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好人”王娅的绚烂人生

2019-04-23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唐俊德

中国电业与能源 2019年3期
关键词:天津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唐俊德

一个人,在人生的征途中,奔跑了67个夏冬;

一个人,在奉献的大道上,追梦了30个春秋。

一个普通的名字,因善举而被广泛传颂;

一个弱小的身躯,因大爱而被人们尊崇。

在2019年2月16日22时31分前,她还做了一个梦,梦境是那么虚幻:我是谁?我要去哪?梦境又是那么真实:那里花草葳蕤,歌声悠扬。哦,还有莘莘学子们那朗朗的读书声!

她笑了,笑得是那么开心。

无名的红花在这一刻悲情地飘落,生命的终止符在这一刻无情地写下:捐资助学30年,在生命之烛即将燃尽的最后时光,毅然放弃治疗,她把名下唯一一套房产和自己遗体无条件捐出,带着对生活的无限眷恋,了无挂碍、聊自欣慰地走向了人生的终点,把灿烂的笑容留在人间。

生前,她无名无望,认识她的人极少,了解她的人不多;死后,她为人熟知,点赞她的人很多,敬佩她的人更多。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的,她还活着。

她,叫王娅。

奔跑之路——她的生命之花在“26春”中深情怒放

王娅,1952年4月16日出生在天津一个幸福的家庭,父母亲都喜爱文艺。

1968年7月至1976年12月,16岁的王娅作为1700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中的一员,来到内蒙古五原县插队落户,后还在河北省新城县做了一年民办教师。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没正式上过几年学的她,在一天艰苦的劳动之余,晚上还坐在土炕上,在一灯如豆的微光下捧着书看,以阅读的方式缓解身体的疲惫。

农村艰苦的生活环境、繁重的田间劳作,磨练了她的意志品质。割麦子、挖沟渠这些男知青都望而却步的农活,王娅也是一把好手。在村小学代课教书的时候,学校小小图书室里的书几乎被她看了个遍,遇到喜爱的书,她会一直看到天亮。“现在回想起来我仍然很自豪。那也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啊。”王娅在笔记中留下了这样的回忆。

从娉婷少女到绝代芳华,王娅把9年的青春岁月留在了贫瘠而又广袤的草原、荒凉而又艰苦的农村。这段对大多数知青来说不堪回首的岁月,对她而言却是生命里不可忘却的珍贵记忆和人生过往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1986年11月,王娅调入原天津高压供电公司(现国网天津检修公司)工作。来到知识密集的电力系统,王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电力知识的匮乏。好学的王娅开始刻苦自学,之后又上了中专,系统地“啃”起了电力课程。在她留下的上学期间的教材中,我们看到了用挂历纸精心包好的十几本书,虽纸张早已泛黄、发脆,但其中没有乱划乱画,学习重点都写在一张张裁剪整齐的纸条上,被她夹在相应的章节处,笔迹娟秀,一丝不苟。《电工基础》《变电常见异常运行实例分析》《变电运行岗位技能培训教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成为了她的“枕边书”。

经过1986年11月至1991年9月在220千伏红旗路变电站变电运行岗位的历练,业务过硬的她,1991年9月开始担任天津北郊500千伏变电工区北郊220千伏站值长。北郊500千伏站是当时天津电网投运的第一座500千伏站,承担天津地区一半的用电负荷,且有一条500千伏供电线路供北京供电,是当时京津唐电网的一个重要枢纽站。她经常故意画出有错误的站内各种接线方式的电路图,像是技术培训又像是恶作剧般地考同事。“我就喜欢看她们不爱学习画不上来的样子。”随后,她又会把正确的电路图画给大家,直到值班员画正确为止。期间,北郊500千伏变电站参加当时的“华北局十佳班组”评比,由于接到通知时距专家组来站考评的时间非常紧,从操作票的规范到环境卫生整治等,全站人都在加班加点。大家的情绪有些焦虑。王娅非常积极地投入其中。当时的北郊500千伏站站长邵连生回忆说,因为她非常细心,在迎检工作中经常给同事“挑刺儿”,一会说这样不行,一会儿说那块儿得改,弄得全站人员都对她有意见。在全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北郊500千伏站顺利通过了“十佳班组”的评比验收。当时,考评专家组组长是华北局供电处一位年轻的处长,检查起来从不讲情面,连当时比他大20多岁的天津局副总也怵他一鼻子。事后,全站人员都说,北郊站能获得“十佳”,王娅功不可没。

1990年,她被借调到当时的天津电力工业局,参与编写《电力系统运行技术问答》,后被电力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本技术问答,在全国电力系统作为变电运行专业培训的基础教材被使用了十几年之久。

1991年,18岁的赵颖从天津电力技校毕业,来到北郊220千伏站,成为小王娅20岁的徒弟。王娅让赵颖从写线路操作票这一最简单的操作票练起,逐步加大难度到填写母线倒停、变压器倒停的操作票。让赵颖感到压力的是,这个王师傅一有时间就“追”着她讲,而且经常冷不丁地考她一、两道题。而赵颖看到其他班次的新学员也没有师傅主动地给徒弟交代过什么,这种差别让赵颖感到不解。当她把票写错了的时候,一句“不长记性”的话马上就从师傅那扔了过来,让她感到既羞愧又很没面子。直到连续半年,在20多名新学员中,每次调考赵颖都能取得不出前三名的好成绩、且还拿到十几元的奖励时,赵颖忽然意识到,我跟这个师傅学算是跟对了。她开始喜欢上了这个“说话真狠”的师傅。

1997年4月至6月,220千伏海光寺变电站筹备投运。调到这个站工作的王娅,和现也已退休的杨春玲曾在同一个班。杨春玲回忆,王娅把一次系统图、低压系统图、站用变系统图、最小元件表等很多图纸铺在桌子上,一点点地描,有时还需要趴在桌子上画。这些图纸都是她一个人手绘出来的,配上镜框一上墙——嘿,漂亮极了!站里人都说,这活儿只有她能干,别人干不了。在6月份海光寺站站正式验收时,经她手绘的图纸纠正了很多潜在的错误,提高了验收效率,也为变电站投运后的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王娅对安全的要求是异常严格的。

作为值长,王娅要求运行人员从设备原理的掌握到操作票的填写,从实际倒闸操作到工作结束后的验收,都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海光寺站投运前,王娅组织大家编写事故预案。当写到假设10千伏—51母线故障失压后如何处理时,她忽然发现此时如果全站停电将无法恢复。于是王娅找出图纸查看并到现场实际核对,发现变电站当初的设计存在缺陷。变电站两台站用变压器同时接到了同一条母线上,且设备已按照图纸完成了实际接线,这就为日后的变电站安全供电埋下了重大隐患。王娅立即向上级汇报,通过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最终修改了设计图和实际接线方式,避免了变电站投产后主变压器全停的恶性事故。

在编写海光寺站《现场运行规程》时,王娅又发现:海光寺10千伏中性点采用小电阻直接接地系统,一旦经旁路母线带路,则零序保护失去作用,会越级到受总开关,引起主变保护、10千伏小电阻接地保护动作。这一重大缺陷的发现引起了天津电力的高度重视。经设计部门和研究人员分析后得出结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会因单相接地引发越级跳闸的大面积停电事故,每分钟会减少输入电量2600至5000千瓦时、经济损失约合3600元。由于王娅发现得早,设计部门改正及时,从而避免了可能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因停电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后果。

在海光寺站建设期间,根据35千伏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设备的特殊性,王娅大胆提出建议:将相同电压等级、相同型号、相同参数的设备进行整合,把20多个单元整合成1个单元,使其技术档案达到完整化、系统化。这一建议得到站长、工区主任的采纳,也成为天津电力后期投运的利民道、津奥、瑞江南等220千伏变电站档案建立、编写的规范。这个做法在天津电力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2001年4月14日,检修公司成立集控中心,主要监控市内海光寺和利民道两座重要的220千伏变电站。那时,集中监控技术在国内刚兴起不久,如何进行管理在技术上还是一片空白。当时,王娅还有一年的时间就要退休,但她毅然接受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同站里年轻人一道,学习信息采集、监视控制知识。她与监控设备厂家人员共同探讨,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成熟的过程后,王娅提出了一套适用于变电运行的“四遥模式”,并参与主持编写了《监控中心现场规程》《监控中心管理规定》《监控中心异常失灵预案》《受控各站集控权切换方法》《监控中心(维操队)与调度联系制度》等技术规范、规程制度和管理措施,在此后的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由于设备装备水平低等各种原因,电力系统各种故障频发,“变电运行”成为高危专业,误操作等几类常见违章行为往往造成设备和人身损害甚至死亡。所以,在老一辈运行人员中有这么一句话:你这辈子怎么叫圆满?等您退休了,“全须全影”(指的是,在电力职业生涯中,一辈子没出过个人责任事故,自己也没有发生人身损害)就是圆满!

2002年,王娅退休了。仅在集控中心临退休前的一年时间里,王娅就发现并紧急处理了海光寺站7件/次重大设备缺陷。在26年的工作时间里,王娅执行操作票3100多张,票面合格率达到97.9%,累计完成“千项操作无差错”766次,实现个人安全无责任事故整整26年,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可谓“功德圆满”。

追梦之路——她的博爱之花在“30夏”中美丽绽放

王娅30年默默无闻、自甘沉寂地捐资助学,源于她悲悯的人生情怀,源于她大爱无疆的人性光辉。

王娅第一次投身慈善是为救助国宝大熊猫捐款,到邮局寄出5元钱,那是1985年。回来后她莫名其妙地高兴了好几天,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发现,每一次捐款以后都会高兴好几天,她意识到这种付出是件令人很愉悦的事。

1989年,国内“希望工程”正式设立,她立刻捐出100元,当时她的工资还不到200元。此后,她的爱心捐赠从未间断:汶川地震、南方水灾各捐2000元,甘肃舟曲地质灾害拿出4800元……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天津市慈善基金会,都留下了她持续不断的捐赠足迹。“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的这些事实际上很普通,没什么,”王娅说,“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大的能力就多帮点儿,小的能力就少帮点儿,反正是尽力去帮。”王娅的性格内敛而坚韧,捐助从未向人提及,就连最亲近的徒弟赵颖,也是在她和已退休多年的王娅一次聊天中才知道她的善举。

“我当过知青,学历不高,也曾做过一名民办教师。我心里清楚农村学生的状况,也知道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王娅对赵颖说。

这段知青加民办教师的人生经历,成为王娅毅然踏上捐资助学之路的一个内心动力,成为她要圆寒门子弟求学之梦的动机。她对别人的爱从不打折,是她内心的一种追求,是更高的一种财富观。

捐资助学让王娅成为一个追梦的人。

2016年7月,清华大学已故教授赵家和倾毕生积蓄1500余万元成立基金会,捐助西部贫困孩子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王娅知道此事后深受感动。那年7月22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退休教授陈章武收到一封邮件:“你们是有两个账户吗?我想确认一下账务公开情况。”“能请问你了解的目的是什么吗?”“我是工薪族,没有大笔的钱,现在是个老年人了。你们若愿意接纳我,我很愿意持续地捐助下去。”在回复的这封邮件中,王娅述说了她朴素的心愿。3天后,在甘肃走访受助学校的陈章武回复了基金会账号。陈章武遇到很多捐赠者,接棒管理兴华青少年基金会的第3年,他却头一次碰到这种方式。不久,王娅就汇去6000元,资助了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一名高中生白云三年的助学金,随后又捐出6000元捐助了另一名学生。这样的举动让陈章武记住了这个普通的电力退休女工,因为基金会的捐赠者大多数都是陈教授熟识的朋友和同事,像王娅这样没见面就直接捐钱的并不多。“我退休了,也还希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想到在西北有一个孩子能因为我的帮助继续学业,上大学甚至读研,真是件令人快乐的事。”她和基金会的数十封邮件往来,让王娅与甘肃寒门学子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开启了一段暖心的追梦之旅。

风雨急而不缀其音,霜雪冷而不渝其色。王娅尊重每一个受捐者,不彰个人名声献爱心的言行,凸显了她高尚的品行和价值追求。

“虽然我没有孩子,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但是我知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除了给予孩子们物质上的帮助之外,王娅更希望的是,因为这些资助,孩子们能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有一次,王娅资助的一个孩子给她写信,说高考时想要报考师范专业。一向怕打扰孩子学习的王娅着急了,她怕是因为钱绊住了孩子追逐梦想的脚步。她想方设法要到了孩子妈妈的手机号,告诉那个孩子:“你想学什么、学到哪儿,我都资助你。”当听到孩子说就是喜欢当老师时,王娅的心才放下。

天妒王娅。2018年3月,王娅觉得胃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却查出罹患胰腺癌。天性坚强、乐观的王娅接受了这一残酷的现实,她并没有被绝症吓倒,开始住进天津肿瘤医院接受化疗。2018年4月,本来约好和基金会工作人员一起去甘肃考察受助学校的王娅却“失联”了,直到几天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才收到王娅发来的称自己已去新西兰旅游的短信。可谁也没有想到,这只是王娅一个善意的谎言,此时她得知自己已到了癌症晚期。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和病魔的抗争中,王娅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她想,我必须要跑赢死神,因为还要在捐资助学的路上追梦!她加快了脚步:5月,王娅为基金会汇去了准备好的3万元捐款。8月,基金会每年一次的评审会即将举行,捐赠者将受邀到甘肃受助学子的家中进行家访。而此时,王娅做出一个决定:暂停治疗,趁着还有力气,去甘肃看看她牵挂的孩子们。忍受着剧烈的癌痛,她来到了魂牵梦绕的甘肃贫困学子家中。“我就特别想去,见了那些学生很高兴、很有意义。我自己过的很幸福,唯一让我烦心的就是,每次看到孩子们的资料,都觉得自己的能力有限,真的是哪个都想帮。对于我来说也是最后一次了。”王娅说。看到受助的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劲头特别足,王娅很高兴,浑然忘记了自己的病痛。

与病魔抗争的过程痛苦而漫长。返津后,半年多的时间的化疗,身高1米6左右的王娅体重骤减到70斤左右,头发大量脱落。就在化疗进行到第五个疗程,医生为她会诊下个疗程的治疗方案时,王娅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要将本应用于治疗的钱全部捐给贫困学生。身边的朋友都劝她,病魔无情,要为自己留下足够的治疗费用。而王娅总是说“我有,别担心”。她说:“我生命的倒计时开始了,最后的心愿还是要帮助更多孩子”。即使在弥留之际,当王娅听说一个资助的学生家里发生变故,立即从治疗费里拿出2000元。她念念不忘地说:“并不是我舍不得用昂贵的药物。主要是药物贵,副作用也让我难受,还不如把钱用在孩子们身上。省下治疗费,我愿意多资助几个学生。”“最大的遗憾是我再也没有时间参与基金会的活动,为孩子们做事了。”这是王娅临终前发给志愿者的一条短信内容。

此前的6月份,王娅在与病魔抗争过程中,萌生了捐出唯一一套房产,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的念头。“我这一辈子就挣了30多万,但是房子值100多万,可帮助更多的孩子。”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王娅将原本打算身后再办理过户改为生前赠与。几经努力,这套70平方米的住房赠予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从生前延续到了身后。同时,她还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连仅有的躯体也作为一名“无语良师”,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事业。在后来的采访中得知,其实早在2016年11月,王娅就在天津市红十字会办理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

大道之行,善行天下;微小善念,大爱无疆。

多年来孑然一身的王娅没有子女。成语“粗茶淡饭”“节衣缩食”在她身上有着再形象不过的解释:她的一日三餐,简单的白水煮菜便是家常;她衣着朴素,家里仅有一个衣柜,里面挂着数得上来的几件款式普通的衣裤,伴着她走过一年又一年的四季,走过67年的春夏秋冬,连羽绒服都是她自己做的,她最贵的一件半大衣也不过580元;她省吃俭用,家中唯一的电器就是一台34寸的电视机,连社区医生的出诊费,她都要讨价还价;她甘于清苦,在家里在梯子上自己绑了个竹竿当做输液的架子。

王娅坚持捐资助学30余年,却从不以爱心人士自居,以安贫乐道定义自己的人生价值,怡然豁达,淡泊从容。想着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能继续学习,改变命运,她体会到的是深深的幸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也得到了延续,也更有意义了。

倾尽毕生积蓄与房产捐资助学,王娅用生命之火,点亮了寒门学子求学路,温暖了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津城,感动了千千万万国人的心。王娅在遗赠书里写道:“我一生行善,已将生前主要财产捐赠,帮助了很多贫困的孩子,而今卧于榻上,每念及此,终觉欣慰之至,此生无憾。”

2019年2月20日,天津市各界群众举行“奉献者生命礼赞——王娅缅怀告别仪式”,深切缅怀和追思王娅。王娅一生奉献,曾获爱心证书无数。仪式上,天津市红十字会向王娅的家属颁发了她公益路上获得的最后一张证书——《遗体捐献证书》。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市妇联、市红十字会、西青区委区政府,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负责人,王娅所在单位天津电力领导,受助同学代表,王娅亲属、同事、生前好友、热心群众200多人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告别会,一起来向这位天津电力退休女工致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持续引发热议,相关刊文阅读量均达到10万+;国资小新、津云等新闻网站、新媒体、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平台新闻点击量达4.63亿次,获点赞近9000万次,被转发超过3100万次。

传承之路——他们的大爱之花在“沽水”中璨然竞放

一条曲折蜿蜒的海河,贯津门而过。

龙潭浮翠,沽水流霞。天津人,侠肝义胆,善良正直,守望相助,古道热肠。

一名普通的退休女工——王娅,用她67年的生命岁月雕刻了一名普通天津电力人的高光时刻。她燃尽自己,照亮学子求学之路,把助人情怀转化为人间大爱,用真情燃起寒门梦想之火。

其实,在天津电力,“王娅”式的好人还有许多,故事也还有许多。

大沽桥畔,天津电力办公楼上“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标牌矗立在猎猎飘扬的“国家电网”的司旗旁;夜晚常常是灯火通明,不眠之人的步履昂扬、铿锵。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天津老城正在焕发出勃然的生机。

王娅在天津电力工作的26年,也是天津电力跨越发展的26年。

在新时代,天津电力公司实施了到建党10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的“1001工程”和“变革强企工程”两大工程。2019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三型两网”的部署和寇伟董事长对天津电力争当“四个先锋”的要求,“1001工程”进入了决战时刻,“变革强企工程”进入了攻坚期,标志着天津电力由此开启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天津电力人有决心、有信心,实现争当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和争当服务“五个现代化天津”的“两个排头兵”的奋斗目标,为建国7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厚礼。

以王娅为代表的天津电力人爱岗敬业、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和典型事迹,与中华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平凡中的“大爱”,诠释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彰显了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更是亿万中国人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王娅,你还记得你最后时刻的那个梦境吗:我是谁?我要去哪?现在我想告诉你:你就是“感动中国”的那个人!你要去的地方是:中国人民的心里!

大哉,王娅;美哉,王娅!

猜你喜欢

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战“疫”必胜!
《天津诗人》征订启事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雾霾来袭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