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视域下量词的认知研究述评
2019-04-20许一然
摘 要:量词体现着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习惯,由于其独特性和抽象性,量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量词教学的理论成果,本文对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阐述了这些成果对量词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量词;对外汉语;认知;作用
量词是汉语的特色之一,学术界对量词的研究不胜枚举。早期学者对于量词的研究多散见于各自的论著之中,朱德熙、吕叔湘等学者主要是从语义、功能等角度,对量词进行描写,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量词研究的逐渐专门化,近年来出现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和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
1 研究综述
在对外汉语教学视域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所展开的量词方面的研究,如朱晓军(2006)以“条”为例研究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个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问题,提出量词与名词的关系有中心与外围之分;牛巧红(2007)分析了量词“只”和“头”的语义原型及其与名词的搭配规律,并通过分析证明,在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理论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关执印(2011)探讨了量词偏误的类型及其原因,提出要将认知语法运用到教学中去;田鑫(2013)通过对 CCL 语料库的统计,对“个”“条”“位”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历时与共时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个体量词的泛化现象;张倩倩(2014)以认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对外汉语课堂中的个体量词为研究对象,归纳了这些个体量词的本体特征,并调查了这些量词的教学效果,总结了这些量词的教学重难点,并针对其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董稳娟(2015)总结了“根、条、枝、支”四个量词称量范畴的演变,从人类认知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演变的规律,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从共时层面探讨四者认知上的共性和差别,根据这些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四者的教学效率和质量;牛巧红(2016)则对名量词“节”“段”“截”进行了语义认知的分析,并得出量词的用法存在其规律,应从人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经验出发来探讨量词的用法,从而挖掘到其深层的理据和广泛的规律,将其应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查怡(2017)分析了HSK语料库中的有关语料,对10个具有代表性的条状量词进行词源探讨,并通过探究其词义演变过程中的认知途径来理解其与名词搭配的规律,据此提出了条状量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钱希娟(2018)把《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汇中的45个量词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这些量词作出认知分析,对这些量词的使用规则进行了总结,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主要运用隐喻、转喻及常规意象理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范畴化理论归纳可以与某些量词搭配的名词等,从认知角度对教师量词教学和留学生汉语量词学习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2 对汉语教学的作用
量词体现着中国人民独特的思维习惯,对汉语学习者而言是一类特殊的词。国外的汉语学习者来自于不同的母语环境,因此,他们在学习和使用量词时产生了大量偏误。加之较为抽象,不易于理解,所以长期以来量词都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难点。来自不同民族的学习者有着各不相同的文化背景,在各自迥异的文化背景下,不同语言符号所表示的意义也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然而,人们在认知上是具有共通性的,人们的日常经验即可成为语言使用的基础。因此,上述文献中所阐述的理论可以帮助汉语教师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學习量词。
例如,根据朱晓军(2006)的研究结论,汉语教师可以运用范畴化理论建立不同名词之间的内在联系,对量词的中心范畴、次范畴及边缘范畴进行归类划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出可以与某些量词搭配的名词,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搭配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这样可以为量词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张倩倩(2014)的研究启示着对外汉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理解量词的意义和用法,因为量词偏误的一大来源就是其多义项的混淆。对于那些义项较多的量词,死记硬背必然是不可取的,根据该学者的研究,教师要善于利用认知的手段,通过隐喻、转喻、范畴化等理论去挖掘这些个体量词多个义项背后的联系,然后结合起来解释这些义项存在的原因和意义,这样不仅能使得量词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钱希娟(2018)的研究为对外汉语量词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以量词“条”为例,在汉语学习者已掌握的语法点中,“条”作为量词可以与外形长条状的事物搭配,但是对于“一条凳子”的搭配可能并不理解,教师在讲解原因时可以采用转喻的认知理论:虽然“凳子”没有呈现出明显的长条状,但是“凳子”的主要功能是供人休息,人要坐在凳子的“面”上,这个“面”通常是长条状的,换而言之,是“面”在承担整个凳子的主要功能,所以我们可以用“面”代指整个凳子,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一条凳子”。通过这种转喻的认知模式来讲解,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此搭配的理解。
由此可见,这些研究成果和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有着自己的独特作用。
3 评价
量词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量词教学的研究务必要受到重视,作为可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产生独特作用的认知语言学也要得到深入研究,才能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有价值的参考。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国内对量词的认知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多数研究还只是停留在归纳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层面上,没有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量词数量众多,与名词搭配复杂多样,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困惑。目前针对汉语量词习得的研究,数量有限,且在研究方法上,以调查研究和语料分析研究为主,目前还未出现直接指向汉语量词习得认知过程的实证研究。通过量词与名词在认知上的联系,总结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规律,可以有效减少偏误,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例如,张积家等(2009)通过实验研究提出,将量词和名词结合起来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量词与名词的搭配规律,这不仅能够促进量词的习得,也可以帮助习得以后的正确提取。
综上所述,我国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尚停留在偏误分析的层面上,多数研究仍然只是通过偏误来确定教学重难点,通过偏误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相比之下,我国对量词习得认知过程的实验研究还有待补充完善。因为偏误分析虽然可以反映出汉语学习者在量词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但却难以作为量词习得实时过程的证据。所以,对我国该领域的研究而言,通过认知实验研究量词习得的认知过程并获得规律性的研究成果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改善量词教学效果,提高汉语量词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牛巧红.词“口”、“头”、“只”的系源研究及认知分析[D].郑州大学,2007.
[2]钱希娟.量词“条、根、支、只”的认知分析与教学建议[D].重庆师范大学,2018.
[3]邵薇.量词“条”“段”“节”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8.
[4]张积家,刘红艳.言语产生和理解中汉语个体量词的通达[J].心理学报,2009(07).
[5]朱晓军.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个体量词搭配[J].语言与翻译,2006(04).
作者简介
许一然,女,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对外汉语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