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创新路径探析

2019-04-22刘金娥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培养

刘金娥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思想政治课 行动能力 培养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全面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根据这一要求,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说,重点还是在于强化行动能力培养环节。应用型高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人才为目的本科院校,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创新,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行动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重要性的缺乏

尽管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也出台了一些硬性规定文件与政策,但仍有些高校缺乏对“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的意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令人堪忧。原因在于一些应用型高校起步比较晚,为了学校生存发展,校领导只重视专业特色发展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误认为思政课不是学校的重点学科,在学科建设和资金投入上就没有纳入学校财政计划之内,更不用谈对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的重视。

2019年3月18日,习总书记在会议再次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性,各高校管理部门及思政课教师也一直都在探索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实效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情况现稍有所好转,但也有部分应用型高校“走形式”,走“老路子”即满堂灌。另外,由于学校给与的经费有限、时间难安排、学生安全无保障等问题,老师们将思政课强化行动能力培养实践环节简单化,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或课外时间开展一些有关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名存实亡,难实现其效果。

(二)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及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强化行动能力培养必须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但是由于学校还正处于发展阶段,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大,大多数教师是刚从学校直接出来的,缺乏其教学经验和社会阅历,也未参加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地培训。因而,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注重探索理论内容讲解构思,对思政课如何注重学生行动能力培养及开展与组织学生实施校外实践还未涉入,更谈不上达到什么好的效果。

和其他普通高校一样,应用型高校也制定了思政课教学专项经费,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应用型高校这笔专项经费并没有落实,投入经费相对比较少,从而造成许多实践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开。

另外,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还需要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开展实地实践教学,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转化实践行动力。但有些单位不愿和学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甚至,还有一些应用型高校认为建立实践基地费用很高,对刚建立不久的应用型高校来说,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对于老师们,考虑到学生安全问题,不愿带学生去参加各类实践,这也给学生行动能力培养带来了影响,因此,思政课的实践基地受到重重阻碍。

(三)教学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定要选择好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形式多样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应用型高校教学内容单一,流于形式化,教师仍然没有设计更好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讨论、视频教学当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在行动力培养实践教学中,要求学利用周末、节假日自己深入社会实践调查,有的近距离的考察,时间比较仓促,安排半天或一天的时间,参观回来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实地参观感想,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学生也乐于接受,但是主体的体验效果并不太深刻,至于强化行动能力培养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久而久之,让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变成程序化。

另外,除了选择好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内容体系,需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提出的要求,同时也需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根据大学生身必发展规律开展行动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据实地考查,目前部分应用型高校对于思政课还是强化于形式,在选择教学内容基本上都是按上级部门制定的教育内容作为依据,没有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定特色的教学内容,较少考虑学生主体因素,这也会给行动能力培养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带来不利影响。

(四)缺乏行动能力培养教学监控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

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需要学校主管及教学部门领导的密切配合,才能保障顺利进行。但目前不少应用型高校强化行动能力培养的意识还比较弱,在组织管理上,缺乏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有的应用型高校尚未把行动能力培养纳入到思政课教学计划中,对于每学期所制定的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没有严格实施,还只停留在纸面上,没有明确的考核目标和标准,甚至还缩减实践教学课时。

近些年来,虽然有的学校已开始重视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但只重视教学过程,对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只是依据学生所交的调查报告、论文来确定他们的成绩,对于学生存的问题未能真正解决。甚至,还有一些应用型高校也没有针对课堂内外建立指导老师有效的考核制度,因而在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创新的路径

(一)转变教育理念,创新突出应用型高校思政课的特色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于刚刚转型发展的应用型高校,除了重视专业特色发展以外,思政課教学也应与学生专业发展同步。思政课是各高校所必须开设的通识课,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社会实际,从而提高他们思想政治素质。因而,应用型高校校领导、各教育教学部门都应在学科建设和资金投入上要全方位给予支持,重视应用型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学生行动能力培养。

另外,对于应用型高校思政课,应积极探索解决思政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尤其是当前很多应用高校正在推进“校企业合作模式”,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也应以“校企合作模式”为首要抓手。探索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突出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特色,实现“校企合作”相融合人才培养方式。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驾权课堂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必须以一定的方法为载体。

一是根据应用高校学生特点,调动学生主体践行能力。对于应用高校学生而言,他们素质参差不齐、性格特征、价值观念等都有所差异性,因而在思想政治课行动能力培养中,教师必须摈弃过一言堂局面,重在强调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能力锻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认识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能力。

二是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学习情境。思政课教师要根据应用高校学生能力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在笔者看来,首先,由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感思与践行。其次,现场实践教学,由生动趣味故事引入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故事情境中得出对抽象晦涩原理、概念、观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力。

三是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创设师生讨论情境。创设师生讨论情境,学生可以发表不同见解,在探讨氛围中,提高学生主体的综合能力。但是教师,要充分發挥支架作,把握好课堂,引导学生步步递进提升,让课堂成为学生培养践行能力提升的实践基地。

(三)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践行能力

由于思政课理论性很强,学生文化功底比较弱等原因,学生难以对思政课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在思政课中如何创新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行动能力?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第一步,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思政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学习;第二步,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提炼教学内容,精选新时代教学案例,满足学生求知、求新、求变心理;第三步,通过将课内的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可以利用课外、校外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带着理论知识走出课堂,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消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且践行于社会活动中。

(四)创新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和多维保障制度

创新应用型高校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是对思政课教学过程和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主要包括评价价目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等。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考核内容重在于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软+硬”相结合的形式,即除了考察学生提交的思政课作业之外,还有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另外,在评价主体,除了有教师对学生评价外,还应有学生自我评价,综合评分,得出的总分应为该科目的成绩。

建立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以外,还应有多维保障制度。由于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牵涉到实践基地建设、经费、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问题,需要学校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因此,为了保障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开展,必须构建起以校领导牵头,其它各门部和二级学院参与,共同齐抓共管。另外,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制定相适应的文件,合理统筹与规划,且在人、财、物上要保障思政课行动能力培养教学的运行。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课培养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