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探索
2019-04-22张丽玲
张丽玲
摘 要 目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普遍存在教学内容理论化、教学形式课程化等问题。本课题组在广东省某高校试行了2年的探索,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班级,在实验组将心理互助小组、朋辈心理讲堂等项目纳入课程,结果发现在教学反馈、作业质量等方面实验组班级明显好于对照组。提示体验性的心理健康课可以有效改善教育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 体验性 大学生 心理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78
Exploration of Experienti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urse
ZHANG Liling
(Zhaoqing University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Center, Zhaoqing, Guangdong 52606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uch as theor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curricula of teaching form. This research group has been exploring for two years in a un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ve been set up.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utual psychological assistance groups and peer psychological lectures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curriculu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teaching feedback and homework quality. It suggests that experiential mental health cours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experiential;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course
隨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宣传心理卫生知识的重要途径,在越来越多高校成为大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然而调查发现,这门课程的教学多以单向式理论化的课堂教学为主,未能最大程度发挥课程作用,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教学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程组的教师普遍由心理咨询教师、心理系教育系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这三类人员构成。心理咨询教师人数不多,只能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心理系教育系专业课教师擅长理论知识讲述,但常缺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实践经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多,有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很多缺乏相应系统教育,对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不多,上起课来缺乏底气。加之心理健康课不很受重视,课酬普遍不高,大班授课给教学带来困难,授课教师在教学方面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励。
对学生来说,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课期待很高,想要通过心理健康课来解决自身的一些心理问题;另一些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应当是比较好玩和轻松的课,有别于专业课的单向式理论化的知识传授;还有许多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理解有误,很多当作是心理学知识如催眠、释梦等的科普课。学生对课堂体验性的需求与刻板的理论化授课模式形成反差,学生的高期待与授课教师某种程度的懈怠出现错位,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作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发现和防范校园心理危机事件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课应得到更多重视,增强课程体验性从而改进教学效果,也十分必要。
2 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的实施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现状,我们从2016年9月到2018年7月,在广东省某高校尝试进行了这门课程的改革,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班级正常上课,不做干预,而在对实验组的14个班级约1400名学生的授课中,增加了课程的体验性,使心理互助小组等内容成为心理健康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感知心理健康知识,尝试通过这种途径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2.1 以真实情景为驱动的课堂
为解决心理健康课过于理论化,不够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我们在体验性心理健康课的探索中,围绕每一次课要讨论的主题,设置一两个真实的情景,通过陈述真实案例、相关视频图片播放、学生表演情景剧等方式,呈现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景,从而将学生带入生活情景中,去讨论这些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随后再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方法贯穿在教师的点评和讲解中。通过这种方式增强授课的逻辑性和接受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体验和感悟。
2.2 增加课堂外的实践项目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外,增加了数项课外的实践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其中2项,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这些实践项目均围绕心理健康的某些主题展开,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对心理健康有更多的体验和关注,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支持、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实践项目包括:
2.2.1 心理互助小组
固定时间和地点,组织6-10人为单位的小规模开放式心理互助小组,小组围绕不同的主题展开讨论,设置一个领导者,指导成员通过习作和纸笔游戏等方式探讨成员的心理困惑和解决办法。由于在小组内发展了人际关系、得到了支持、找到了有共同问题的人、共享了信息、练习和掌握了新的问题解决办法,许多成员的心理困惑因此得到有效解决,并对心理健康和心理问题解决办法有了更贴切的了解。
2.2.2 朋辈心理讲堂
朋辈心理讲堂的设立初衷是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平台去表达自己对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见解,或者去倾听同辈对这些问题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关注,学习不同的看问题角度,并掌握更多的问题解决办法。
心理讲堂设在学校书院的活动室,每周固定时间开放,学生可以打电话预约使用朋辈心理讲堂。学生自行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话题,如“吵架该冷吵还是热炒”等,进行备课,同时自行通过宣传单张等方式为自己的心理讲堂做宣传,吸引观众前来听课或参与讨论。使用朋辈心理讲堂的方式除了演讲或者讲课,还可以是自行组织心理辩论赛、社会心理问题相关热点讨论会等。由于学生有了表达自我的平台,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变得更为积极主动,也帮助学生从同辈处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不同的看问题视角。
2.2.3 成为一名朋辈心理咨询员
学生可以申请成为一名朋辈心理咨询员,接受定期的训练,并值班开展朋辈心理咨询的工作,在工作中倾听和支持他人,可以使这些学生获得价值感和发现问题的共同性,从而帮助他们对心理健康有更多的体验和感悟。
2.2.4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
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开展情况和近期的社会热点,设置几个心理健康相关的调查主题,如“做运动怎样影响人的心情”、“人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吗”等,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个主题组队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并撰写调查报告。
3 体验式心理健康课实施效果
主要通过教师的教评成绩、学生提交的教学反馈表和作业质量来评价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另外将班级学生的心理咨询求助量作为课程效果的一个参考。通过对参与课程改革的几名教师的教评结果的分析发现,这些教师的教评成绩较改革前有显著提高,并且其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水平;从学生提交的教学反馈表来看,实验组班级学生对课堂评价更高,对知识点的印象更深,尤其是对所参加的课外活动,许多学生表示在这些实践活动中获益很多,同时他们也期待参加更多的心理健康活动和选修相关课程;从学生提交的作業质量来看,实验组学生抄袭率更低,作业质量更高,很多学生的作业结合了自身经历,有较深的思考和感悟;分析课程进行期间至课程结束半年内,学生们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的概率,发现实验组有更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心理帮助,或建议身边需要的同学寻求帮助,这可能是因为体验式的心理健康课引导课上的学生发展起更多对心理问题的接纳,课外的实践活动又培养了他们面对和解决心理问题的习惯。
4 建议
4.1 避免过多理论讲述
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注重知识技能学习的深度、理论性和系统化,学生在这些课上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思维的博弈,大脑在这些课上常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倦的状态。所以很多学生期待心理健康课更为轻松和有趣,如果在课上还一味讲述情绪的概念、大学生学习的特点等理论化的知识,学生不但觉得自己的生活遥远,无法体会,更会觉得枯燥和疲倦。所以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应有选择性,点到为止,最好与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增进理解。
4.2 增设更多的体验性内容
我们在心理健康课结课半年后去调查一些学生,问他们对心理健康课的印象和收获,很少有学生记得当初课堂上的某个概念或理论,甚至对于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忆都很模糊,然而他们记得当初去参观了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记得在朋辈讲堂与同学进行的互动,记得曾每周一次参加一个心理互助小组。这一些体验活动让他们当时对课程内容有更多体验,事后对心理健康有更多的关注,在需要时更倾向于寻求专业帮助。所以,增设不同形式的体验活动,可以增强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4.3 教材应更具操作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教材众多,也在不断改版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然多数教材内容仍过于偏重理论,页面编排过于刻板,学生们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变换极快,而教材改版速度慢,案例比较陈旧,不足以反应当代大学生生活的问题,许多学生提不起阅读的兴趣。一些老师照本宣科,更是使得本可以抓住学生心灵的心理健康课变得索然无味。所以,在教材的编排中应减少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篇幅,增加生动的案例和时事热点,增设各种课堂活动等,使得课程内容和形式得到丰富。
4.4 与专业课、科普课和思政课要有明确区分
从内容上而言,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学专业课、心理知识科普课、思政课是截然不同的,然而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心理学专业老师由于专业方向问题,或与学生接触的经验不多,容易过多讲述心理学的各种概念、理论和规律;一些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在课上讲了太多与本课程关系不大的心理学科普知识,如释梦、催眠等,偏离了教学方向;还有一些老师将心理课上成了“鸡汤课”,与思政课的一些内容无法形成区分,这就导致学生一学期写了两次“遗书”,“墓志铭”等重复教学的情况。如果同样的教学活动能导向不同的思考感悟,也并非不可取。但如果为了课堂活动而活动,不能围绕主题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就是在浪费课堂时间了。
4.5 为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据了解,处于教学场地和师资力量的限制,多数高校在开设这门课程时都是合班教学,多为100人作用的班级,给教学活动和讨论带来困难;固定教室大大限制了教师改革和丰富教学形式;而对心理咨询教师和辅导员折半计算课酬,是许多高校的做法,挫伤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间接导致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得过且过,而不是用心改良教学教法。所以,进行小班教学、提供更多活动课室、解决教师激励问题,将有助于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的实施。
本文为肇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验式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十六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
[2] 郭昕.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4(12).
[3] 吕澜,王育英.心理剧的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2(03).
[4] 朱伟,管晓琴.少课时、大课堂背景下参与式心理健康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