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你慢慢来

2019-04-22时珠平

阅读(低年级) 2019年3期
关键词:名师细节习作

时珠平

编者按: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诱发和培养人的创造力,而不是只传授已有的知识。一堂成功的习作课,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能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让儿童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把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出来,享受表达的乐趣。如何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何展开有效的习作指导?

2018年12月,在第三届“作文课怎么教——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来自全省各地的6位一线教师登台亮相,带来了六节习作教学优质课,并陈述了自己的习作教学的理念与方法。他们的课堂与名师名家的课堂相映成辉,是理念与实践的完美融合。為了将他们的声音更为广博地传递出去,本刊特开辟阵地,倾情呈现这些优质课的课例,并配以名师点评,以期引发更广大的一线教师的共鸣和思考。

【教材简析】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5》的内容。这次写作的材料由四幅表情图和一段文字说明两部分组成。要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而且要写具体,写出真情实感来,那就得写那些让自己印象极为深刻的事,从自己的生活真实中找材料。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唤醒儿童的这种生活经历,激发儿童的表达欲望,让儿童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把自己的生活具体、明白地表达出来。

【学情分析】

这次教学研讨活动是在常州市博爱教育集团龙锦小学举行的,是江苏省第三届作文名师精品课堂观摩与研讨活动中的优质课展示之一。由于需要异地借班上课,上课时才能见到学生,那么该如何把握学情?于是,我设计了一份《问学单》,列了以下三个问题:1.暑假到现在我读过什么书?2.看到表情图,我最先想起了什么事?3.如果让我把这件事写下来,我最大的困难是什么?通过这三个问题,我了解到以下几点情况:1.最近班上有90%以上的人在读《身边的科学》和《森林报·秋》这两本书;2.对于“喜怒哀乐”这四种表情,全班42名学生中有39名学生想起的是“喜”事、“乐”事。其中比较多的话题是“学骑车”“考试受表扬”“与家人旅游”“助人为乐”“抓(戏)蟹”;想起发“怒”生气的事的有3 名同学,话题是“自己受了委屈”“宠物遭暗算”;想起痛苦经历的只有一人,话题是“朋友离别”。3.对于写好这件事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写具体”。

通过以上分析,对该班学生的阅读与生活、习作的选材与困惑,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也便于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从阅读与习作的整体性、生活与习作的连续性着手,帮助孩子们找到“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观察“喜怒哀乐”四幅表情图,唤醒对往事的回忆,产生表达的欲望。

2.能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注意把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成长中的难忘故事说清楚、写具体。

【设计思路】

1.关注个体特征,激活生活记忆。

新课标指出,“作文就是学生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习作就是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回归本质的话还是生活,还是“我口抒我心,我手写我口”。习作实际是对自己生活的感受和记忆。每一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唯一性,他们的生活、兴趣和爱好都是不同的,对于生活的记忆和感受、表达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我们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诉求,帮助他们尽可能全面而细致地把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说出来、写清楚。

2.关注共性问题,唤醒读写记忆。

三至六年级的作文被称为“习作”,正是强调了小学作文练习的性质,它是不同于文学家的创作的。阅读与写作互为目标与手段,阅读指向了写作,同时阅读又是习作得以产生的情境。学生在习作时,最大的困惑是“怎么把事情写具体”, 授课班级有半数以上的人有这样的困惑。既然阅读与写作有交融性,那么能否唤醒学生的阅读记忆,引导学生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忽视的写作知识和表达技巧,并将这种阅读知识与技巧迁移到写作中去,帮助学生将已有的阅读知识与技能在写作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巩固与提升,促进学生建立将事件写具体的“模型”?这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3.关注成功体验,引发表达愿望。

将习作写具体,另一个方法是把细节写清楚。这往往也是习作的重点和亮点。引导学生再次追忆,回想那些令自己感动的细节,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细节也许只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只是一个熟悉的动作,也许是一个默默的背影,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但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生,引导学生将这种细节之处表达出来,并让他们惊奇于细节描写的妙处。因此,在课堂上我要引导学生将这些镜头放慢一点,再慢一点,细细回味,慢慢品味,聚焦,定格,放慢,拉长。当学生写完后,能在内心产生小小的得意感,就能进一步引发他们写作表达的意愿了。

【教学准备】

《问学单》、PPT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聊聊读书

课前交流:“猜猜看”游戏(规则:教师猜,学生判断对错。猜对学生微笑的表情,猜错学生故意做出生气的表情。)

师边猜边采访。如:我猜班上多数人正在读《身边的科学》《森林报·秋》这两本书,你们笑了!

随机采访话题一:大家都在微笑,但每人微笑的表情后面的心情未必相同,你的内心是什么心情?微笑还有可能表示你的什么心情?

随机采访话题二:《森林报·秋》这本书读完的请举手。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什么让自己难忘的事?读完了有怎样的思考?

【设计意图】

猜你喜欢

名师细节习作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议"名师"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名师读意林
习作展示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