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山村歌文化现状及转型升级的思考

2019-04-22汪敏

卷宗 2019年10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汪敏

摘 要:江山村歌发展至今已经第十一年头,走过辉煌,屡创佳绩,不但唱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更是作为G20杭州峰会国礼馈赠外宾。江山也被誉为“中国村歌之乡”、“中国村歌发祥地”、“中国村歌创作基地”,村歌文化成为江山农村文化的代表。但同时村歌文化其自身局限性也制约其更好地发展,亟需转型升级,延续生命力。

关键词:江山村歌;发展现状;转型升级

江山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是浙江省西南门户和钱江源头之一。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建县,1987年撤县设市。区域面积2019平方公里,总人口61.4万,下辖11镇5乡3街道、292个行政村13个社区。村歌文化是江山农村文化的代表,全市三分之二以上行政村拥有自己的村歌,作品累计荣获国家、省级荣誉20多项,被誉为“中国村歌之乡”、“中国村歌发祥地”、“中国村歌创作基地”。

1 江山村歌文化缘起和发展

江山自十一年前,大陈乡大陈村率先创作了《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两首村歌,村民自唱自演,以浓厚的乡土情怀,朴实的歌词、曲风,赢得了世人的赞叹,唱进了人民大会堂,唱进了央视的全国村歌大赛。继而,全市各地掀起了全民作村歌、唱村歌的浪潮,并有十首村歌成为了G20杭州峰会的国礼。时至今日,江山市有177个文化礼堂建设村都创作了村歌,有的村还作有两首以上,全市有村歌200多首。正如中共江山市委宣传部长汪黎云在纪念村歌发展十周年刊文中所指出:“村歌的火热折射出农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求,更让人们再次关注乡村发展。”如今,村歌发展已近一甲子,如何继续发挥村歌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何继往开来,延续辉煌成为摆在江山市文化工作者的首要难题。

2 江山村歌文化的现状

江山村歌是村民归属感的音乐符号、凝聚力的载体、晒幸福的工具、进行自我宣传的武器和进行自我教育的手段。江山村歌发展至今,已近饱和,几乎所有文化礼堂建设村都有本村的村歌,展示自己的村情特色。然而近几年也发现村歌发展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2.1 创作人才匮乏

江山村歌发展十多年,创作歌曲200多首,而能数的出来的词曲创作者无非是陈宏君、孙建平等江山本土音乐人,而能把这些村歌展现出来的也无非是本土的这些歌手、演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一、就近原则。江山村歌发展过程中是有行政指令参与其中的,而为了更快更好地达到文化礼堂建设标准,通过验收,寻求本地音乐人的帮助,谱写村歌是一种必然。其二、名人效应。江山本土音乐人陈宏君作为江山市村歌文化发展过程中有巨大贡献的人物,曾被评为村歌十周年盛典“弘扬主旋律领军人物”奖。作为第一首村歌《大陈,一个充满书香的地方》的曲作者,自然很多村会慕名而来,这就会造成曲风风格单一化的缺点。其三、经济因素。一首村歌的诞生是需要经济投入的,从作词、作曲、录音、MV拍摄、展演等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一首村歌能完整地在舞台上展示,最少需要5万元,而对于一些集体经济薄弱的村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所以这些村庄只好选择能省则省的原则,寻找本土音乐人制作村歌。

2.2 缺乏唯一性

村歌发展已十一年,江山作为“中国村歌发祥地”只是作为一种历史性的表彰,事实上全国各地很多村庄都有村歌,特别是一些能歌善舞的地区,村歌更具有特点和独特性。这种可重复性、可借鉴性成为村歌文化发展的瓶颈。江山作为村歌文化发展的重镇,其唯一性将会随时间慢慢淡化。特别是当上级宣传部门将“村歌”作为一种宣传乡风文明、美丽乡村建设的手段加以推广时,村歌会成为全国各地农村普遍性的代表文化,而同时江山村歌文化也会失去其独特性、唯一性的优势,渐渐被新势力所取代。

2.3 时代使命结束

村歌发展应该说是农村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需要。当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新农村建设内涵升级,农村会自发去寻找下一个文化爆点,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可以预见的是村歌文化会长久根植于农村这片热土当中,但是它不会像如今在这样成为某些地区,如江山,某些村庄,如大陈村的支柱性、代表性文化。所以,这就需要村歌文化做好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新农村发展需要,适应城镇大环境发展需要。

3 江山村歌文化的转型升级

近年来,江山市提出“融衢接杭”,奋力谱写“活力新衢州、美丽大花园”的江山新篇章的发展战略,这就需要村歌文化进行转型升级,以应对不断提升的城市发展需求。之前的村歌发展依托的政府鼓励、村庄意愿、创作人激情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新时代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就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文旅融合,做大文化产业

以大陈乡大陈村为例,作为村歌发祥地,第一首村歌的诞生地,自然是村歌文化发展的标杆。然而近几年也遇到了村庄发展的瓶颈,村歌文化自然给村庄带来了名气,给村庄争取到了上级补助资金和政策,然而村民真实受益的却不多,村歌文化并没能真正成功转化为老百姓的现实需要,那么作为以“村民自作自唱自演”为标榜的村歌文化到底能延续几何?文化并非只是务虚,更有其务实的一面,这也是中央机构改革将文化和旅游合并所根本的深层次的因素。所以,村歌文化在未来十年如何从务虚转换到务实,如何做到虚实结合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大陈村现在正在策划以村歌《妈妈的那碗大陈面》为背景素材打造一台音乐剧,而此剧将会成为大陈村打造4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元素,也是吸引游客驻足观看,带动周边消费的重要项目。这就是村歌文化的转型升级,要用村歌文化带动村庄建设,用村歌文化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只有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

3.2 创建中国乡村音乐创作基地

中国乡村音乐创作基地以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为运作思路,引进先进文化发展公司投资运营,以村歌文化辉煌历程为基础,以创作基地为依托,以发展中国乡村音乐为切入点,通过引入音乐制作、宣传包装、唱片出版、经纪公司等音乐龙头企业,衔接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咪咕音乐等互联网音乐平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中国乡村音乐,成为集音乐生产创作、行业交流、商业实体经营、音乐人发掘与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产业平台。同时,通过每年举办中国乡村音乐颁奖盛典和露天音乐会,使之成为中国乡村音乐的圣地,从而带动江山市文化旅游产业以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江山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使江山成為名副其实的音乐之城。

中国乡村音乐创作基地的建设将为江山打造“美丽大花园”注入坚实的文化力量,符合江山市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让文化和旅游能成为真正的融合,诗和远方真正地走在一起。通过建设中国乡村音乐创作基地,带动周边餐饮业、娱乐业、零售业、旅游观光业、酒店业等业态的融合和增长。同时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音乐企业、人才进一步聚集、集中,成为可延续性、独一性的文化产业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具有非常重大的社会效益。

总之,村歌文化作为江山市十年来倾注大量心血而发扬壮大的具有本土特色的代表文化,对推介江山、展示江山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由于其产生的先天营养不足,导致村歌文化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亟待转型升级。笔者所见,仅仅是一家之言,如何更好发扬壮大村歌文化,提升村歌文化的生命力值得江山全体文化人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杜亚雄.江山“村歌”的社会功能[J].中国音乐(季刊)2015年第四期.

[2]汪黎云.村歌十年[N].江山新闻网,2018-10-13.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发展现状
乡村传统财会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
关于支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思考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