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乡风文明实践路径选择
2019-04-22韩亦菲
韩亦菲
摘 要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之一,美丽乡村建设是雄安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应以婚丧嫁娶活动为突破口,久久为功,形成与新区定位相适应的乡村文明新风尚。基于此,分析雄安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以及思想道德与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乡风文明;乡村振兴战略;雄安新区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36.043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
障[1]。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乡村居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和繁荣,必须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但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应大力弘扬和传承以传统农耕文明为母体的乡村优秀文化,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应深入实施乡村居民道德建设工程,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提升全体乡村居民精神风貌,引导农民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建设幸福家庭、友爱乡村、和谐社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移风易俗,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2019年9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中央文明办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对文明乡风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争取通过3到5年的努力,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基本健全,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 雄安新区乡风文明建设现状
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设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18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指出,美丽乡村为新区城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城乡体系。由此可见,雄安新区乡村发展是与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同步推进的。
雄安新区乡风文明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良好的基础。雄安三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深厚久远的历史文化、勤劳质朴的农耕文化、历久弥新的红色文化,滋养了古老的雄安大地,也为新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里民风朴素,古风犹存,例如几乎占安新县域总面积近50%的“华北明珠”白洋淀,是国家级5A风景区,乘游船穿行芦苇荡间、观赏荷花是主要旅游项目。白洋淀景区的游船主要有大型游船、机动快艇和传统人工木船3种,其中大型游船载客量大、速度适中;机动快艇速度快,机动灵活;传统人工木船速度缓慢,适于体会悠闲惬意的慢生活。在白洋淀景区,不论是在宽阔的水域,还是在相对狭窄的水道,遇有小木船同向或对向经过时,大型游船和快艇旁都会尽量避让以加大横向距离,同时减速以减少对小型木船的影响,保障船上游客的安全,增加乘船的舒适度,体现出谦敬美德的深厚底蕴和良好风尚。
2 雄安新区思想道德与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由于市場经济规则、政策法规、社会治理还不够健全,雄安新区也并非“世外桃源”,原本质朴的乡村、淳朴的民风也难免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有害信息的影响,道德文明领域出现一些问题。
1)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仍是市民化的主要障碍,部分村民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道德践行的成效低。部分村民信仰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是非美丑不辨,诚信缺失。2)乡风文明方面,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家乡的吸引力和家庭的凝聚力骤然降低,优良家风渐失本色;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冲击,淳朴民风逐渐淡化;受乡村传统熟人社会特点影响,随着经济收入的大幅增加,村民婚丧嫁娶中攀比之风抬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农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不够完善,适合乡村和农民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农民文化生活单调。其中,婚丧活动中问题表现尤为突出。
婚姻中的彩礼古已有之,在我国先秦时期,婚姻就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礼,纳彩和纳征环节男方家都要备办礼物。符合情理的彩礼是一种仪式化交流载体,但天价彩礼则背离了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本源,有将婚姻明码标价甚至“卖女儿”之嫌,极易引发相互攀比心理。出于农村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有些乡村农村女青年谈婚论嫁时索要天价彩礼,“一动不动”(指10万元以上的家庭轿车和城里的楼房)、“万紫千红一片绿”(即紫色5元纸币1万张、红色100元纸币1千张、绿色50元纸币数量不限)、“三斤三两”(用秤称100元纸币的重量,一般在10万元以上)等名目层出不穷。同时,花样频出的恶俗婚闹也严重影响了婚礼的喜庆氛围,灭火器、面粉、臭鸡蛋、锅底灰等无所不用其极,新郎被脱到只穿内衣用胶带捆绑、新郎的父母扮驴拉车等“创意”不断,甚至色情低俗婚闹时有发生,挑战公序良俗底线,严重败坏了乡村社会风气,部分农户因高额彩礼背负巨额债务而再次陷入贫困的境地,极大降低了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影响了乡村振兴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进程。
此外,丧葬活动中的攀比现象也非常严重,奢华的丧礼、昂贵的棺椁、铺张的宴席、豪华营建的墓地等等,甚至娱乐性、搞笑低俗的演艺节目也出现在了本该肃穆哀伤的葬礼上,薄养厚葬,生前不孝,死后哭闹,影响恶劣。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乡村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包括婚丧在内的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随着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收入增加而水涨船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和人情负担。
3 雄安新区思想道德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
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雄安新区乡风文明建设,应注重以下5个方面。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促进乡村文化繁荣,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全面提振乡村社区精神面貌。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面和参与率,充分利用特殊时间节点,如建党纪念日、国庆日、重阳节、清明节等节庆活动,精心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文艺创作、艺术展演以及弘扬红色文化的红歌大赛等活动,在重阳节举办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清明节注入慎重怀远、敬畏生命、追思先人、礼敬先烈等文化元素[2]。
2)发挥社区文化在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是公民道德教育情境建设的有效方式。乡村是在传统农耕生产和生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聚族而居的聚落,宗族、家族是乡村的常见民间组织形式,血缘、婚姻、亲戚等是居民主要社会关系,以村规民约形式呈现的自治便成为传统乡村社区化解矛盾和纠纷、保持乡村安宁和谐、主导乡村风尚的重要手段。当前的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依然要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在乡镇政府和村两委的指导协助下,村民自治性组织制定出体现宪法和法律精神、适应新时代社会风尚、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家风家训和乡规民约,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增强乡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真正成为文明新风的制定者、展现者、评议者和受益者。
乡村社会是熟人社会,村民的荣誉感、自尊心甚至虚荣心都较强。可充分利用这一社区心理,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评选活动,有利于引导民众崇德向善品质的形成。积极倡导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建立区、县、乡(镇)、村四级评选机制,广泛开展明星社区、美丽庭院、和谐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逐年增加文明村镇数量。大力宣传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四德方面表现突出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弘扬社会正能量。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乡风文明。要大力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提供丰富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传统曲艺戏剧社团的作用,将道德宣传和文艺表演、文体活动相结合,采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宣传教育成效。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以此滋养当代文明乡风,例如从容城通往安新的白洋淀大道上,有一座三贤文化广场,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三贤”——元初知名学者刘因、明朝名臣杨继盛、清初大儒孙奇逢,成为当地崇尚忠义淳朴乡风的标志。充分发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传承革命文化基因,继承革命道德,夯实热爱祖国、报效国家、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群众基础。
4)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开展革陈规陋習、树文明新风活动,坚决遏制婚丧嫁娶中的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互相攀比等不良风气。各村、社区应组建红白理事会,通过高音喇叭广播、微信群等新媒体、张贴红白理事会管理规定、发放简办婚丧嫁娶明白纸等途径,打破沿袭多年的陈规旧俗。通过取消红白喜事事前事后的答谢宴、取消事中烟酒供应、限制宴席菜品种类和价格、限制演艺活动项目和费用、限制鼓乐队规模和支出、限制鞭炮燃放种类数量等措施,减轻村民人情支出负担,遏止攀比浪费之风,营造乡村文明的新风尚,在倡导和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中淳风化俗,进一步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新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5)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村庄清洁行动等工作为抓手,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调研中发现,部分村庄购置了垃圾清扫车,由拥有机动车驾驶技能的村干部轮流义务清扫街道。因地制宜,适应农村生活特点和农业生产需要的垃圾分类在当地已然实施,把垃圾分为可积肥垃圾和非积肥垃圾,虽然分类略显粗疏,但实际效果却非常显著,既实现了村庄的整齐洁净,又践行了废物利用、绿色循环发展的理念,一举双得[3]。
4 结语
乡风乡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急于求成。1)坚持正面激励,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中增加文明乡风建设相关内容,加大对不赡养父母等败坏社会风气行为的惩处力度。2)以党风政风引领乡村风尚,落实农村基层党团组织责任,充分发挥乡村党员干部、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3)要建立健全文明乡风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尊重各地习俗,充分考虑不同地域群众生活习惯和接受程度,并与当地文化传统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形成与新区定位相适应的文明新风尚,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001).
[2] 韩永莲.河北省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8.
[3] 冷雪霜.新农村乡风文明视阈下的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学,2011.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