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钢琴伴奏
——以《乌鸦》为例

2019-04-22浙江音乐学院310024

大众文艺 2019年7期
关键词:套曲舒伯特乐段

吴 晓 (浙江音乐学院 310024)

《冬之旅》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为男声独唱辅以钢琴演奏,其作品中的音乐张力与文学内蓄意蕴相彰。本文将通过《乌鸦》为例,从创作背景、音乐分析、对伴奏的演奏技巧、感情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舒伯特与《冬之旅》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短暂一生中创作了约1000多首作品,其作品风格精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尤其是他的艺术歌曲,用小巧的歌曲形式抒发了最深沉的情感,把诗歌、曲调和伴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

《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威廉•缪勒的诗作《冬日旅行》所作的一部声乐套曲,是舒伯特声乐作品中的精华与总结,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们受到了长期的压迫,知识分子们苦不堪言,也侧面描写了作曲家怀才不遇的悲惨一生,是的一部自传。其所写内容与前一部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有关系,似乎是其延续与发展,主人公都是青年磨坊工。这部套曲总共二十四首,并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首歌曲为第一部分,后十二首歌曲(从第十三首邮车《die Post》开始)为第二部分。具体内容为:“一位失意磨坊青年在被心爱之人抛弃之后决定开始流浪,在路程中遇到了风信旗,菩提树,鬼火邮车,乌鸦,犬吠,幻日等景象,最后遇到象征死亡的摇手风琴老人,旅程结束。”整部套曲都处于一个阴暗、痛苦的基调,其中也蕴含了多种情绪,对死亡的向往,对往事美妙时光的怀念与留恋,对现实的痛苦等,是集舒伯特毕生精华的一部套曲。

为了更好的处理钢琴伴奏,协助到歌唱家的演唱,笔者将从音乐分析,钢琴伴奏演奏分析两方面对《乌鸦》进行剖析。

二、《乌鸦》音乐分析

(一)歌词及理解

有只乌鸦紧随着我,一直飞出了村庄,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还盘旋在我头上。乌鸦啊,你这个怪物,干吗要紧追不舍?是不是想要,马上把我的尸体吞噬?不过,很快我就不会扶着拐杖。继续在大地上流,乌鸦啊,你倒是真的忠诚的伴着我到了坟上!

全曲描写了一只乌鸦时刻追随着青年,看到了乌鸦,青年就想到了死亡。从歌词看,这首歌曲的感情完全是灰暗、悲观的,没有任何欢乐和希望。但最后他又感慨到:“乌鸦啊,你倒是真的忠诚的伴着我到了坟上!”无奈的情绪扑面而来。也正是《冬之旅》后十二首的情感基调。

(二)本体分析

《乌鸦》,单三部曲式结构,2/4拍。

表格1 《乌鸦》曲式结构分析

引子部分右手为主题动机,左手三连音的衬托,模仿出鸟儿拍翅膀的声响效果。

A乐段为两句式方整性开放乐段,主题为a4,c小调,主题动机蕴涵了乐曲发展的核心材料。第二乐句平行进入,终止于属和弦,与第一乐句构成主属呼应。

B乐段为8小节的展开式中段,最终侵入终止下一乐段。

A'乐段首先为4小节的再现,随后转调进入f小调,c与c'乐句为5小节的非多次出现导七和弦,加强了音乐的紧张感和张力。

尾声又再现了引子部分的旋律,前后呼应,结束全曲。

三、钢琴伴奏演奏分析与情感处理

(一)引子、连接部分

开始部分有“从容地”演奏提示,注意全曲速度的把控,在整个《冬之旅》中,《乌鸦》为速度较慢的一首,但不能太慢,从而失去了音乐的律动感。2/4的节奏模仿了流浪者的步伐。引子与连接部分一共五小节,起到烘托全曲悲凉、神秘气氛的作用。右手为主题旋律,注意两小节一句的气息把握。第一个音进入时应弱而不虚,手指下键速度应较慢一些,整个句子在力量的传递上应连贯一致,强弱的处理要有推进感,第二小节的降B音应为整个乐句的最强音。第5小节,左手分为两个声部,注意稍突出低声部的级进音程。力度较弱,引出演唱者的旋律。此外,三连音的弹奏贯穿全曲,模仿出鸟儿拍动翅膀的声音,要保持平稳的节奏,如谱例1所示。

谱例1 引子部分 (1-3小节)

(二)A乐段

演唱者的旋律开始进入,与伴奏的左手一致,三连音由完整的三连音变化为带弱起的三连音,且三连音在高音声区。注意把握节奏的稳定,在节奏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感变化进行细微的调整,在力度方面在保持每个音音色均匀的前提下,可以平均去分配音量的强弱。一般为先渐强后渐弱,演奏出乐句的感觉。

第14-15小节间奏部分,钢琴的音量可略微增大一些,注意左手旋律的气息。最后力度应稍稍较弱,引出声乐部分。

(三)B乐段

B乐段开始部分,演唱者唱出,乌鸦,营造出叹息的氛围,力度在此mf较为合适,随后转为p,8小节的乐句要一气呵成,伴奏部分左手与演唱旋律的配合需紧密,如谱例2。

谱例2B 乐段部分 (16-19小节)

(四)C乐段

23-24小节为间奏的过渡,同样钢琴的力度需稍强,24小节左手的织体变厚,需加强力度,随后可进行突弱的处理,配合声乐部分的演唱。

25小节开始,首先完全重复了a乐句。随后两个平行乐句以一种无奈、叹息式的口吻唱出“乌鸦啊,你倒是真的忠诚的伴着我到了坟上!”出现了短暂的离调,整个乐曲的氛围变得较为紧张,钢琴的音区较为尖锐。c乐句为整首歌曲的高潮,可以处理的较为强烈。c'乐句可视为再一次的叹息,可做渐弱处理,表达出无奈、冷漠的思想情感,如谱例3。

谱例3 高潮部分 (28-35)

(五)尾声

尾声出现了和引子一样的旋律,随后出现主和弦的重复,逐渐渐弱,结束全曲。42小节在弹奏时非连音可以增大指尖与琴键的的接触面,弹奏时需要有层次感,最后在主和弦之前可稍稍留一个小气口,增强意犹未尽之感,如谱例4所示。

谱例4 尾声(40-43小节)

综上所述,整首歌曲在伴奏的弹奏过程中尤要注意节奏律动的把握,由于三连音与主题旋律的交织贯穿全曲,在弹奏过程中容易出现节奏上的变化。此外,钢琴伴奏需用耳朵去预测和鉴别歌唱家情绪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以保证音乐的完整性。

四、从作品《乌鸦》中窥探历史语境

除了对音乐进行本体分析外,需要对作品的精神内涵进行深一步的挖掘和理解,有助于钢琴伴奏对于整首作品风格的把握和情绪的烘托。一般认为,声乐套曲《冬之旅》具有一定的“自传性”,是作曲家生活的写照和情感的独白,笔者试图从《乌鸦》的钢琴伴奏演绎中窥探整套《冬之旅》创作的历史语境。

《乌鸦》通过叙述一只一直跟着主人公的乌鸦,表达旅行者在旅途中孤独无奈的心情。《乌鸦》是缪勒乃至整个德语诗歌中暗示“死亡”的符号。因此,这首歌的主题不言而喻。通过“乌鸦”来象征着“死亡”,渲染了《冬之旅》整套作品的灰暗色彩。

探其根本,与舒伯特当时的遭遇和社会大背景密不可分。舒伯特在最后的岁月里疾病缠身,经济拮据,感情失意。这使他笼罩在一种忧郁和死亡的情绪之中。1827年舒伯特在已接近生命的尽头时,发现了缪勒的诗《冬之旅》,这些诗歌的主题是“冷酷的世界,世上的痛苦以及死亡,这些主题不是以叙事的方式展开,而是作为心灵层面上发展。”缪勒的诗与当时舒伯特的境遇是十分吻合的,就此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创作了此声乐套曲。

一部音乐作品在理解和演绎时既不能脱离其历史语境,又不能脱离其社会背景,套曲《冬之旅》深刻地反映出了19世纪初奥地利的社会背景。当年的奥地利处于封建复辟时期,政治上高度专制,经济上贫富悬殊巨大,社会和民族矛盾充分激化,知识分子在精神上尤为压抑。在这种情势之下,部分知识分子虽然对法国大革命中所提出的启蒙思想失去了兴趣,但对未来还怀着希冀和憧憬。于是,他们希望通过艺术上的创作解决幻想和现实冲突。舒伯特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套曲《冬之旅》体现了光明与黑暗,希望与失望,解脱与压抑的矛盾交织。无论在演唱还是作为艺术指导处理钢琴伴奏时,都要对当时的历史语境做一定的了解,把握《乌鸦》中主人公无奈、心如死灰的心理状态。

五、与声乐合作的几点思考

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占有极高的地位。在演唱时,钢琴伴奏除了提供提示音高,统一速度等伴奏的功能以外,还有刻画音乐形象、描述环境、烘托情感等功能。钢琴伴奏通过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好的进入歌曲情境。这在《冬之旅》中非常常见。所以钢琴伴奏者一定在弹奏之前做好歌曲背景、作品分析等案头工作,保证将歌唱家带入正确的演奏情绪中。此外,伴奏者要和歌唱家寻求共同的气息,可以在弹伴奏之前先哼唱几遍歌唱者的旋律,注意德语发音中的重音和气口,以便更好地与音乐融合。

人声、歌词、伴奏三个方面是相互融合和影响的。做好这几个方面,对于艺术歌曲的伴奏和演唱有较大的帮助。舒伯特把和声及器乐伴奏等纯音乐音素提高到与诗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套曲造成重大的音乐机体的力量,使其在诗和音乐之间建立均衡关系。

希望通过本文,谈谈笔者弹奏《乌鸦》钢琴伴奏得到的一些收获和启示,也能引发更多钢琴伴奏者们的思考。

猜你喜欢

套曲舒伯特乐段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视唱练耳与钢琴
觉醒的舒伯特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
舒伯特的小夜曲
舒伯特与《摇篮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