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要求

2019-04-22单祖良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单祖良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設置,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较强的发展空间,是提高社会生产生活智能化的基本保障,因此,学校要立足实际,展望发展,科学制定教学体系,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握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发展规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成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力求创造出社会急需人才的标准培养基地。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125-02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能够为今后培养社会人才做好铺垫。但是,现阶段很多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所以我们应该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改革,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水平。

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现状

1.考核方式单一。

大多数计算机专业评估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评估方法,对内容进行评估。计算机专业是非常实用的,书面测试不能真实体现出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的水平。实践测试需要集成到计算机专业测试中。一些计算机课程本身是相当抽象和难以理解的,许多内容需要在实验或实践中进行验证。“传统教育”的使用经常培养很多“高分低能”学生,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学知识的狭隘,使学生缺乏全面的理解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知识、软件知识,同时也限制学生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应用的能力。这将会导致学生的自我怀疑,对他们学习的专业课程产生恐惧,以及以后的学习中感到疲倦。即使一些现有的考试使用了实践测试,他们实际上在分数和考试方法上有一些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总分中实践考核的所占的比例是否合理并没有结论。

2.课程设置缺乏特色。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实践性非常强,为了完成课程设计的目标,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课程,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达到正常教学要求的。但是,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并无特色,缺乏实践性,课程设置存在重复开设的现象,而且部分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对实验室、实践教室等硬件设施的一体化严重不足,所以造成课堂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依然缺乏相应的锻炼,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无法体现在课程中体现出来。

3.教师专业技能尚待提高。

伴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扩张和升级,学校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并取得教师资格证才能在学校任教,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这类学校的教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但引进的人才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刚刚毕业的学生很多,实践性较差,对于所学知识如何教授给学生存在难度,这特别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引进中尤其突出。最近几年,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中等职业院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要求教师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然而,就培训效果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很多仍然是在学校中进行培训,对于社会上的实践学习较少,与社会最新技术要求脱节,得到提高的大多是课堂上的上课技巧。

二、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设计的几点建议要求

1.理清专业发展思路,创新教学特色。

针对种种影响发展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要真正树立素质教育理念,有效地面向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找准计算机专业与时俱进的切入点,拓展教材内容,增强计算机技术的实用,创新人才的培养特色,突破制约发展的各种瓶颈,使中等职业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利用专业教学特长,与高等院校展开对接,定向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有效利用职业学校对口高考分数比普通高中高考分数较低的优势,争取生源,扩大招生能力。其次,充分与市场结合,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高效统一。在教材拓展过程中,重视实用技术内容的有效采集,把计算机在家庭、超市、医疗、财政等各方面的实践应用,一一作为学生实践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能力的应用空间。第三,创新教学方式,相对压缩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比例,增加社会实践课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早发现教材、教法和能力培养与社会实践需要不相适应的缺口,随时纠正,尽快改进。

2.增加经费投入,优化更新设备。

设备老化,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现象,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极为常见,要克服这种现象,弥补教学短板,就需要加大投入,适时更新教学设备。一是学校积极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安排好教学设备更新的预算;二是学校可与社会联合办学,争取社会力量的资金支持。以为用人单位定向培训计算机技术人员为桥梁,引进用人单位的资金和设备的积极支持。三是计算机专业可以利用专业特长,组织学生勤工俭学,用创收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3.结合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素质。

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更重要的是要有娴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是固有的认识本能的培养,它与生产、生活不发生直接关系。只有利用计算机操作技术这个中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技能、创新技能、方法措施,变为从业者的知识、能力,物化为工具装备;计算机知识才能转化为生产力。所以,要紧紧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各种需求,端正教学方向,丰富课程教材,提高计算机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注重社会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专业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新、富有人文精神的课程。教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因此,注重学生学习中学会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参与计算机使用活动和亲身经历、体验运用计算机的过程。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开拓性学习方式为主,促进探究和操作能力,逐步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为成为社会优秀的服务人才打下基础。因此,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从现实需要,确定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不同的爱好和兴趣,划分不同的计算机活动小组,分别确立相应的教学环节,通过取长补短,综合协调,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改革,不断探索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而且老师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运用能与教学水平,为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斯炯杰.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9).

[2]李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

[3]张红.关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0).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