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HSK对汉语教师的反拨效应研究
2019-04-22吴日霞
吴日霞
摘 要 语言测试除了对学习者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教师产生一系列的反拨效应,比如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态度的改变以及课程设置。一个语言测试越是重要,在教学中产生的反拔作用就越明显。教师作为教学中的灵魂人物,对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通过新HSK对汉语教师正面反拨效应和负面反拨效应的分析,找出产生反拨效应的原因,提出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 新HSK 汉语 教师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30
Research on the Backwash Effect of New HSK to Chinese Teachers
WU Rixia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Besides having an important impact on learners, language testing also has a series of backwash effects on teachers, such as the setting of teaching objectives, the sele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changes of teaching attitude and curriculum setting. The more important a language testing is, the more obvious it will have backwash effects on teaching. As the soul figures in teaching, teachers have the most direct influence on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ositive and backwash effects of the new HSK on Chinese teacher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asons of backwash effects and effective suggestions.
Keywords new HSK; Chinese; teacher; backwash effects
1 語言测试及其反拨效应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检验教学成果和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重要工具。关于语言测试,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考试不仅是检测学习者学习结果最方便有效的途径,还能以考促教,提高教学质量;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考试势必会干扰学习者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甚至阻碍正常的教学,不宜过分宣扬和滥用。以上两种观点都基于同一前提:认同语言测试对教与学都产生了影响,即反拨效应。1989年Hughes提出了一个“参与者——过程——结果” 的反拨效应模式,用于探讨反拨效应的工作机理。他认为一项语言测试会对这个过程中的各个参与者产生影响,其中,大纲制定者、教材编写人员、出版商、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属于参与者;“过程”主要指参与者所进行的对学习过程产生作用的所有活动,比如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及应用、学习方法及学习策略的应用等;而学习到的东西和学习质量则是结果,如学习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流利程度的增加等。
2 新HSK对教师的负面反拨效应
2.1 对教学目标的反拨效应
语言测试相校于语言教学而言具有较大的稳定性,那些规模和影响力都较大的语言测试体系一经确定和使用则在一定时期内不会轻易更改变化,相反语言教学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这样就不可避免产生语言测试目标和教学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从宏观上来讲,汉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全面培养留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并能得体综合地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现实中,由于新HSK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十分巨大,不少高校都把新HSK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标准,或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直接影响教师的奖金津贴,评优评职,无形中推动了教师向“片面追求新HSK通过率”的目标靠拢,在教学中逐渐偏离了既定的语言教学目标。这样,教师就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舍弃教学目标而服从相对滞后的测试目标。
2.2 对教学内容的反拨效应
语言教学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语言测试的更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言教学影响和决定着语言测试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等,语言测试不过是语言教学的反馈。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由于承受到来自语言测试的压力,不得已调整甚至更改了既定的教学内容。可见,新HSK的考试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和决定了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改变首先体现在了教材的选择上,为了服务新HSK,部分教师往往更偏向于形式和内容上都是以新HSK考试为目标编写的的教材;讲授的内容、操练的形式也会考虑并参照新HSK,听力和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口头交际和汉字书写能力被忽视。将这种针对性极强的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短时间内确实人为地提高了学生的测试成绩,但从长期来,学生的汉语水平非但得不到持续提高,反而不如以前。可见,新HSK测试内容实际上“指挥”了语言教学的内容,这种负面的反拨效应也会给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容易误导学生树立“学习汉语是为了通过新HSK”的学习目标,造成学生“功利性”的学习心态,对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2.3 对教学方法的反拨效应
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情景模拟、交际法和听说法来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而由于新HSK的考试试题主要以客观选择题为主,教师在教学时难免会受新HSK的题型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倾向于采用非交际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应试教学,灌输给学生各种答题技巧和方法。比如:排除无意义的干扰项、注意与题干中心词相似的选择项、避免选择两个意义相近的干扰项,甚至为学生猜题和押题。再者,新HSK主要考查学习者对单项语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倾向于多采用语法翻译法和句型训练法,片面强调对单项语言点的处理。在临近考试时,这种情况体现得尤为明显,而持续采用单一的、机械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不仅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连贯性和整体性,以及真实语境和交际训练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也会使教学氛围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削减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也磨灭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2.4 对教学态度的反拨效应
学生的新HSK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学业绩与考试通过率挂钩,将使教师长时间地处于“测试通过率”的压力下。为了追求高的测试通过率,教师一味地围绕新HSK展开教学活动,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新HSK考试影响了自己正常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想的实现,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教学完全是为了考试服务的。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新HSK通过率不理想,教师可能会心情低落,烦闷沮丧,甚至怀疑自身的教學能力,失去自信心。久而久之,教师容易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教学不再充满热情和激情,日常工作也欠缺积极性和努力向上的心态,教学质量必定也会大打折扣。可见,新HSK对教师教学态度所产生的负面反拨效应,对教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5 对课程设置的反拨效应
为了帮助学生集中突击备考新HSK,在强化学习期间,停止单项技能课的教学,如听力课、口语课、汉字课、写作课等,只保留综合课或精读课,阅读和听力能力的训练成为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课程配以专门的新HSK模拟试题集、真题集和各类考前辅导书籍,集中教授与考试相关的内容,以标准化试题为主要方向让学生做大量的模拟题,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新HSK成绩和通过率为主要目的。这类课程的调整和设置完全是为了考试而教学,忽视了学生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片面突显新HSK的重要性,不但给学生带来紧张情绪,也会使学生滋生“为证书而学习”的错误观念,不利于汉语综合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3 新HSK对教师的正面反拨效应
新HSK对教师是否能产生正面的反拨效应,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心态是否健康积极。一方面,如果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想,通过率高,教师就会认可自身的教学能力,产生自豪感的同时也增加了自信,不仅能总结和分享成功的教学经验,还会将更多的热情投入到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的心态却正面乐观,能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从自身和学生个体因素入手,对新HSK试卷构成、学生新HSK成绩情况和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原因并进行合理的教学调整,如重新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新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完善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等等。教师能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鼓励和帮助学生共同进步,就会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 教学建议
4.1 正确看待新HSK,处理好与教学的关系
虽然新HSK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汉语统一考试,其证书也常常被用来衡量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考试结果只是反映教学质量的一个参数。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学生的汉语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只凭考试通过率的高低来确定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这不仅有失偏颇,也不科学合理。教学永远是第一位的,新HSK不过是检验和反馈汉语教学的手段,最终是为了适应教学并改进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所以,汉语教学不能被新HSK所“指挥”,新HSK应该对汉语教学产生促进作用而非阻碍作用。
4.2 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影响着教师选取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设立得科学合理,就会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交际,所以,教师首先要明确教授留学生汉语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以此来设立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指导教学,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和学习观。否则,“应试教学”最终只会阻碍教学,对教学产生不可逆转的负面作用。
4.3 提高教学趣味性,营造热烈、积极的教学氛围
既然新HSK能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产生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减轻和消除这种对教学不利的反拨效应。“趣味性”虽然老生常谈,事实上却不失为一针有效的“药剂”。因为,兴趣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剂,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兴奋剂”。教师可以尝试交叉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营造出热烈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每一堂课都能找到探索求知的“兴趣点”。所谓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不衰,必然会感染和提高到教师的教学激情。师生长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中,必然会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5 结语
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汉语专业基础和过硬的汉语教学功底,还应该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以及前瞻性。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教授留学生汉语,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和文化知识,也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各种汉语测试。对待测试结果,教师更要理智客观。因为,我们要培养的绝不是“哑巴”汉语、“聋子”汉语似的考试机器,而是听、说、读、写、译全面发展,在任何场合都能得体地综合运用汉语交际的汉语人才。除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还要帮助学生寻求和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方能循序渐进地提高汉语能力。
项目基金:2017年度桂林医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立项项目
参考文献
[1] 黄春霞,李桂梅.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反拨效应[J].中国考试,2010(02):26-32.
[2] 姜冬梅.高校非汉语专业留学生汉语教学探究——论汉语水平考试的反拔效应[J].语文建设,2015(2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