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2019-04-21陈梦缘
陈梦缘
摘要:中小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已经严重危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稳定。如何有效防范此类悲剧的继续上演,是整个社会必须深入思考、积极应对的紧迫课题。改变唯分数论,完善评价体系,缓解学业压力,融洽师生和家庭关系,强化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生死观,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关键词:中小学生 非正常死亡 现状原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1-0164-02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频发,不仅给众多幸福家庭带来了撕心裂肺的痛楚,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诸多隐患。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社会舆情关注度高,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如何有效防范在校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是整个社会亟需认真思考、积极面对的课题。笔者从一名在校学生的角度,通过查阅资料、客观分析,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简要浅析一下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尤其是自杀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
一、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现状
百度中非正常死亡的定义是,由火灾、溺水等自然灾难外部作用或他杀等人为因素导致的死亡。也就是说,非正常死亡指的是一些意外伤亡,不是正常规律导致的死亡,需法医检验之后方可以确定。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意外死亡人数是20万。自杀在非正常死亡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每年因自杀死亡者高达28.7万,200万人自杀未遂,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小组通过中文网络搜索抓取儿童青少年自杀事件,统计从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的电子媒体报道及非媒体的网络信息,检查内容、来源后进行重复检查与数据清理,在网页中共计确认392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 267例。从信息来源的地域来看,范围涉及29个省、直辖市和台湾、香港地区。[2]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令人触目惊心。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泸州市2017年以来多次发生了在校学生坠楼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其中泸县“4.1”太伏坠楼事件全国知晓,由于坠楼学生死因一时无法查清,加之境外势力疯狂介入,给当地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后,在泸县某知名中学校又相继发生了“5.16”“5.29”两起高中女生跳楼事件,其次还有近10起泸州警方及时制止的由于参与由俄罗斯传入中国的“蓝鲸”死亡心理游戏导致在校学生自杀未遂案件。由此可见,如何有效防范在校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已是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二、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可大致划分为六类:家庭矛盾、师生矛盾、校园欺凌、学业压力、情感纠纷、心理问题。从六类自杀原因分布来看,导致中小学生采取自杀行为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为: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其他问题(6%)。[3]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
(1)沟通不及时,疏导不到位,缺乏有效交流。在校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生理、思想和价值观树立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差,易受外界和情绪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碰到各种困难挫折或者不公正的对待,如果老师、家长忽略和缺乏与孩子之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悲剧便不经意间发生了。据报道,2018年4月12日上午,河北某中学高一学生因交作业时受到老师批评责备,跑到学校实验楼4楼跳下身亡。同年10月22日凌晨,泸州市江阳区一名12岁某中学男生,因与家人发生纠纷,未得到及时疏导,从20楼坠楼,当场死亡。[4]
(2)學习压力大,期望值较高,焦虑抑郁严重。由于盲目追求升学率,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家长对子女施加压力,学校为了自身名誉和品牌,也自我加压,最终全部压力传导到了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的中小学生身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三股压力全部集于一身,学生焦虑情绪日趋严重。2017年江西省九江市一项面向300 名高中生的研究显示,高三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情况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
(3)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容易走极端。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长们宁可亏待自己,也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学习资源和物质环境,结果事与愿违,往往造成一些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差。加之部分学生自尊心、虚荣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困难与挫折,便情绪烦躁、焦虑、恐慌。受挫后父母的高期待变成高失望,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导致父母心理的严重失衡,斥责、嘲笑、苛求、打骂便接踵而来,此时学生的自尊心受创伤后,巨大的压力便使其不知所措,轻率地走上不归之路。
(4)网络负面影响,跟风追潮流,缺乏正确认知。现代社会,智能手机和无线WIFF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大众生活,微信、QQ等大众聊天软件也成为人们每天无法离开的沟通联系工具。作为接受新鲜事物快、思想活跃,喜欢尝试的在校学生,不言而喻,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中那些充斥着暴力、色情、低俗,对生命漠视、对死亡淡然,甚至追求自杀死亡“时尚”的消极思想,正一步步侵蚀和吞噬着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
(5)家庭教育缺失,关爱不足,亲情防线失守。近年来,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温暖和关爱的不足。许多家长一天到晚忙于上班挣钱,学习、生活和教育等一系列问题全部交给了学校。而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一味追求升学率,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生命教育。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庇护、关怀、帮助和引导,亲情防线一旦失守,负面情绪日益郁积、无法排解,个别学生就会作出傻事。
三、防范及应对建议
如何针对频繁发生的在校学生跳楼自杀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迅速找到有效防范及应对措施和办法,是当前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刻不容缓的紧迫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以下防范及应对建议,以供参考。
(1)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生死观,培养坚强性格。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坚毅的性格,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看待生与死,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更好地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因此,预防最有效方法,首先是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死观教育,开展生命价值的大讨论,正确引导大家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其次是在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医生,设置心理咨询室。在学生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心理医生或老师的心理辅导。再次是,努力培养坚韧不拔、刚强不屈的性格。要引导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坚定自己的意志,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受挫,学会如何适当的处理挫折,在挫折激情时如何用理智控制自己。
(2)完善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论,缓解学业压力。“最典型的的自杀就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压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如何思考从根源上改变现有的学习教育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改变对好学生及成功的定义和标准,真正还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和良好身心环境,这才是防止悲剧继续上演的治本之策。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劳逸结合的理念,要注重学习、运动和休息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制订学习计划,留足运动和休息时间,这样才能使生活丰富多彩,调整好心态,健康成长。分数不是万能的,成绩也不是唯一的,那种培养德才兼优、品行优良、心理健康、朝气蓬勃、阳光积极的素质教育才是长久之策。
(3)融洽师生关系,建立风险机制,及时化解苗头。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交心谈心,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会欣赏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接受其缺点,教育学生注重方式方法、杜绝简单粗暴。要善于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平等式的、朋友式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沟通中多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时发现和捕捉到学生流露出的异常举动,甚至自杀苗头,努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正确方法。通过建立日常风险研判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4)营造和谐家庭,强化示范引领,传递亲情温暖。从家庭的角度而言,一个在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杀轻生的机率不会很大。父母必须树立正面示范作用,正确处理家庭纠纷与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快、友好的情感氛围,让孩子在舒心、开心中成长。其次要防止在教育上,对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要提高教育能力,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和发现孩子的思想状态,通过亲情化解隔阂,通过亲情传递温暖,通过亲情助其成长。
(5)净化社会环境,强化整治力度,摘除网络毒瘤。当今社会,智能手机功能强化,承载着各式各样的网络游戏、视频、书刊、交友软件和App应用。为有效减少和遏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在校学生的影响,建议公安、文化、工商、网信等职能部门加大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打击和整治力度。文化部门要加大对侵害学生心理健康的影视作品、小说、网游等有害信息的整治;公安机关要及时监测学生等未成年人的上网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蓝鲸”等有害游戏,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发现学生网上偏激言论、消极情绪,做好心理辅导。与此同时,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对学校周边和社会网吧、娱乐等行业场所的清理,真正还学生一个干净、安宁、健康的学习环境。
參考文献:
[1]杨东平.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2]高考前后是学生自杀高峰?青少年自杀问题现象分析[EB/OL].http://www.jnedu001.com/shownews.asp?id=1674.2018-06-19.
[3]许斌.生命教育何时能进校园[EB/OL].http://www.china.com.cn/review/txt/2008-04/17/content_14967921.htm.
[4]中国孩子自杀率世界第一:是什么谋杀了他们?[EB/OL].http://www.sohu.com/a/260402468_170827.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