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2019-04-22张丽媛
张丽媛
【摘 要】职业素养是从事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实现具体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职业素养的培养又是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护理专业学生应该自觉提高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本文分析了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讨了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86-02
温家宝总理曾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能胜任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更重要的是能适应企业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毕业后能成功地与企业进行对接,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对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情况进行研究,发现新时期背景下在中职教育实践中已经基本上开始认识到培养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并且也针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适当的探索,提出新时期应该从职业素养的培养角度对中职院校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改革创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工作效果的全面优化。但是在实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却发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极大限制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性提升。首先,中职院校护理人才培养工作中学生生源复杂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产生不良影响,在学校不断降低招生标准的情况下,生源质量必然会随之下降,导致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不够理想,难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其次,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需要教师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管理,但是部分中职院校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做出的实践探索不足,无法实现对学生的统筹管理和规划,也会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可见,当前中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极大限制了护理人才培养工作的优化创新,也会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
二、中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护理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奉献精神的高贵品质,其要树立“患者的康复是对自己工作的最高奖赏”的人生观,其工作出发点是为了人类的健康与幸福,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各个维度更深刻的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真正做到从心底关爱他人、关爱患者。护理专业的学生要有意识的培养其善待生命的人生观,引导其以诚挚、善良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患者,通过强化其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对护理专业形成更加深刻的认知。在课程开讲伊始就要向学生强调护理专业的重要作用、性质、地位、发展等,使其对护理工作形成积极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巩固其专业思想教育,用客观而美好的护理学科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护理岗位的实际情况开始各种爱岗、敬业的实践活动,以“讲奉献”、“求发展”为主题组织各种演讲会、报告会等等。
2.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明确护理岗位对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确定护士必须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及相关支撑能力,并能将其转化为学习领域。护理专业学生学习领域主要包括专业学习领域与素质拓展领域两部分,以培養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核心,重视职业能力的养成。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要优化选择合理的课程科目。如:《护士礼仪》、《护理美学》、《人际沟通》、《护理学导论》、《护理管理学》《就业指导》等课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对隐蔽职业素养有完整而系统的认识。这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的护士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因地制宜的开展实习实训和相关社会实践活动。
护理学专业课程应重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提倡护理专业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实现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和临床零距离对接。建立早期接触岗位+社会实践、早期医院见习+校内模拟仿真训练、反复临床实践的“三段式、五环节”的阶梯式实践教学模式,突出“评判性思维、实践操作、人际沟通、可持续发展”4种护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校内实训时融入情景教学,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另外,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通过与患者的有效沟通,与同事的真诚合作,再以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能应对复杂的医疗环境与人际关系时的过程中,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好时机。以人文教育渗透为切入点,推动人文课程整合,在操作项目的训练过程中,不仅强调技能的培养,更强调对患者的人文关怀,重视爱伤观念的培养,提高沟通技巧,塑造端正的职业态度、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
4.优化课程设计,制定职业素养培养相关课程。
理论课程教学始终是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方式,职业素养相关课程的制定对当代中职院校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优化相关课程设计,扩大学生的视野,在一些与临床密切相关的课程中,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医院内部管理、医保政策、医学伦理、医学相关法律等更为宏观的内容,使得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岗位时,不是把眼光局限于某种疾病或某个科室,而是关注整个医疗体系。医学类学生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中,应当开设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程,如“医患沟通”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实际案例和互动交流等形式,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辅导、人际沟通技巧等方面的教育课程,让学生能对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从培养稳定的职业情感到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再到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循序渐进,一步一步使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5.教学考核中增加学生职业素质考核项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的职业素质纳入学生成绩考核范围,使其认识到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将其内化为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部份。《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践中除了必要的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外,还要体现出一名真正的护士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因此要将慎独的概念、护士的工作职责、护理用语的基本要求、护理工作的内涵、护理理念、护士的行为规范等内容包含在职业素养理论考核项目中;而在实践操作中要将学生的仪表、着装是否符合其职业要求、沟通技巧等纳入其中,通过系统、全面的考核强化学生练习,将职业素质内化为其综合素质。
综上,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医学人才,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护理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使自身的行为和思维与职业角色相一致,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进而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春荣.小议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措施[J].情感读本,2018(02).
[2]刘志娟.中职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