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翻译教学的个案研究

2019-04-22石晶

卷宗 2019年10期
关键词:翻译教学课程设置评价

石晶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在POA框架下研究翻译教学问题,完善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旨在建立一个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综合性的翻译教学模型。将翻译教学细分为课前驱动、课堂教学输入以及课后评估三个部分。

关键词:翻译教学;课程设置;评价

因多种因素限制,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公共英语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开设英语翻译课程。学生对于翻译的认识往往就是词汇的堆积,语法的结合而已,不了解翻译的概念和实质,简单地认为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代替另一种语言。缺乏正确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指导,对语言语境以及文化背景了解不足,致使对原文理解不当。在翻译实践中,重实践,轻理论,翻译训练形式简单传统,导致学生对翻译一知半解,甚至误解;加之缺乏背景知识,不懂翻译技巧,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达原文,把握不住语言内涵。常常出现望文生义、敷衍了事、误译乱译等现象。而且很多学生母语和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差,语言基础相对薄弱,专业知识缺乏,语言感受能力差,在翻译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原义,翻译效果不理想。

以上问题已经引起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我国的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1)增设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更新英语翻译教材内容,完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大纲,明确培养目标。高校各院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英语翻译教学课时;明确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依据学校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关于英语翻译的具体要求,创编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教材,增加翻译理论、翻译技巧以及翻译实践的内容。2)根据学校类型和特色,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3)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结合,丰富翻译教学的信息量,培养技术类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将“产出导向法”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是聊城大学2016年的省级重点教改项目。“产出导向法”秉承“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的教学理念。秉承语言的工具性与其所承载的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并重的看法,将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重新定位。为英语教育提供了完整地理论基础、指导思想。产出导向法强调培养学生英语产出能力,即说,写,译能力的培养。其中翻译能力作为一种语言产出形式,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笔者在POA框架下研究翻译教学问题,完善翻译教学的课程设置,旨在建立一个以翻译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综合性的翻译教学模型。翻译教学并不是某些独立的环节,而是一个综合的、有机的、系统的整体。课程设置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的详细描述以及课后评估方案。笔者着眼点在于每一堂具体的翻译课的教授过程,将翻译教学过程纳入POA的教学流程框架中,即“驱动,促成,评价”。将翻译教学细分为课前驱动、课堂教学输入以及课后评估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前提、缺一不可,它可以有效地将翻译教学的每个阶段的诸多要素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循环性的整体。

1)在课前驱动环节,教师应设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分目标,即通过这一堂翻译课的教学和学习,教师期望学生了解哪些是与翻译相关的知识,或者掌握某项具体的翻译技能,在制订教学目标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需求。从语言层面来看,本科生在本科阶段需要掌握基本的英汉互译的翻译技巧,涵盖词汇层面、句子层面、语篇层面,如:增词法、减词法、词性转换、分译法、释义法、长句的处理、英汉篇章对比、段内衔接的处理、篇章的语域问题等。从交际层面来看,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中,学生们还必须具备相应的生存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在翻译课中跨越语言层面,掌握文化问题的处理、不同文体的翻译原则以及技巧等。具体到一个教学单元,在课前驱动阶段,学生先通过做练习体验翻译,与同学讨论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学习目标中的难点,重点有初步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的初级阶段,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水平差异较大的现状,可以运用早期的“语法翻译法”,顾名思义,教学的重点内容建立在语法知识点上的“转换”,主要涉及词汇以及句子层面进行技巧训练。第二阶段运用基于语篇的翻译教学法,译者能够站在语言的更高层面上来处理翻译问题,对篇章的整体进行把握,增强了文本的互文关系。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和译文题材的变化,教学方法可要随之调整。交际教学法的运用将译文读者的接受度考虑在内,强调了译文读者的重要性。对于不同题材,教学内容应灵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课堂输入促成环节通过教师启发和答疑、在教师帮助引导下扩展知识,进一步解决问题,总结提升认识,内化获得翻译理论知识、了解翻译策略、掌握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能力。这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比如,以“工作坊”形式进行的小组练习,首先,小组成员独自翻译出初译稿,然后成员针对包括理解和表达的难点讨论审阅每个成员的译文,吸收各初译稿的优点,形成终译稿,提交给教师,最后教师反馈。

3)在课后评估阶段,课程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翻譯教学过程的结束,而是延展和检验阶段,课后评估的主要形式是课后练习与测试。除了继续布置翻译练习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做翻译批评、译文赏析,甚至撰写翻译日志等,让学生将自己碰到的问题如实记录下来,以文字性的形式启发他们深入思考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提高学生英语知识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全面科学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改革现状,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段中燕.任务教学法在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09(28):44-45.

[2]张春玲.翻转课堂:一种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观察,2014(3):14-16.

猜你喜欢

翻译教学课程设置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探讨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探讨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