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
2019-04-22赵紫慧
赵紫慧
(镇赉县中医院,吉林镇赉 1373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如未很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其所致并发症可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甚或威胁生命安全。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高达12.0%~15.0%),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1]。在临床检验中,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有利于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从而指导临床医生早期积极治疗患者,避免截肢的发生。为此,该研究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和Wagner分级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比较不同组别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探讨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收治的40单纯糖尿病和50例Wagner分级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属于2型糖尿病。单纯糖尿病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介于41~76岁之间,中位年龄62.5岁。糖尿病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45~78岁之间,中位年龄63.5岁;Wagner分级在0~2级之间,其中0级 16例,1级 21例,2级 13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与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的性别组成、中位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常规采集晨空腹静脉血液标本4 mL,之后用9:1枸橼酸钠抗凝,常温3 0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血浆和血清用于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LAX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按照试剂盒说明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2]。
1.3 统计方法
单纯糖尿病患者与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采用(±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四组研究对象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如有差异进一步应用SNK-q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
2 结果
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179.38±87.67)ng/mL,超敏 C反应蛋白检测值为(2.05±1.83)mg/mL;0级糖尿病患者 D-二聚体检测值为(286.50±105.42)ng/mL, 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值为(4.50±2.75)mg/mL;1 级糖尿病患者 D-二聚体检测值为(453.67±132.26)ng/mL,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值为(5.67±2.84)mg/mL;2 级糖尿病患者 D-二聚体检测值为(887.77±133.23)ng/mL,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值为(12.77±3.13)mg/mL,见表 1。
表1 单纯糖尿病与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的比较(±s)
表1 单纯糖尿病与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的比较(±s)
组别D-二聚体(n g/m L)超敏C反应蛋白(m g/m L)单纯糖尿病患者0级糖尿病足患者1级糖尿病足患者2级糖尿病足患者1 7 9.3 8±8 7.6 7 2 8 6.5 0±1 0 5.4 2 4 5 3.6 7±1 3 2.2 6 8 8 7.7 7±1 3 3.2 3 2.0 5±1.8 3 4.5 0±2.7 5 5.6 7±2.8 4 1 2.7 7±3.1 3
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组别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NK-q检验表明,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 (P<0.05);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病情的加重),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2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患者可出现肢体疼痛体活动功能受限、足部溃烂等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累及小腿、踝关节等,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早治疗糖尿病足,并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3]。糖尿病患者可出现高凝状态、凝血功能异常和微血栓形成等异常改变,这些因素可导致患者进一步出现微血管病变。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并早期治疗高凝状态,微血管病变程度可得到延缓。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准确反映机体内凝血功能、纤溶活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时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升高,D-二聚体含量水平升高表明患者存在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定期定量筛查糖尿病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有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4]。当糖尿病患者发展至糖尿病足阶段,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异常往往是导致毛细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5]。可见,检测并分析疑似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有助于掌握糖尿病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判断糖尿病足病情。
超敏C反应蛋白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炎性标志物之一,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预后关系较为密切[6-7]。糖尿病足患者出现的局部组织损伤和继发感染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此时超敏C反应蛋白在肝脏内大量合成,明显提高其在血清中的水平。脂代谢紊乱和超敏C反应蛋白共同促进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病理变化过程,加速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和发展[8]。检测糖尿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可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炎症反应,也有利于早期辅助诊断和判断糖尿病足病情。
为探讨分析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应用于糖尿病足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临床价值,以该院收治的单纯糖尿病和处于0~2级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定量检测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值为(179.38±87.67)ng/mL, 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值为(2.05±1.83)mg/mL;0 级糖尿病患者 D-二聚体检测值为(286.50±105.42)ng/mL,超敏 C 反应蛋白为(4.50±2.75)mg/mL;1级糖尿病患者 D-二聚体检测值为(453.67±132.26)ng/mL, 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值为(5.67±2.84)mg/mL;2 级糖尿病患者 D-二聚体检测值为(887.77±133.23)ng/mL,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值为(12.77±3.13)mg/mL, 假设检验表明不同组别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糖尿病足患者的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均高于单纯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糖尿病足级别的增加(病情的加重),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值随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不仅可应用于辅助糖尿病足早期诊断,还可作为糖尿病足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指导医生开展糖尿病足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