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的句法研究
2019-04-21王菲尔
王菲尔
摘 要: 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是量词重叠式最主要的语法意义。本文从三个问题上着手,对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进行深入探究。首先分析其语法意义,“周遍”义与“多”义、“连续”义之间的不同,有何深层的原因。其次探查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承担的句法功能或语用功能,是主语还是话题。最后探究“都”在句中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必要性的有无。
关键词: 周遍 量词重叠 句法
一、引言
现代汉语中量词一般以两种形式出现,一为单独使用,如“一本书”中的“本”,二是重叠使用,如“个个都容光焕发”中的“个个”。重叠后的量词其语法意义也发生改变,一般认为有“周遍”“连续”“多”三种意义。其中表“周遍”意义的量词重疊式占绝大多数。据田琳(2005)[1]统计573例含量词重叠式的句子,其中“周遍”意义占475例,是量词重叠式最主要的语法意义。因此本文选择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为研究对象。
需要补充的是,本文的量词重叠式仅限于CC式,一CC、一C一C等形式本文不作考虑,他们之间的异同关系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本文将从三个问题上着手,对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进行深入探究。首先分析其语法意义,“周遍”义与“多”义、“连续”义之间的不同,有何深层的原因。其次探查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承担的句法功能或语用功能,是主语还是话题。最后探究“都”在句中的句法语义功能及其必要性的有无。
二、语法意义的比较
不是所有的量词都能重叠。郭锐[2]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统计出可重叠量词占量词总量的56%。郭艳瑜(2013)[3]也对郭先珍《现代汉语量词用法词典》中收录的626个量词进行考察,发现可重叠量词的比例为51.4%,与郭锐的统计结果基本一致。
那量词可重叠的条件是什么呢?郭锐发现能重叠的量词都是单音节的,这是量词重叠的条件之一——“音节”。此外,郭艳瑜认为量词重叠的实质是“复量个体化”。这意味着,首先量词在意义上是“个体化”的,不能强调“量”;其次要满足“复量”的要求,只能与数词“一”搭配的量词就不符合要求。这是量词重叠的另外两个条件——“个体化”和“复量”。
也不是所有能重叠的量词都能表示“周遍”意义。陆俭明在《周遍性主语句及其他》[4](161)中提道:能重叠表示周遍意义的量词大约只占整个量词的12%左右,常见的有:个、根、条、张、人、家……陆俭明只是粗略估计而非明确统计,数据只能做参考,但也体现了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有其自身特点。
开头提到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般有“周遍”“多”和“连续”三种,如以下三个不同的量词重叠式就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意义:
(1)a.你怎么次次都迟到?
b.薄雾里透着点点红光。
c.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但有时同一种量词重叠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
(2)a.层层楼都有高手护卫。
b.层层巨浪在翻涌。
c.他们层层逼近。
仔细对比其实可以发现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和表其他意义的量词重叠式之间的不同。
表“多”义的“点点”“层层”更具有形容词重叠式的性质。形容词重叠式的特点是可作名词的修饰语、可直接作谓语、作谓语时不受表程度的修饰语的修饰,这可以与表“多”义的量词重叠式一一对应。
(3)层层(的)巨浪 白白的云
巨浪层层。 云白白的。
*巨浪很层层。 *云很白白的。
隋娜(2017)[5]从形式句法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这类量词重叠式。她认为汉语量词的词法结构有两种实现形式:一种是由Cl直接构成的简单形式,另一种是由名词性的内核N合并功能语类Cl生成的复杂形式。汉语的AA重叠操作可以在句法中作用于量词,产生量词重叠式,也可以在词法中作用于名词性内核,生成述谓短语PredP。“点点”“层层”就是这里所指的PredP。
它们与“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有很大不同。表“多”义的量词重叠式与名词中心语之间可以插入“的”,而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不可以。
(4)阵阵的凉意涌入屋内。
*门门的功课都要考。
因为前者“阵阵”与其中心语名词“凉意”之间是修饰关系,而后者“门门”并不是对“功课”的修饰,不能插入“的”。
与形容词重叠式相似的性质也使得它们无法脱离名词中心语单独使用。
(5)*阵阵涌入屋内。
表“多”义的量词重叠式不能受副词“都”的修饰。
(6)*阵阵凉意都涌入屋内。
“阵阵凉意都涌入屋内”在句法上可以成立,但在语义上无法成立。“都”本身带有【+周遍】的意义,使“阵阵”也带上了周遍义,句子的解读变为“每一阵凉意都涌入屋内。”同时“都”具有【+分配】的意义,修饰的内容必须是可分配的个体。而“每一阵凉意”并不是可分配的对象。因此在语义上句子不合法。原因是表“多”义的量词重叠式对其所修饰的名词的状态进行描述,其描述的对象也具有【+多】的特点,通常是抽象的或不可数的,无法进行分配。
如果说表“多”义的量词重叠式充当定语,对名词进行修饰,那表“连续”义的量词重叠式则充当状语,对动词进行修饰。同样地,它与动词之间可以插入“地”。
(7)小鸟声声地叫唤。
且无法脱离其修饰的动词单独使用。
(8)*小鸟声声。
它不能受副词“都”的修饰。
(9)*小鸟声声都叫唤。
表“连续”义的量词重叠式是对其所修饰的动作行为进行描述,这种动作行为具有【+持续】的特征,而【+分配】体现离散的特性。连续性与离散性相对,若强行对连续行为进行分配,则将其变为离散行为,语义就造成了改变,无法成立。
回到例(2),“层层”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语法意义,也是因为其词法功能的不同。尽管他们能在相同的句法位置出现,但量词重叠表“周遍”义时,目的是对其名词中心语进行分配,从而达到【+周遍】的效果。表“多”义时是对其名词中心语状态的修饰,这类抽象或不可数名词具有【+多】的特点。表“连续”义时,是对动作行为的修饰,这类动作行为具有【+持续】的特征。
三、主语vs话题
来看一组例子:
(10)a.(这些菜)样样都很好吃。
样样菜都很好吃。
b.(这些菜)样样他都爱吃。
样样菜他都爱吃。
c.(这些菜)他样样都爱吃。
他样样菜都爱吃。
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可单独使用,也可作名词的定语,通常前置,只能出现在谓词之前。量词重叠式强制性前置的特点与它的句法功能密切相关。徐烈炯、刘丹青(1998)[6]倾向于把这部分成分看作句法层面上的话题,“用包括主话题和次话题在内的话题可以统一解释这种前置性”。且他们阐明,“话题”在他们的分析中也是一个句法概念,和主语一样是句子的基本成分。但陆俭明(1986)[4]认为“话题”是语用学上的话题概念,即语用话题,和主语并非处于同一层面,不能用于句法分析。因而他将这部分成分分析为主语。
两者的观点都有不足之处。若将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分析为主语,(a)中的谓语前只有“样样(菜)”,可以作为客体充当主语。但(b)(c)中的谓语之前除了“样样(菜)”,还有“他”。前者为受事,后者为施事,将后者分析为主语更为恰当。若将其分析为话题,按照徐烈炯主话题与次话题的说法,左列“这些菜”均为主话题,“样样”为次话题,“他”为次次话题;右列“样样菜”为主话题,“他”为次话题。而他又认为话题与主语一样,是句法概念的一种,那此时话题与主语的句法位置就重叠了。最典型的就是“样样菜都很好吃”中的“样样菜”,同时占据了主话题和主语两个句法身份。将一个成分分析成同一层面的两个概念,显然不妥当。
李金满(2006)[7]换了个角度分析问题,他直接引进“题语”这一句法概念,定义“题语”拥有与主语不同的结构位置,对应为跟主语、宾语一样的句法成分。并且一个句子中的成分具有主语优先性。谓语前的周遍性成分如果不能分析为主语,那么就分析为题语。按照这一理念,他对周遍性成分的句法身份进行了新的分析。当谓语动词前只有唯一一个量词重叠式、没有其他名词性成分时,句中的量词重叠式若和谓语动词存在密切的语义联系,受其支配,则分析为主语;若和动词没有多大语义关联,在句法上不具有选择关系的成分,则不能分析为主语,而应为题语。如“个个都容光焕发”中“个个”是主语。“顿顿都吃米饭”中“顿顿”是题语。当谓语动词前除了句首的量词重叠式、还有一个名词性成分时,按照定义,通常是分析靠近谓语动词的那个语义角色是施事或感事的名词成分为主语,而前面的量词重叠式为题语。如“门门功课他都得了满分”中“他”是主语,“门门功课”是题语。
对于他的观点,本文基本赞同,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话题和主语句法身份矛盾的问题。但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个个都容光焕发”这类句子中,他将“个个”分析为主语,但其实这句话是不完整的,缺少了“个个”指代的内容。如“这些孩子个个都容光焕发”,“个个”指代“这些孩子”。按照他的分析,在谓语前的两个名词性成分“个个”“这些孩子”都与谓语“容光焕发”存在密切的语义联系,那两者都能充当主语,一个句子就存在两个主语了。但若句子为“个个孩子都容光焕发”,主语只有一个“个个孩子”,这种说法才可以成立。
本文认为,以上这些观点问题之一是没有将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构成的不同句式分别讨论。如例(10)中举出的六种句式,每一类的情况都有所不同。例(10)将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可能组成的句子类型全部涵盖到了,现根据它归纳出六种句式:
A.(NP1)+NP2(CC)+VP
B.(NP1)+NP2(CC)+NP3+VP
C.(NP1)+NP3+NP2(CC)+VP
D. NP2(CCN)+VP
E. NP2(CCN)+NP3+VP
F. NP3+NP2(CCN)+VP
问题之二是他们都将“主语”和“话题”放入统一句法层面讨论,但本文认为没有这个必要。量词重叠式可以从句法层面将它分析成主语,也可以从语用层面将它分析成话题。如果一个句子的主语恰好也是这个句子的话题,那并不冲突,因为一个属于句法层面而一个属于语用层面。
A、B、C三种句式可以看作一类,它们的量词重叠式由于单独出现而指代不明确,所以句中必定存在一个隐含的话题成分,是量词重叠式的指代对象。这里虽然把它写作“NP1”,但实际上这部分内容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甚至可以隐含,通过语境把它补充出来。D、E、F中,量词重叠式的指代对象简化为N,CC成为N的定语,构成CCN。但这时的N和之前的NP1已然不同,NP1无法通过位移还原为N,但N可以通过位移还原为NP1。
(11)这些功课门门都很简单。
*门门这些功课都很简单。
门门功课都很简单。
功课门门都很简单。
对此,本文认为,每一个句中CC之后都可以隐含一个N,这个N是前文或语境中NP1成分的中心语。为了避免语义上的冗余,NP1和N不會同时存在,但实质上它们指代的内容相同。
在此之后,A、D,B、E,C、F可进行一一对应。A、D句中,NP2作为唯一的主语,也可以充当话题;B、E,C、F中,NP2和NP3互相交换位置语义不变,这时NP3通常是句子的主语,NP2可充当次话题。
四、“都”的功能
在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构成的句子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都”的语义功能在第二部分就提到过,它具有【+周遍】【+分配】的意义,修饰可分配的个体。句法上,“都”具有量化特征。量词本身具有范畴化功能和计量功能,当其重叠和量化副词“都”结合时,其范畴化功能被削弱,计量功能得到增强。
郭艳瑜(2013)[3]从生成句法的角度,对“都”的句法功能进行了总结。首先“都”左向量化,前面必须有名词性成分;第二,该名词性成分必须是复数;第三,可能存在双重量化,“都”之前可以有兩个名词性成分,且两者互换位置语义不变。
(12)a. *都门门功课很简单。
b.*这门功课都很简单。
c.门门功课我都会。
我门门功课都会。
但在实际语料中,并不是所有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构成的句子都含有“都”。“都”是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呢?它的隐现又有什么规律呢?这是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在语料库查找句子的过程中,发现不含“都”的句子占了大多数。如:
(13)应试教育下的家长个个心急如火,孩子学习成绩成为家庭的头等大事,而且,也要列入家庭的重要经济支出计划。
(14)围观的人更觉稀奇,个个屏气凝神准备看好戏。
(15)在另一个台上坐着白俄的管弦乐队,他们个个穿着白衣白褂,可谓浑然一体。
而含有“都”的句子中,去掉“都”字,许多句子也能成立。如:
(16)a.“文革”中全国都是大批判的战场,十亿人民个个都是批判家。
b. “文革”中全国都是大批判的战场,十亿人民个个是批判家。
(17)a. 这就是谷歌中国最初的阵容,他们年轻、自信,个个都是“人精”!
b. 这就是谷歌中国最初的阵容,他们年轻、自信,个个是“人精”!
这类“都”字能随意加减的句子,其实都是上文中的A类句式。
也有一些句子,去掉“都”就几乎不能成立。如:
(18)a. 老王他们能在暗礁四伏的海区中摸准航道,但要走出迁村的通道却个个都愣了。
b. *老王他们能在暗礁四伏的海区中摸准航道,但要走出迁村的通道却个个愣了。
(19)a. 家乡培育了我,我们如果个个都离开了这块穷土地,家乡的教育由谁来办?
b. 家乡培育了我,我们如果个个离开了这块穷土地,家乡的教育由谁来办?
可以看出,去掉“都”几乎不能成立的句子,句中都含有时体成分“了”。
还有少量句子,去掉“都”无法成立。如:
(20) a. 她首首曲子都听了,没有一首满意的。
b. *她首首曲子听了,没有一首满意的。
(21)a. 门门功课我都会。
b. *门门功课我会。
其实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和“都”一样,都具有“加合算子”的特点。“加合算子”是袁毓林(2005)[8]提出的。他认为“都”主要的语义功能是加合性,即对一组最小事件进行加合操作,从而表示一个复数性的事件;至于“都”字句的总括性意义和分配性意义,都是由“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造成的附带效应。但量词重叠式与“都”的不同点在于,量词重叠式的加合范围只限于它所指代的对象,即前文中的N或NP1;而“都”的加合范围是整个句子表示的事件内容,主要是对谓语进行加合操作。
上文说到,“都”可有可无的句子,均为A类句式。此类句式的特点是量词重叠式单独作主语。因此在主语位置上的量词重叠式可以进行加合操作作用于整个句子,这时“都”的功能与它重叠,可以去除。但当量词重叠式不单独作主语时,它指代的对象往往只是句中的宾语或状语,其加合操作无法作用于整个句子,就需要“都”的帮助,此时“都”不能省略。
五、总结
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是量词重叠式最主要的语法意义。本文从三个问题上着手,对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语法意义上,“周遍”义的句子含有【+分配】的意义,与“多”义、“连续”义不同;句法上,对于表周遍义的量词重叠式的分析既可以将其分析为“主语”,也可以分析为“话题”,不应受句法条件的制约;“都”具有“加合算子”的特点,句中的量词重叠式也具有这一性质,并在不同条件下能影响“都”的隐现。
参考文献:
[1]田琳.现代汉语物量词重叠式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05.
[2]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郭艳瑜.现代汉语量词重叠式生成语法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13.
[4]陆俭明.周遍性主语句及其他[J].中国语文,1986(01-06).
[5]隋娜,胡建华.量词重叠的句法[J].中国语文,2017(01):22-41+126-127.
[6]徐烈炯,刘丹青.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7]李金满.周遍性成分的句法身份[J].东方语言学,2006(00):92-99.
[8]袁毓林.“都”的加合性语义功能及其分配性效应[J].当代语言学,2005(04):289-30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