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家辅导员机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研究

2019-04-22马彪

法制与社会 2019年3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困境改革

马彪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家辅导员 困境 改革

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834万,相比于2018年的820万人而言增加了近14万,毕业生人数再次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导致201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的严峻,大学生就业出路至关重要。世界瞬息万变,职场风起云涌,职业生涯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化,固守成规和心无定所都是不可取的做法。

一、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即一个人一生中的所有与工作或职业相联系的行为和活动,以及相应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全部历程。这整个历程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连续的,它包含一个人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对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它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组合。职业生涯规划在20世纪初叶起源于美国,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生涯规划逐渐取代职业辅导的地位。在美国,有上千家专业的职业规划咨询和培训机构,很多孩子从6岁开始就要接受职业规划的相关教育,并且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师必须拥有教育学相关的硕士学位,还必须拥有从政或从商的经验,美国政府出台《计生教育法案》,分三个阶段——职业了解、职业探索、职业抉择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开设了各种职业咨询机构,向学生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相关教育机构建立全国通行的职业规划网络咨询平台,学生求职和用人单位可以共享资源;各高校的“慕尼黑就业模式”将大学教育和就业市场相链接;搭建一条贯穿大学-企业界-劳动局的全方位的合作链条;在大学里设立就业市场学院,专门负责培训学生专业知识以外的求职能力。在加拿大,职业生涯指导贯穿整个高中和大学,政府、大学、企业三部门联动,共同致力于职业规划教育,从事专业指导的人员应具有相当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和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具有鲜明的岗位分工,绝不是任何人都能从事的。

通过以上各国分析,可以得出几点结论:(1)以上各国非常重视职业生涯规划;(2)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执行人要求很高,很多要求较强的社会阅历。

相对于国外学校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国目前还差之甚远,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没有引起各方面足够重视,国内个别高中虽然已经率先尝试开设校本课程,或者不定期进行一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是学校面对高考升学压力,很多时候都是纸上谈兵,学生也是敷衍了事。许多高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重要意义缺乏清醒的认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途径缺乏系统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有待进一步进行实践拓展;很多高校上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老师大部分是就业指导中心或辅导员,他们很多缺乏专业实践能力,靠一些测评软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都感受到了大学生职业倾向测评的叫好不叫座。

职业生涯规划是反思的知识,知識的获得不是来自于书本、不是来自于讲授,而是通过对过往的梳理,勾勒出成长的脉络;生涯规划,不是单纯地登陆平台、输出代码、测评清单,它是有温度的唤醒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为学生成长赋能。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分析

虽然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无论是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中心抑或其他职业生涯指导机构,可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陷入了更深的、更复杂的困境:

(一)缺乏可迁移技能

可迁移技能是指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取并拥有的各种基本能力。它们不仅是帮助学生完成眼前工作的技术知识和行业术语,而且是当学生从一个工作换到另一个工作,从一家公司换到另一家公司,甚至是一个行业换到另一个行业时都能依靠的能力和基础。

可迁移技能构成了职业技能组合的基础,他们之所以可迁移,是因为学生可以将它们从一份工作带入另一份工作,从一家公司带入另一家公司。学生之所以必须获得一些可迁移技能,原因在于,一般大学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会经历至少12.15份不同的工作,而且大学生在步入社会前,有80%的学生将来从事和自己专业不一致的工作。

(二)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人才

高校如何让每位在校生能更好的学有所成,在踏上社会的那一刻满怀信心是每个学校老师的共同使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不仅需要大批掌握心理咨询证书、职业发展、人才测评、有效沟通的在校教师,关键要从社会选拔一批能成为大学生踏上职场“领路人”的企业家辅导员。目前,很多高校并没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很多都是由招生就业处、辅导员来兼职完成,而这些指导老师往往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经验,很多都不能“对症下药”。一项在江苏10所高校对应届毕业生的调研显示,70%以上的调研对象表示对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不满意,希望在大学期间能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

(三)职业生涯规划个性化困境

虽然相同专业的学生往往具有相同的职业诉求和职业方向,但每个大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因为成长的环境、个性、情感、认知的不同,一些表现出缺乏自信、焦虑、自卑、内向等个性特征的特殊群体的学生,往往由于缺乏有效沟通交流,虽然老师在上职业生涯规划课时非常认真,但始终无法解决学生内心真正的困惑,千篇一律的职业生涯教育不能适合每一个学生,不能也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从而学生缺乏积极的求职动机,并给未来的择业与就业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这时候企业家辅导员角色的重要性极大的体现了出来,为了推进个性化职业指导,就必须立足于全体学生,在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一对一式的个体化职业咨询服务。

三、企业家辅导员机制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应用

通过引进企业家辅导员机制,特别是通过创新模式,激发企业家辅导员服务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对企业家辅导员进行培训,专业知识更好的赋能企业家,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最后通过一对一的深入谈心谈话,对部分自卑、焦虑、内向等个性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让他们能掌握更过可迁移技能,对人生有更好的规划。

(一)对企业家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激励

企业家辅导员平时工作非常繁忙,如何通过有效激励能更好的让企业家发自内心的愿意对大学生多花时间进行职业生涯辅导?最主要还是要从企业家承担这份工作的动机进行研究。

企业家参与包括职业生涯辅导在内的高校活动,主要动机有以下两方面:

1.参加公益事业的使命。企业家坚持做教育公益事业,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是对的。企业家选择做一个好人,他们选择做善良的事,不是为了回报,只是因为这是对的。所以高校在选拔企业家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时,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不断加强企业家社会责任心的打造,营造一个充满爱、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家群体氛围,对真心为学校付出的企业家进行有仪式感的表彰,激发他们更好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2.对于企业家圈子的向往。企业家参加高校活动,还有一个强烈的动机,是想通过高校这一平台,认识更多的企业家朋友,以便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困惑、资金等难题时能够寻求相关人士帮助。所以,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能把每个企业家孤立开来,他们是一个团队。要多开展企业家沙龙、企业家大讲堂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让企业家直接能够从相识到相知,最后成為紧密的朋友。这样,企业家和高校的粘性更强,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回归服务高校的初衷,激发他们服务高校的兴趣。

(二)对企业家辅导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培训

企业与高校进行“嵌入式”培养大学生已经在全国很多地区开展,通过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建立“企业家辅导员”这一创新机制,可以让大学生对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访谈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家,能更快的消除对于职场未知世界的迷茫。但是,企业家辅导员虽然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如何让他们更好的输出知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加强对企业家辅导员的培训是密不可分的。

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谋求自我发展的个人设计,但学校可以通过对企业家开展校园文化、制度体系等辅助性措施及时了解高校学生的特性,让企业家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特点、兴趣、价值观念和需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工作,掌握定期检查督导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帮助有疑惑的学生调整职业生涯计划,建立新的契约关系等。

(三)企业家辅导员进行“一对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辅导

大学生的需求是多样性的,有些学生选择出国深造,有些选择考研,还有些选择考公务员,企业家辅导员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和学生的接触不仅仅停留在课上的几个小时,更多的是根据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开展深入交流。对于部分计划考研的学生的需要,企业家辅导员可以联合学校相关部门策划一场与考研内容的知识竞赛,通过专业知识现场测试、答题环节,检验学生们过去几个月的复习效果。对于打算直接就业的学生进行模拟面试活动,企业家辅导员可以请自己所在单位经验丰富的人事经理作为主要面试官,让学生们从模拟面试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有出国深造意向的学生,企业家辅导员可以举办出国留学英语口语交流大赛,学生们可以用英语讲述各自的目标和规划。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困境改革
困境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及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