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19-04-22冯志明
冯志明
【摘 要】地震是群灾之首,由地震造成及引发的次生灾害的人员伤亡与人民财产损失巨大,为保障社会稳定、人民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防震减灾必须成为国家公共安全重要组成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在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中,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课程的完善程度便也须成为一个必须要加强重视的部分。学校作为培育国家栋梁之才的圣地,应当秉承从“知识至上”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治学理念为理论,不断探索如何能够充分利用本校优势特色来将“核心素养”具体化;不断深入研究如何将宏观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课程的开展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养的目的。故而本文便具体通过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课程如何发挥对学生应急自救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化培养进行探究。
【关键词】地震;防震减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39-01
一、研究目的
地震引发的安全与损失问题是巨大的,进行防震减灾宣传与学习是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学校时刻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当中起到不可替代的引导与教育作用,我校作为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校特测发展研究基地,防震减灾科普基地活动在学校特测发展中起着示范与引领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开展将从“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课程”这一层面着手,就如何以该课程为主题,加强学生在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应急求生素养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直至一系列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探究该门课程对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完善作用,从而进一步满足加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
在“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当中,笔者通过以下五种方法进行课题研究与讨论。
首先是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大量资料,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与经验教训,学习教育理论,把握研究发展的趋势,对已有资料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充分掌握课题研究的理论素养,从而为接下里来的研究提供铺垫。
其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根据教学与学校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防震减灾的兴趣度,为设计防震减灾相关主题活动提供思路。
其三,运用访谈法,通过访谈或学生活动心得等,把握活动内容的整体方向,了解与掌握学生在主题活动中的兴趣变化趋势。
其四,使用实验法,运用学习成绩相当的同类进行验证,收集大量的参考例证,从而有助于把握防震减灾活动课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内核。
最后,用比较法将各类考试成绩的数据与学生在各学科的学科素养变化进行全面比较,寻找影响变化趋势的主要路径,为制定实际课程参考方案增加稳固保证。
五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以确保课题研究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
三、结果与分析
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作为学生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经过研究发现,学生恰好在对重大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相关知识的了解度不够、学校在防震减灾的基本应急求生能力与素养的建设方面存在欠缺。从学生自身层面分析,当今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较为薄弱,缺少系统全面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社会实践经验;从学校层面来看,防震减灾的课程开展不够活泼生动,激发学生兴趣的能力不高;社会方面来看,为学生提供的防震减灾知识接受渠道相对较少且枯燥。
四、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各大中小学校理应秉承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治学理念,尽量做到充分利用本校的优势特色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与能力,做到将“核心素养”具体化,尽最大努力与实际教学课程的开展相结合,发挥协调与完善作用,达到提高学生各方面综合素养的目的。正如本校积极通过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课程对学生基础应急自救素养的进行发展,从而具体化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故而,笔者就上述结果与相关分析,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发挥教师向导作用。
学校方面,发挥教师向导作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教育机构与学校应当改革教育管理机制,教师是学生在成長与发展中的向导,也是影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工作中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队伍建设的加强是十分必要的,跟随时代的发展转变教育观念,要坚持将核心素养教育灵活巧妙结合进入教学工作中,指导并鼓励学生增强研究性的学习能力发展。在“防震减灾”的活动主题下,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讲解过程中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查阅资料、做好写实记录,以及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广泛收集相关事实资料,例如现场照片等影像资料、作品、报告等。教师在活动中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设计小题目强化知识应用,诸如设计家庭地震包,研究地震逃生救助绳索,寻找生命三角,组织防震减灾知识竞赛等,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夯实文化基础。
2.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社会方面,相关机构与社区应适当增加社会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社会参与度。社区通过搭建与学生交流平台,如鼓励学生走入社区,到社区清理走火通道公益服务、支持学生进社区进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将更多的防震减灾理论知识加深记忆,扩大宣传程度,使更多人受益,也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审核提供更多的必要依据,协助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向导,使“知识本位”加快向“素养本位”转变。
3.激发学生创造力。
学生自身方面,各方协力激发学生创造力,强化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认知能力,在组织一系列的创造类活动,例如成立相关文学天地社团;利用科技节、艺术节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进行组织与展示;利用节假日外出进行考察走访调查等。这些活动能够有力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配合建立健全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有利于将研究性学习理念贯彻到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扎实的掌握应对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的知识,在突遇危急的情况时,能够进行一些有效的锯锉,从而保护学生自身减少伤害。
参考文献
[1]胡吉蔚.实践研究性学习提升数据分析核心素养——“独立性检验”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J].考试周刊,2018(6),8-14.
[2]张琼,杨培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2).
[3]姜宇,辛涛,王烨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11.
[4]左璜,黄四林,莫雷,辛涛,刘霞,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6(6),8-14.
[5]刘霞,辛涛,姜宇,林崇德.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6]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7]张风华,谢礼立,范立础.中国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J]地震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