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分析
2019-04-22吴晓园
吴晓园
摘 要: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是制造业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现实需要。以晋江纺织业为例,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运用演化博弈论方法探索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企业从市场中获得的收益大于支付的成本时,选择“转型”策略才有利可图,并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晋江纺织业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1-19-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1.004
1 引言
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技术的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融合与运用,由此推动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成为当前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推进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变革,力图成为高端制造市场竞争规则的制定者,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界定,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
对于如何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候光明等[1]从组织创新的角度识别影响企业转型的关键因素,提出企业转型应当充分适应外部环境,突出领导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1]。董志学和刘英骥认为智能制造的发展与当地企业利润水平、科技企业的扶植力度和交通基础设施投人等密切相关[2]。郭朝晖认为推进智能制造的主要困难在于技术经济性难以落实,即适合智能制造技术的场景少、技术的应用难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应[3]。纺织服装是晋江重点培育的千亿产业集群,“十二五”以来,晋江纺织服装行业数控水平不断提升,大量数控新技术进入纺织机械领域,智能化转型在晋江纺织服务业中逐步开展。但总体看来,一些制造企业仍然没有意识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性,转型意愿低,仍然使用老旧或耗能高的生产设备。智能化转型能够让产品的研发、生产、渠道、销售、管理等实现一体化,并赋予产品定制化、可视化、低碳化特性[4]。因此,本文以晋江纺织业为例,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剖析传统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动力缺失的内在原因,并运用演化博弈论方法探索促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动力机制。
2 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动力的理论分析
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所需的动态感知处理和分析能力,要求企业必须用数字化技术和设备等对自身技术进行改造升级,将数字化作为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5]。对纺织业而言,如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包括化纤制造的在线添加技术、纱线加工的自动接头技术、染整加工的染料助剂自动配送技术等;采用智能制造的新模式,如建立款式、工艺、流行元素的大数据体系,实现服装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采用二维和三维数字化虚拟设计技术,研发可穿戴设备鞋服产品等。因此,企业要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都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然而,由于传统制造企业的资本专用性高、成本回收期长,进行转型升级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沉没成本[6]。
另外,由于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的制造水平还处于工业2.0与3.0交汇,向4.0发展的阶段[7],纺织智能制造的装备、传感器、专用控制器件、控制软件、管理软件等软硬件基础能力相对较弱,且我国属于纺织服装行业的化学纤维制造、纺织、服装服饰行业的年度R&D经费投入强度都低于1%。因此,开展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必须有较大的投入,从而使企业短期生产成本上升。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晋江纺织服装行业基本走品牌建设路线,处于垄断竞争中。假设产业内有许多卖者生产具有差异化的产品,但任何一个卖者都没有太大的市场份额,由于不同企业销售的产品并不相同,因此它们拥有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d。每个企业都将其竞争者的价格视作是既定的,MR=MC,均衡点为E,价格为G点,高于平均成本AC。短期内企业获得利润ABGA',见图1[8]。
短期看,开展智能化转型,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将会上升到较高AC'的位置。然而,此时的C>A',即产品价格小于企业平均成本,导致制造业企业短期内将产生亏损。企业是具有营利性质的生产经营性组织,通过生产交易从而获取利润是其生存的直接动力。由于智能化改造周期比较长,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实施智能化改造后在一段时间内都将会处于亏损状态,此时,企业实施智能转型的动力下降,实施计划推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