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2019-04-22王伟
王伟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实施,教学内容开始向着生活化、实践性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满足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进行课堂教学引导,拉近物理学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研究,能够更好的明确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能够在生活中进行有效的应用,通过实验来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
【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203-01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在进行物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教学时长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新知识的探索,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的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物理教学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在学生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和概念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主动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答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一、情景化教学
想要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物理知识,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一些学生熟悉的物理常识结合生活内容作为教学引导的主要资料,全面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水平,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合理的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开展时列举生活中的物理事例,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播放给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教学感受,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所选择的生活情景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生活事例需要与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认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打破学生传统的认知结构,教师要给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平台,让学生运用自身的思维价值观来进行问题探究,深入理解新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进行液体压强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列举学生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如:潛水员必须穿潜水服潜水;水下100米深,能够压爆罐头;很多鱼类只能生活在浅水区域;水库大坝一般都上窄下宽等等。结合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在进行液体压强特点演示的过程中可以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让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仔细观察,结合实验现象探究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二、生活化教学
很多物理现象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选择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在进行物理知识研究时需要采用定量实验,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验现象,来代替教材中原有的实验内容,将实验的目的结合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主动探讨,全面提高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在进行实验器材的选择时,也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丢弃传统实验室中的一些标准设备,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作为教学实验的主要道具,通过分组实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加深对物理知识内容的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生活易得物品中进行实验器材的选择,能够控制好时间成本,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材料开展实验,大胆的进行操作,得到充分的实践体验。
例如:在进行“压力”教学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风景视频:“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茫茫雪原,浩浩无边,想在上面步行的人双脚深陷,几乎寸步难行,雪橇却能使人插上翅膀”还可以向学生出示两幅精美的图片让学生仔细思考。“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然后让同学们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然后教师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为什么人走过沙滩会留下脚印?为什么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会不一样?为什么蝉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让学生结合物理原理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教师融合学生实际提出物理现象,当我们要将钉子钉入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请一名同学演示)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结合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来让学生了解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三、探究性教学
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方案的制定,初中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不只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定性研究和分析,还需要全面培养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在进行教学方案选择的过程中,也需要结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来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实验过程的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在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运用,让学生主动发现物理中所含有的生活常识和生活中所含有的物理现象,通过主动的探究和细心的观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的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来,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来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例如:在进行浮力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实验,在弹簧测计的下面悬挂一个石块,并将石块浸入水中,分别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变化,探讨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需要明确探究的目的,制定出合理的探究计划,了解实验过程中所需的材料用具,如:弹簧测力计、烧杯等等,通过教材来学会如何测定浮力的大小,确定整个实验是否设置对照组及设置方法,是否需要重复及次数,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让学生体验物体在液体中能够受到的浮力作用,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学生寻求测量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的简便方法,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实验: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观察浮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水位的影响,判断物体在完全浸入液体中之后体积发生的变化情况,从中获得物理常识,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学生可能猜想浮力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力、排开液体的体积、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深度等因素有关。
四、多样化教学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取,还需要在教学完成之后了解学生能否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得出的实验结论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相结合,感受到物理学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同时,实验教学的开展不能局限于教学课堂,教师还可以将实验研究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重难点来设计课外小实验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教学道具的创作。例如:自制弹簧测力计、自制小孔成像照相机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要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自己制作的教具,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究物理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规律,真正的成为物理教学的主体。
例如:在进行杠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很多帮助人们工作的工具,实质上都是应用了杠杆原理,通过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同学们举出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有关杠杆的实例,在课堂上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未启封的饮料、羊角锤、起子等器材,让学生选择工具起出钉子、打开饮料。同时教师要让同学运用课准备的相关工具进行实验操作一下,让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感受,以及在使用这些工具时所具有的共同特点?通过多媒体播放这些工具在工作过程中,都像杠杆在撬动重石一样的动作,得出可以绕一个固定点转动,单本身不会发生变形的结论,杠杆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教师要让学生画出用杠杆撬动重物的示意图,让学生举出实例或拿出准备的实物到讲台上进行实践操作,其余学生通过观察展开讨论,最后得出实验结論工具在转动,可以省力,有一个固定点,工具没有变形,观察投影片,对照自己使用工具的情形,确认这些特点的存在,明白“支点”对构成杠杆的重要性,并且在笔记本上标出杠杆的五要素。
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进行物理教学开展,能够更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主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引导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平台,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随着生活化教学课堂的开展,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更好的提高教学成果,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雷丽.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证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4.
[2]赵东升.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刘乐丽.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探讨[J].成才之路,2018,(23):58.
[4]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5.
[5]周金荣.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优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70.
[6]杜良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新课程·中旬,2018,(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