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存在的问题研究
2019-04-22熊劲松
【摘 要】在智能制造、“互联网+”的新时代,对高职教育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校企之间互兼互聘模式,长期以来受到职教领域的高度重视,但校企合作形式及合作层次等,由于各个高校情况不同,专业性质不同等众多原因,互聘互兼模式不能够标准化实施,如何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校企之间互聘互兼的模式有待高职教学人员及管理人员深入研究。本文就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互聘互兼如何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结合本职工作作出了浅显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时代;校企互聘互兼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8-0015-01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研究校企直接互聘互兼的现实意义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需要。
在新时代要走校企结合、产教融合、突出实战和应用的办学路子,依托企业、贴近需求,建设和加强教学实训基地,打造具有鮮明职教特点、教练型的师资队伍。这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鼓励企业技术人员走进高职院,在高职院校发挥一线作用,培养学生了解企业一线的知识和专业技术应用,通过实践促进学习和专业操作能力的提高。
2.校企融通、合作共赢的需要。
企业外聘技术人才担任教师参与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熟悉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更能够熟悉行业相关资格标准,有助于高职学生获得贴近企业的各种资格证书。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高职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及专业建设等具有引导作用,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各专业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企业当下的需求,适时的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另外,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走进校园,可以利用高职院优秀教学资源,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在高校教学中得到自身的提高,扬长避短弥补自身不足,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三.当前高职院校校企人员互聘互兼存在的问题
1.双方重视不够都把对方视同外围人员核心岗位基本不涉及。
首先,企业方无法满足高校和学生需要。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趋势下,高职院校都积极响应号召,建立了校企合作单位,并加大了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力度。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确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以全国职业教育发达的地区江苏为例。2018年10月8日至14日湖南省教育厅组织湖南省各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到江苏常州学习。当时在现场调研常州龙道电商公司时,笔者询问了企业方的校企合作负责人,一次性能够容纳多少学生实训实习?企业方很确切的回答是十多个。而从龙道电商外挂的实习单位情况看一共有十多所高职学校与其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而在询问到学生实训时间时,一般是寒暑假或者是双十一前后为高峰。而在这个时间短正是企业忙不赢的时候,企业估计也是利用了学生廉价劳力,也不可能更多的去抽时间去培养学生,也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核心业务,真正能够接触到核心业务的学生有限。只有少数几个临近毕业,且特别优秀的,并能够留任企业,进入运营岗位。
其次,校方也无法满足企业方兼职教师的需要。企业教师进入学校担任教学后,一般会以企业要求来要求学生,而目前高职院校存在很多财政困难,大部分高职学校是在扩招后的产物,在校园建设上下了苦功夫,但也存在很多的负债,在设施设备上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这给企业兼职人员在人才培养上大打折扣,实现不了预期效果。
2.互聘互兼人员双方均缺乏经验影响预期效果。
目前困扰着校方与企业方一个问题是:企业方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不一定具备教学能力,学生在兼职企业技术老师和管理人员那里受到的信息资源有限。而高职学院的老师由于大部分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的学校担任老师,而真正在企业工作后再回到高校的教师很少,因此理论水平高而实践能力缺乏,不适用于教学需要。
3.实际效果不明显普遍流于形式。
由于校企合作在合作深度,合作层次上缺乏一个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大部分企业与高校校企合作停留在企业来校招聘廉价劳动力,来给学校来几个讲座,真正企业管理层和技术层来校任职根本不现实。而校方教师进入企业方任职也不现实,哪怕是教师在企业待一年,那么一年后还是要回归学校,企业方也不可能着重培养这类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过客”。
4.管理制度松散,缺乏创新的管理机制。
企业兼职教师进入学校兼职后,由于这类人员在教学管理上不熟悉业务,在管理上也自然不可能用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这类兼职教师。在管理上停留在松散管理的阶段。教师进企业学习一般是寒假或者是暑假,时间普遍不长,一些企业管理者交给这类来企业学习的老师的任务比较轻松,一般是一些边缘性质的工作,基本上接触不到核心业务,毕竟企业方不用花费工资,管理上也不是以企业员工的标准来要求。
四、新时代高职院校校企人员互聘互兼构建措施
1.通过财政补贴创办校办非营利性企业。
要解决校企合作之间双方接触不到核心岗位面临的尴尬。首先,应该是建立财政补贴的专项基金。要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及大国工匠人才,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更加离不开政府的科学引导与科学决策。通过政府行为出台政策,下达文件。由政府出资校方办企业,明确这类企业性质属于非盈利的,是属于教学型企业。其次,盈利收入校方自行支配与补贴限标准相结合。政府出财政按照标准补贴,超出补贴范围的由校方自己解决。而对管理得当的校办企业盈利所得政府不收费,不纳税,盈利所得由校方自行支配。这样一来即解决了政府在出资上怕是个无底洞的担忧,又可通过激励政策,放开形式,鼓励各高校加强校办企业的经营和完善管理,提高积极性,实行目标管理机制,让校方能够放手经营。对经营效益好的校办企业管理者实行重奖,并纳入到职称评定体系与职务晋升体系对这类校办企业管理者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
2.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加强校企合作师资培养。
针对目前情况,政府部门对建立了校企合作的院校和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协议及校企合作层次的深度确定培养补贴经费。首先,政府對企业下学校的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以及校方下企业的教师,实行双向补贴机制。根据技术人员在企业的收入及校方教师在学校的收入建立补贴标准。再对企业把技术人才下方到高校对其企业是否有损失,一旦有损失的由政府确定真实性后,根据标准实行补贴。其次,通过项目来补贴。企业对职业院校作出了贡献的,政府视同于企业社会服务,根据社会服务贡献的大小获得政府部门的专门项目。以项目来补贴企业,将企业项目申请与社会服务挂钩,凡服务高校的企业在项目申报上予以政策上的倾斜。
3.建立校企合作的深度标准。
教育部门应建立规范的校企合作标准。校企合作分三种标准,一种是浅显的模式,主要是常见的校方来校讲座,校方提供人力资源。这类合作不纳入政府补贴范围。第二种是表层合作模式。校方派教师下企业学习,企业接受教师和学生实训实习。这类合作形式政府适当补贴,建立补贴标准来鼓励校企合作。第三种形式是深度合作。校方与企业共建项目共同开发标准与开发项目。校方与企业方通过项目方式形成纽带桥梁,校方依托企业人才来开发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标准;依托企业人员进学校来担任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企业依托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和教师队伍为企业提供后备技术人才;依托校方的资源条件节省租金形成校中厂,学生也能够就近学习,随时进入企业训练。这类合作形式政府大力补贴。
4.创新管理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首先,构建校企双方互利互惠机制。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严格互兼互聘教师和员工管理制度,建立校企双方按照要求定期交流加强监督和检查,构建公平的考核体系,校企双方共同搭建一个互惠互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里教师能够真正解决在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其次,构建有效的奖励机制。校企合作的双方互兼互聘的教师,在互聘期间参与人员的各种奖金和福利,在职称晋升,职务晋级等对于这些人具有倾向。
总之,高职院校的办学初衷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技工人才,一切改革措施都是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主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条新路径,发展过程任重道远,而在新时期如何将这条路走长走远,需要职教人去摸索。在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更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一批高职教师去奋斗,为早日实现教育强国梦作出新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职教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
[2]胡利民.互兼互聘”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知识经济[J].2014年第5期.
[3]陆静.浅谈高校外聘教师管理及存在的问题对策[J].才智,2011年14期.
作者简介:熊劲松,(1983-),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经管系主任,副教授,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大学访问学者,湖南省产教融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