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阈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优化研究
2019-04-22李桂红
李桂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而且语文学科作为语言类学科更应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注重对学生相关语文能力的培养工作,并使其通过系统的学习活动能够联系实际,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以我国小学为例,现阶段我国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一方面,课本阅读内容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照本宣科,整个教学活动色彩过于单一,没有充分结合有关核心素养的内容;其次,学生自身对语文学科的关注度较低,相关的语文学习无法延伸至学生的课余生活中,所以学生的综合素养很难有所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素养;应对策略
引言:
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在课堂教学进行的过程中开展和核心素养有关的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实际的学习效果,使其能够掌握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知识。其次,主要使用新媒體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文内容制作成动画,并对课文的内容适当的延伸(引入现实案例)。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体会到整个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文章中蕴含的核心素养的理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根本办法,从教育模式本身出发,对整个教育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工作,使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实际的社会教育需求。
一、主要问题
(一)课堂讲学枯燥乏味
小学语文教学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整个课堂活动十分枯燥乏味,在整个40分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照本宣科,老师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在该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学生不会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其还会由于持续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而对语文产生厌恶心理,在日常的课余活动中会选择逃避阅读。另一个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率较差,很难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所提升。
(二)教学模式落后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模式落后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实际的社会发展已经脱节,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所学习到的知识无法满足应对社会的最低要求(核心素养)。就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学模式的落后对学生影响较大,落后的教学模式以及枯燥乏味的课堂活动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锻炼。我国教育事业主要的工作是对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解决措施浅析
(一)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水平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首先需要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通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后再详细的对学生讲解文章中和阅读有关的技巧,有助于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例如,在讲解《给予是快乐的》的时候,先邀请所有同学和大家讲一讲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给予的经历,以及在给予他人的同时自己又有什么样的感受。老师要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启发学生的思维,整个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以内。在此之后,带领同学一起阅读、学习、解析文章内容,在此期间,老师要时刻注意每位学生的反应,控制课堂教学活动的节奏。最后,要向学生讲解本篇课文的内涵,并引入和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和他人分享,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二)结合新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活动
不光是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就我国以及国家的教育教学形式来说,教育信息化、科技化都是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新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了解并且掌握核心素养的兴趣,从而有助于提高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效率。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新媒体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结合新媒体设备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够切实的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例如,小学语文教学中在讲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时候,在开始相关的文章教学活动前,可以使用新媒体设备将课文的内容制作成一个简单的动画进行播放,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概念,并且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本篇课文的兴趣,动画短片的时间控制在5到10分钟之间。在动画的结尾可以设问:“通过观看动画,请谈一谈你自己的想法。”给学生留10分钟左右思考时间,让学生自己感受文章的内涵。在此期间,可以引导学生回到文章中寻找答案,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篇文章的理解。学生通过自己掌握文章的内涵,一方面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另外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将课文中的内容和实践相结合,最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再例如,在进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活动中,可以使用3D投影技术设置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全息投影的环境中能够很好的烘托整个教学活动的氛围。而且在此环境中能够深层次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结束语
小学的学生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接触到和核心素养有关的知识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需要老师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引导工作。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增加整个课堂的趣味性,丰富整个课堂的乐趣,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时候,适当的引入有关核心素养的内容。老师需要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开展富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余时间也要不断向学生灌输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自主接触和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黄伟.核心素养视域下民国与当代小学语文教材若干课文比较与审思[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7(02):42-55.
[2]周小璐.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视野下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之审思[D].广西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