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交往能力
2019-04-22汪立
汪立
摘要:小班阶段,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如何在小班阶段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这真的很值得我们思考。本人将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发展的现状,以观察者、实践者的角度来思考、探索,如何利用分享活动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并提出各种分享活动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新思路。本文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采用观察记录法和调查法,引用大量实例,以增强论文的说服力。
关键词:小班;分享活动;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或水平也提升很快,二十年前人们住的大杂院、筒子楼离我们现在已经很遥远了。现在人们基本上都住进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高楼里。随着大杂院时代的离我们远去,我们的孩子们也从热热闹闹的玩伴时代进入到了现在的闭塞孤独时代。住进了高楼的人们邻里之间也变得非常陌生,关上门各过各的生活,独生子女们渐渐的变得孤单、变得不善于与人交往、变得冷漠……很多孩子的童年缺少同龄的玩伴,有的孩子甚至连玩伴都没有。因此现在的孩子们变得不会与人交往。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尴尬的事情:成人带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朋友或亲戚,成人都会习惯性的对孩子说:“快叫阿姨”,结果孩子往成人身后一躲、有的甚至自己跑到一边,无论成人怎么引导、怎么鼓励孩子就是不愿开口叫人。很多成人都对孩子没有礼貌的表现很头疼,其实这正说明了孩子因孤独而缺少交往、因缺少交往而变得不会交往!特别是初入园的小班幼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对家人有着无比的依恋,在家中又缺少同龄或年龄相仿的玩伴,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基本上是坐在一起但是各玩各的,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同伴坐在一起,总是愿意孤单的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伤心地流泪……这种现象在小班中非常的普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在小班阶段,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同伴交往,往往在活动中独自摆弄玩具,或平行游戏,并经常产生冲突。小班的幼儿不会与同伴交往,因此,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分享活动,是一件快乐的事,可以给我们带来轻松、自由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也是小班幼儿较喜欢的活动方式。鉴于幼儿天性好动、爱游戏的特点,我们决定从幼儿间的各种分享活动入手,适时、适度的为小班阶段的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交往环境、从混龄游戏分享活动、同龄节日、主题游戏分享活动、亲子游戏分享活动三个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在分享活动中利用同伴资源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以一日活动、教学主题、节日为依托,在同龄游戏分享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本班同龄活动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初入园时会有诸多的不适,特别是现在的孩子,离开家人来到新的环境之中后常常以大声哭闹来排解自己心中的陌生感、恐惧感和焦虑。这时候,分享活动会让新入园的孩子们将注意力一下转移到丰富有趣的活動中,孩子们会在各种分享活动中由最初的各玩各的逐渐过渡到与同伴的幼儿有了身体上的接触、语言上的交往,从而渐渐熟悉,摆脱了最初的陌生感以后。在活动中,作为教师要经常鼓励幼儿之间找好朋友玩,可以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受朋友的简单意义。当发现原来不熟悉或是不在一起玩得的幼儿相互之间有了交往,就要及时表扬、鼓励。时间长了,就会常常看到类似这样的场景:两、三个幼儿会牵着小手,一人抱一个小皮球说“我们去那里拍皮球,一起数。”时间长了,幼儿在每天的活动中与熟悉的小朋友游戏,幼儿之间的交往隔膜消除了,幼儿的交往空间也就随之逐渐扩大,这为幼儿之间更进一步的交往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1、在分散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上午游戏活动中最初孩子们只是扑到球池之中钻来钻去,或是呆在一个地方不动看其他的孩子玩。当有个别胆大的孩子将海洋球抛过来时,孩子爱游戏的天性被激发出来,于是出现了孩子们之间最初的交往:互抛海洋球。在这样一个活动中,孩子们终于从自己的小世界里迈出第一步,进入到同伴的大世界里,体验着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例如在晨间活动中,虽然孩子们各自拥有一辆摇摇马玩,但是在马与马之间的碰撞中孩子们“我要下车,停一停!”、“哈哈哈,好的,请下车”(然后用手触摸同伴的身体),在这种无意的语言和肢体接触中,幼儿之间渐渐熟悉起来,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这些快乐的、轻松的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当下一次玩摇摇马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有很多的孩子之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语言交流,虽然简单,但是对刚入园不久的小班幼儿来说,这样的与同伴交往也算是小有收获了。
2、在集体活动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如集体游戏“炒黄豆”,这是一个传统的幼儿游戏,通过两人的共同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在这个游戏中,我先请一名幼儿与我一起玩这个游戏进行示范,然后鼓励幼儿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边念儿歌“炒炒炒黄豆,炒完黄豆翻跟斗。”边手拉手背向背转身,这个动作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些难,但是孩子们在这个集体游戏中与多名同伴一起游戏、一同体验了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孩子们爱上了这个游戏,并且小班的孩子对熟悉的游戏会越玩越有兴趣,然后他们会在任何时候自发的邀请同伴玩这个游戏。
(二)平行班的混班同龄活动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1、在主题游戏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让交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日活动中,真正意义上做到研究培养的时刻性和便易性。日常主题教学活动中,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开展了多次有趣的主题式分享活动,如主题活动《甜甜的嘴巴》中我们与小三班的幼儿共同进行“下糖果雨”的分享活动;主题《我长大了》中与小一班幼儿分享手工制作作品;主题《甜甜的嘴巴》中幼儿间互相评选“甜嘴巴娃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有同龄同班、有同龄异班多种交往形式,扩大了幼儿交往范围,也根据我班情况对幼儿的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特殊形式的分享活动中,幼儿不但感觉轻松、自由,而且有趣的活动内容也让幼儿拥有与他人交往的激情,在不知觉中提高了交往能力。
2、在各节日活动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因为这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我们把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大班、中班和小班的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比如“大带小游园活动”;“3.12植树节”引导幼儿带来小树苗去户外植树;“5.1劳动节”带领幼儿向工作一线的保育员老师送上赞美的鲜花等等。他们都是主角,教师当配角。这一天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二、以一日活动、教学主题、节日为依托,在亲子游戏分享活动中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良好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并与家长一起探讨方法,教授家长改正错误的观点,输入正确的教学思想,为孩子的全方面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研究发现,许多幼儿的不良交往方式因分离焦虑导致,又结合小班年龄特点,我们鼓励家长参与到研究活动中来,与教师共同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并指导家长鼓励自己的孩子勇敢的与他人交流、分享、合作,体验同伴间友好相处的快乐。
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我班开展了多次亲子游戏活动,考虑双职工家长的问题,也多次利用家长开放日的特殊时间开展活动。如亲子制作“水果沙拉”,我们进行快乐的友好比赛、同伴作品分享(互吃)等形式,让孩子、家长在咯咯笑声中互相交谈。在亲子美术活动印染画“蝴蝶”中互赏评同伴作品等等。这些活动都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轻松的交往环境,还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都充满激情的与他人交往,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三、以一日活动、教学主题、节日为依托,在混龄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梅尔文.科恩特曾说,“幼儿有一种天生的与非同龄人交往的倾向”。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现有的发展水平,在各种分享活动中,开展幼儿的混龄活动,以发展小班幼儿交往能力。
(一)中小班幼儿混龄活动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开学初,我们组织中班的幼儿与小班的幼儿进行了户外混龄活动,在活动中由于中班的幼儿是刚由小班过渡到中班的,还有幼儿的发展水平差异性,我们发现部分中班幼儿的言行仍带有明显的小班后期的特征因此在中小班幼儿混龄活动中,我们更注重的是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在活动中的跟从和模仿,小班的幼儿通过跟从和模仿在活动中逐渐熟悉,建立起幼儿间最初的交往意识,再通过后续定期的混龄活动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由于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年龄差异较小,因此在年龄特点上比较相近,幼儿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也较为接近,幼儿之间在彼此的交流中,共同语言也较多。但是,不可避免的,年龄差异较小的幼儿之间在彼此的交往中共性问题较多,同时伴随着各自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在中小班混龄活动中我们并不要一蹴而就、也不要形式单一,要开阔视野将年龄差异性不同的幼儿组织在一起混龄活动会收到各自不同的效果。在活动“抢尾巴”最受幼儿的喜欢。抢尾巴的游戏在小班第一学期末的时候曾组织本班的幼儿玩过,旨在通过这个孩子们原本就熟悉的游戏,激发中小班幼儿共同游戏的欲望,从而在游戏中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这次活动,小班的幼儿起初大部分都是被拉掉尾巴的,但是随着我们与中班幼儿混龄活动次数的增多,孩子们在游戏中渐渐熟悉起来,从而我们小班的一部分幼儿也能在活动中模仿中班的孩子,主动出击抢尾巴,体验到了胜利的喜悦。
(二)大小班幼儿混龄活动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大带小的混龄活动中,对小班幼儿交往能力促进性最大的、效果最明显的就是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混龄活动。大班幼儿由于其年龄的特点,责任意识增强,他们会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角色进入到混龄活动中,主动、热情的带着小班的幼儿参与各种活动、尝试各种器械。由于大班的幼儿在各方面的经验都相对小班幼儿成熟了许多,特别是在动作技能的发展方面,大班的幼儿就起到了很大的榜样作用,这也同样很好的吸引住了小班幼儿目光,激发了小班幼儿的发展欲望和交往欲望,他们也渴望从大班的幼儿那里获得相同的经验与发展,也是一种自我挑战的体现。如在户外大型器械的活动中,在大班幼儿的参与下班中原来较害羞的孩子胆子也大了许多,他们最初是跟在大班的孩子后面滑滑梯、攀爬等。玩了一段时间相互之间熟悉了以后,大班的幼儿和小班的幼儿有了语言上的交流,仔细观察原来孩子们在大型器械上玩起了角色游戏!于是我们就组织了一次“我是小医生”的混龄集体活动。我们组织大班和小班的幼儿学医生的工作、穿脱医生服,然后创设了病人看病的情景,让大班的幼儿带着小班的幼儿一起学医生看病、开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大班的孩子带着一个小班的孩子,因此活动中小班的幼儿积极投入,像大班的幼儿一样学着,还时不时的互相提醒“你要排队的”,带有角色性质的大带小游戏,增进大小班幼儿之间的交往,也发展了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四、清醒思考:“之以渔”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之,以上无论怎样的途径、怎样的策略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都只是我们所提供给孩子们的一种方式,只是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策略。混龄游戏分享活动、同龄节日、主题游戏分享活动、亲子游戏分享活动也都只是我们为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提供的方式。在多种形式的分享活动中,由于幼儿的活动空间大、活动范围广、活动对象增多、活动材料丰富等特点,幼儿在混龄活动,特别是同龄活动中个性突现出来。往往会在这些活动中看到类似这样的场景: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抢一样玩具,谁都不肯放手。这时候,同伴之间出现了冲突,作为教师应及时介入,了解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玩抢尾巴的游戏,玩具塞在一名幼儿的身后,另一名幼儿想办法得到。在游戏中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充分的尊重了孩子的主体性、尊重了每个孩子的需要,寓教于乐,也让孩子在游戏后得到解决同伴冲突的办法,一举多得。在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幼儿有了以往的经验,会模仿适用同样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从而也发展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当然在活动中产生各种小冲突,这时候既是解决问题的时候,也是进一步促进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好时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户外混龄活动和同龄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点:必须尊重每一名幼儿、了解每一名幼儿的需要,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幼儿、介入活动指导时因人而宜;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解决同伴间的问题;教师可与幼儿共同游戏,拉近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体验同伴相处的快乐,激发幼儿自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进而发展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当然,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活动中,我们教师都要本着以观察者、引导者、组织者、支持者的身份,坚持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及时调整策略,鼓励并引导我们的孩子们从独生子女孤单、自我世界里走出来,沐浴与同伴共同生活、学习、游戏的温暖阳光。在同龄活动与混龄活动中结识各年龄层次的不同的伙伴,在共同的游戏、交流中,建立同伴之间的交往、增进相互之间友谊,为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我们的孩子们共同体验生活的美好与快乐,一起品尝分享的甜蜜。
参考文献:
[1]陆春燕《幼儿园混龄教育初探》[E],2006年6月4日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1-30
[4]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P95-114
[5]林泳海《幼儿教育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2007年P77-89
[6]李季湄、肖湘宁《幼儿园教育》[M],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P1-29
[7]高月梅、张泓《幼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P3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