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叙事方式下的生命逆流成河
2019-04-22张广铭
张广铭
关键词 电影 叙事学 叙事结构
1 时空建构下的叙事原动力
“对时间的追忆中必然存在着具体的某个或多个空间。对于时间的流动性、空间的固定性,更能感知自身的存在。 因此,往昔追忆中的空间不仅承载着各类事件碎片,更是时间的标志而存在”、[1]电影作为一门时空艺术,其叙事要求建立在时空的基础上,讲述主人公在某地以及某个时间发生某事。《本杰明·巴顿奇事》讲述了本杰明生来是个疾病缠身的老人模样,走着一条于全世界逆行的路,与所有人相向而行,一生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相交而后渐行渐远。因此时间在片中本身就是一个叙事角色,携带着天然的戏剧张力进而与相应空间构建出一个多维时空交织的传奇人生故事。《本杰明·巴顿奇事》中时空的建构成为影片叙事的原动力,对时间空间建构形成整部影片的主体框架,以时间的流动推动空间的转换,空间的切换又衔接起漫长的时间片段,影片通过本杰明的日记作为时间流转载体,另一时空的女儿卡罗琳为老年黛西诵读本杰明日记,以此展开主体时空中本杰明的逆向时间“旅途”,进而建构了整部影片的时空发展脉络:“老黛茜追忆→本杰明回忆其独特的生命轨迹(出生时一战结束→好心黑人收养→11岁认知黛茜→17歲拖船闯荡→二战爆发,加入战争,体验人生悲剧→中年回家→与黛茜结合,抚育女儿→选择浪迹天涯→归来→黛茜照顾直至生命结束) →老黛茜回忆其人生最后一段记忆” 、[2]而在这样一个时空发展脉络中,本杰明一生与黛西的七次相遇又成为整部影片最重要的叙事动力,虽然逆向而行的两个灵魂在一生的时空中经历了许多的分分合合,但分别时刻的一句“晚安”总能倾诉着二人难以割舍的情分。影片结尾部分,年老的黛西照顾着已患老年痴呆的儿童本杰明,或许是对情人的眷恋抑或已是一份亲情,爱情在这一刻因为层层时空的重复渲染,早已升华为更加纯粹的温暖情谊,并且作为重要叙事动力夹杂在庞大细碎的叙事事件中,串联起整部影片的时空。
2 时空交错叙事的奇幻人生“传记”
电影的叙述结构分类有众多划分标准,在李显杰的《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一书中,按叙事模式把电影叙事结构分为“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3]在《电影艺术词典》中则将电影叙事结构划分为两大类型,即传统式叙事结构和非传统式叙事结构,传统式叙述结构为时空顺序式结构,非传统式结构时空则按照非顺序结构发展,主要有时空交错式结构、套层式结构、心理式结构、综合式结构、反情节结构等。
3 声音转场的叙事时空纽带
“电影中声音的时间性在横向上是连续的,为了便于场景的过渡,声音可以从一个场景叠加到另一个场景,或者延迟,或者是提前。
4 生死叙事命题的深度探寻
人类社会自诞生以来,经历数千年的衍变,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圈层,但一些人类共通的情感作为共同记忆被保留下来,比如生与死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客观事实存在。电影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艺术形式,对于生死命题的探寻历来都是一个基本选择之一,生死命题的讨论成为电影叙事重要载体。影片中有大量对于出生和死亡场景的描述:本杰明的出生、养母怀孕、女儿卡罗琳的降生……生命的诞生对应母爱的神圣光辉,本杰明出生便撒手人寰的生母死前唯一的愿望是希望父亲能给他一个完整的家庭,顶住所有压力一手抚养本杰明长大的养母,独特的身世并未影响到本杰明感受爱的能力,两位伟大的母亲教会本杰明在女儿出生时选择远离的大爱。医院病房里老年黛西时日无多、本杰明成长环境的老人院,影片将本杰明的成长环境设定在一个老人院的特殊的环境中,在这里死亡如同空气,因太常见而寻常,因为寻常,死亡也不再是一件隐晦的事情,此后本杰明看待母亲的难产死亡,父亲迎着日出走完一生,二战中牺牲的“艺术家”船长等,都能坦然接受,如同世间万物流转,与众生背道而驰的本杰明明白了死亡对于生命的意义。相比导演大卫芬奇以往影片中对生与死的消极对待,本片以如此缓和的方式对生与死作了一个辩证的自然的认识,统一于电影的叙事主题,拓展了影片的叙事深度。
5 结语
参考文献
[1] 樊晓君.《金色笔记》的空间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 杨虹艳.认知诗学视阈下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空间叙事探析[J].外国语文,2013.29(06):52-55.
[3]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331-391.
[4] 聂佳.声音作为电影场景转换要素的根源初探[J].大众文艺,2016(07):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