼蛋白含量低于活鱼及冰鲜杂鱼中含有大量致病微生物相关,本试验结果与黄旺(2018),陈军等(2017),孙翰昌(2014)研究结果相似,大鲵淀粉酶活性最低,说明淀粉对大鲵营养代谢贡献最低。

综上所述,投喂冰鲜杂鱼会影响大鲵的肝脏代谢,从而间接影响大鲵的免疫力,但投喂冰鲜杂鱼大鲵消化酶活性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冰鲜大鲵杂鱼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情系野生小杂鱼
26省市推动家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
钓到餐桌上的快乐
大鲵生态养殖技术要点研究
清除 蟹池中野杂鱼的方法
不入谱的烧杂鱼
萌物
动物玩家之“大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