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文化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2019-04-22苏永周

科教导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儒家文化继承学校管理

苏永周

摘 要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精华对当今社会依然十分受用。本文分析了儒家思想在学校管理中的借鉴,包含以德治校,以人为本;践行勤政,以身作则;选贤举能,量才授职;互信互尊,有序和谐等基本理念,并结合《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对学校管理者运用儒家文化思想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展开了进一步阐释。期望以此为学校管理模式的改进提供借鉴,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儒家文化 继承 发展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2.056

The Application of Confucian Culture in School Management

SU Yongzhou

(Guan County Qingquan Sub-district Office, Liaocheng, Shandong 252500)

Abstract Confucian culture, as one of the mainstream idea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our country, but the essence is still very useful for today's socie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ference of Confucianism in school management, including the rule of virtue, the people-oriented; practicing diligence, leading by example; selecting the merits of talents, the ability to give jobs; mutual trust and mutual respect, orderly harmony and other basic concepts,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Principals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s further elaborated on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sures used by school administrators to apply Confucian cultural thought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hool management model,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school,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Keywords Confucian cul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school management

习近平同志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儒家文化从“为政以德”到“教学相长”,从“先之、劳之”到“仁者爱人”,其内容之丰富、意义之深远,影响之巨大早已令世人瞩目,遍布全球的孔子学院已经把儒家思想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丹尼尔?雷思曾说过,管理思想产生于在一定的文化环境,管理人员的工作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学校管理也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环境。[1]而玛丽凯认为,西方国家“管理哲学中的P原则和L原则,由过去的profit(利润)和Loss(损失)转化为People(人)和Love(爱)” ,[2]这与儒家文化有着十分惊人的吻合,表明西方管理文化正在向着东方文化靠拢。[3]在现在的学校管理中,管理者们都比较热衷于引进西方的管理模式,而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4]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理念对当今社会的学校管理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已经开始影响着西方的管理模式。我们应当在把握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管理模式中的合理成分,而不是一味照搬西方模式,走西方管理的老路。

1以德治校、育人为本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而作为育人圣地的学校,更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

1.1 领导者自身要有“德”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是领导者治国理政讲求道德,就好像北斗星一样,定居在天的中枢,而群星围绕着它。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也就是使用强制手段来使别人屈服,是不可能达到心悦诚服的,仅仅是因为迫于压力;运用仁德,从人格魅力上来感染他人,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跟随着你,正像孔子门下的七十多位贤人诚信服从孔子一样。

古語云: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在学校管理中也要注重“德”字为先、育人为本的做法,这就要求领导者首先要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领导者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道德高地,才能做到高瞻远瞩和人心所向。《礼记·大学》中有“修身、治国、平天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2 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德”的氛围

第一、环境熏陶,滋润心灵。“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为了让师生在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主感悟能力,可以用儒家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如:创建以儒家经典章句为主的“国学走廊”、“墙壁文化”、“楼梯文化”等,倡导师生学习“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必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道德约束,阅读引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意思是,治理人民用政治法令,约束人民采用刑罚。那么人民会只希望幸免而没有耻辱之心;如果治理人民用道德约束,用礼仪规范,那么人民会产生耻辱感,而且还会主动改正错误,做事还守规矩。

孟子曰:“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意思是说,羞耻之心是义的开始。《中庸》解读:义者宜也。“宜”就是合理的道德和行为。由“德”——“耻”——“义”——“宜”,这样就形成了一套“德行”体系。在学校管理中,如果能够有效运用,就会激发教师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教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拥有道德责任感,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实践能力,引导教师向把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作为日常生活的准则,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另外,倡导师生阅读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儒家思想浸润心灵,夯实道德根基。

2践行勤政、以身作则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论语 子路》。子路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说:领导先带好头,然后让他们勤勉地工作。子路请求再讲一点,孔子说:办事不要倦怠。孔子在这里所表达的就是勤政的思想。只有管理者做到为人之先、以身作则、甘于奉献、树立榜样,才能让广大教职工心悦诚服,从而心无旁骛地去工作。因为,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者全校教师甚至学生。如:学校管理者勤奋好学、喜欢读书等,都会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全校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就是这个道理。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站位高、视野宽、格局大、思路清、勤实践,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如:注重教师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品格与人格;关注教师的修养和境界。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要带领管理团队做好顶层设计,然后和大家一道去实践。如提炼核心理念、描绘发展愿景、设计远近规划、积淀学校文化、规范课程设置、构建课堂模式、制定育人目标等。

3选贤举能、量才授职

在《论语 为政》中,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鲁哀公请教道,怎样做才能让人民服从?孔子回答说:提拔正直的人。把他放在邪曲的上面,百姓就会服从;如果提拔邪曲的人,把他安置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服从。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 公孙丑上》司马光在《资治通鉴 周记》中明确指出:才者,德之修也;德者,才之帅也。这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由来。由此可见,选贤举能的重要性。学校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古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用好了“近者悦服,远者怀之。”用不好有可能功亏一篑。

在坚持以德为先的基础上,还要量才而用。《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在自我总结的时候说过:“……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給粮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夺取天下也。”刘邦的话是令人佩服的,因为他有超强的用人能力。作为校长,要根据人的气血气质,性格特点,群众基础,领导能力,知识结构,量才而用。

除此之外,还要重用耐烦的干部,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耐得住烦事,安心于教书,安心于育人,整个身心都栖息在教育这片沃土之上。

至于如何考察人,《论语 为政》中也做了论述。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意思是先看他所做的事,再观察他做此事的动机,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他怎么能伪装得了呢?

诸葛亮在《知人》提出了自己的识人七法;《吕氏春秋·论人》提出八观六验的方法。这些都值得研究和借鉴。

4互信互尊、有序和谐

4.1 互信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 子张》子夏说:君子要先取得百姓的信任,而后再去使唤他们;如果还未取得信任,百姓就会以为是折磨他们。劝谏时要先取得君主信任,而后去劝谏;如果还未取得信任,君主就会以为是诽谤他。古罗马的历史学家塔西伦曾经在谈论自己执政的感受时说:“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与坏的政策都会同样地得罪人民。”通俗的讲:如果政府部门或组织没有了公信力,不管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做坏事,都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可见互信的重要性,在学校,干部与老师之间,干部与干部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处在相互信任的状态下,会产生出良好的效应。

4.2 互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渊》)。孟子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爱民在现代管理学上就是尊重。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学校管理者对教师最大的仁爱就是尊重,让老师活的有尊严。放手是尊重,信任是尊重,鼓励是尊重,当尊重成了习惯,就成了文化。如:校长要尊重和关注每一位老师,每一位老师都重要,深度倾听每一个老师憋在心里的话,及时捕捉老师的点滴成功并加以鼓励。关注教师的情绪与心态;关注教师的兴趣与爱好。尽可能给老师留出自主发展的空间。工作布置要适度“留白”;具体实施要大量放手,个性发展要创设平台;给教师专业成长提供路径。

现代教育管理提倡“以人为本”也来源于儒家“人之初,性本善”的主张,所以,在工作中,管理者特别是校长不能粗暴强制,因为校长的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有可能给教师产生较强的心理影响,应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有礼有节、耐心细致甚至委曲求全。

在学校管理中,逐步改变“重事”“轻人”的行政化思维方式,思维的起点和归宿都回归到人上,关注老师的现实起点和发展要求,坚持过程和结果并重。不断形成“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价值取向。实现由“驭人之术”到“用人之法”再到“成人之道”的转变。

近期,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不仅是对学校校长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更为义务教育学校的管理指明了方向。[5][6]儒家文化中关于教育和管理的思想贯穿着整个标准,表明了儒家文化在当代学校管理中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标准提出的五项基本理念: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引领发展、能力为重、终身学习,无不体现着现代教育的理念,与现阶段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相吻合的。“以德为先”是学校管理者的道德使命,也是贯彻党和国家基于基本方针的必然要求;“育人为本”是学校管理者的办学宗旨,也是立德树人展开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引领发展”是对学校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也是推动学校和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能力为重”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实践导向,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基本要求;“终身学习”是对学校管理者及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也是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学习进步的家園的根本目标。

总之,中华文化通过几千年的积淀传承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思想必定承载了大量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精髓。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善于从儒家文化中汲取利于调整内部关系和激励师生向上的精华。如果能够将儒家思想合理地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必将有力地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丹尼尔 A 雷思著.管理思想的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

[2] 玛丽凯著.掌握人性的管理.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3.

[3] 熊平安.学校管理方式伦理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

[4] 叶士舟.不妨向《论语》学习[J].教书育人,2007(17):55-56.

[5] 姚静.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主要内容的解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02):22-25.

[6] 胡惠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解读[J].教师,2013(07):5-8.

猜你喜欢

儒家文化继承学校管理
儒家文化与我国文化建设研究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基于儒家文化下的产品设计探讨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白鹿原》中朱先生形象的儒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