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古典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微探

2019-04-20张雨杭

卷宗 2019年12期

张雨杭

摘 要: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学珍品,古典咏史怀古诗更是其中独放异彩的一颗明珠,然而现实却因这类诗多写古人古事,多用典故,情感的抒发较为含蓄委婉,因而成为高中生古诗鉴赏学习中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是一名酷爱文学的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尤为喜欢,一直以来,对新课程推荐的优秀古典咏史怀古诗进行个案分类研究,不断在学习中加以梳理归纳和总结,提炼出抓注释辨明内容主旨;抓标志定位诗词类型;抓人事,把握诗人情怀;抓景物体味诗词情感;抓关键字定位感悟基调的“五抓”鉴赏技巧。这样的“五抓”帮助笔者提高了鉴赏能力与效力。

关键词:高中古典咏史古诗;五抓;鉴赏方法

高中生对中国古典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较之于其他類型的诗歌(如羁旅怀乡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等),只要把握这类型诗歌的鉴赏方法,就完全可以准确地抓住咏史怀古诗词的灵魂。本课题试以五个“抓”字来探讨古典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

1 抓注释,辨明内容主旨

咏史怀古诗词中一般都给学生提供了注释或者写作背景。这些信息一般有两个功能,一是提供诗词中个别字词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二是提供作者的基本信息或作品的写作背景。

如:唐代皮日休的《汴河怀古二首(其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股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释】(1) 皮日休:是唐后期的诗人,当时唐王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统治者却奢侈依旧,残暴日甚。(2) 水殿龙舟事:当年运河竣工后,隋炀帝率众二十万出游,自己乘坐高达四层的“龙舟”,还有高三层、被称为浮景的“水殿”九艘,此外杂船无数。

简析:诗从隋亡于大运河这种论调说起,接着反面设难,批驳了修大运河是亡国之举的传统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对隋炀帝的是非功过进行了评价。全诗立意新奇,议论精辟,不失为唐代怀古诗中的佳品。而诗中的注释水殿龙舟事与唐朝后期的时代背景是有紧密相关的,诗人皮日休借隋炀帝旧事来警示当朝统治者。

又如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①》:“朱雀桥②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②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诗中的注释乌衣巷与朱雀桥昔盛今衰与作者感慨紧密相关。

在咏史怀古诗中注释多是因身处国家衰微之时,富有危机意识的诗人们多半以短命而亡的秦隋二朝、南唐或比较著名的昏君如商纣王、周幽王、南唐后主等历史对国君加以规劝警示。或是古代的明君贤臣,诗人希望以史为鉴,借古讽今。

2 抓标志,定位诗词类型

咏史怀古诗有的作品会有显著的标志,我们抓住这些标志,就能较好地把握住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咏史怀古咏史怀古这类型诗歌。一般古典咏史怀古诗会有如下标志:

1、标题中直接出现古迹、古人名,如唐代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杜牧以假想项羽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又如,唐代王维的《西施咏》:“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王维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2、标题中有“怀古”“览古” 等字样,如北宋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通过对金陵 (今江苏南京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又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跟,只今惟有朗鸪飞。”李白通过对越宫昔日将士锦衣、宫女满股的繁华盛景的想象,与今日唯有鹧鸪孤飞服上的荒凉真败之最形成对比,鲜明突出地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沧海桑田的感低,和对于世事无常变迁、繁华不可长久,如流水般易逝的吸息。整首诗透露着历史兴亡的气息和宏大境界。

3、标题中含有“咏史”“读史” 等字样,如清代粪自珍的(味史》:“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感叹气节丧尽、毫无廉耻的社会现状。此诗从现实感慨出发,而以历史故事作为映衬,具有强烈的批判与讽刺效果。

唐代戎昱的《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能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诗人虽为咏叹明妃和亲事,实则映射现实。唐代从安史之乱后,朝政紊乱,国力削弱,藩镇割据,边患十分严重,而朝廷一味求和,使边境人民备受罹悉。所以诗人对当时朝廷执行的和亲政策视为国耻,痛心疾首。诗人借古讽今,借昔日明妃和亲的历史,无情的揭露和亲政策的荒谬和可耻,愤激指责朝廷,尖锐辛辣。

3 抓关键字,定位感情基调

中国古典咏史怀古诗词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 个字地品读,抓住咏史怀古诗词中的关键字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来还原诗歌画面,准确定位情感基调。

如:唐代李白的《夜泊牛渚①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人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即为谢尚袁宠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请袁宏过船来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为意蕴丰富。颔联中的“空”是指白白的、徒然之意。诗人登舟望月吟诗,联想到袁宏乘月泛舟咏诗遇知音,受到谢尚的贵识,名声大著。而自身空负袁宏之才,却因为谢尚不复可遇。“空”字抒发了自己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

咏史怀古诗词中揭示情感的关键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调的主旨。如上文提到的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诗中的“空"流露出作者知音难觅,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这样的字词也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情感往往既快又准,它一般藏在写景叙事句中,或是诗词的眼。

4 抓人事,把握诗人情怀

古典咏史怀古如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在咏怀古人的诗作中,首先必须弄清所咏对象的身份,是否明君,是否贤臣。同时必须注意,“古人”与“今人”二者之间的身份定是对等的。如果咏怀的是“古人”是古代君王,那么“今人”必為诗人所在时代的君王和与之代表的朝廷,诗人一定是想以史为鉴,通过古代君王的事迹,批评或警示当时的君王或朝廷,多半是借古讽今。

如唐代李贺的《马诗(其二十三)》:“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诗人写汉武帝炼丹求仙,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得到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的往事。此诗作于元和年间,当时,唐宪宗“好神仙,求方士”,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此诗即为讽喻此事而作,借古讽今,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的情状。

如南宋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 满眼凤光北园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诗人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诗人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南宋朝廷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如果咏怀的是“古人”是古代臣子,那么“今人”必为诗人自己,这种类型的诗歌多半是表达怀人伤己的情感。这时,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双方的人生际遇来分析了,或为对比失落型,或为同病相怜型,手法多用对比、反衬。

如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词中结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借廉颇自比,自问颇具将才,然而廉颇老矣仍有朝廷来问“尚能饭否”,意欲起用他,而诗人自己却至老也无人问津,两相对比,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朝廷无意任用自己的强烈失落。

又如南宋辛弃疾的《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诗人写此词时正是他被谗罢居上饶带湖之时。词中叹息像李广这样有大功于国的名将,一度被罢黜而家居。回顾自己“壮岁连旗拥万夫”(<鹧鸪天>),突入金营手缚叛徒张安国,稍有作为,又被排斥而长期退隐。诗人即借与自己有着相同命运的“飞将军”李广功高反黜的不平遭遇,抒发自己遭谗被废的悲愤心情。

5 抓景物,体味诗词情感

“怀古”中的“古”是指古迹,“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诗人因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怀古诗多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因此,怀古诗往往着重写景,写古迹的地理环境、最物景观,长于情景交融。

临古迹,古迹若有今昔之别,必定会成为诗人咏叹的内容之一,此时情感多为感慨普盛今衰、物是人非,因此诗人多用对比、反衬、虚实对比、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借景抒景等。

如晚唐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古迹”台城“古时”为东晋至南朝时的皇宫所在地,繁华无比。而诗人所见“今时”为迷蒙的春景:细雨罪罪,青草蔞萋,曾经的六朝繁华如梦而逝。韦庄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全面走向衰落,眼见长堤上的柳树终年繁盛,全然不知人世沧桑,韦庄不禁悲从中来,担忧国家衰颓的命运,流露出浓重的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

又如唐代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想象了战士衣锦还乡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和越国称霸方后的繁盛、威风,便转而描写眼前的景色:几只鹧鸪在荒草蔓生的故都废墟上,旁若无人的飞来飞去,好不寂寞凄凉。诗中蕴含的人事变化、盛衰无常、兴亡之叹呼之欲出,手法则是对比、反衬与虚实结合。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胡小平.回归旧知,牢记手法——咏史怀古诗鉴赏方法初探[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年第15期

[3]赵光升.鉴賞咏史怀古诗的一二三[J].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2008年第9期.

[4]刘福娟.人生几回伤往事——咏史怀古诗鉴赏[J].中学生天地(C版),2016年第5期.

[5]文全.咏史怀古诗鉴赏指导[J].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2期.

[6]许保刚,杨海明.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