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肖邦《F大调叙事曲》Op.38音乐内容和演奏探讨

2019-04-20惠雨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作品分析肖邦

惠雨

摘 要: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开创性的将叙事曲运用到器乐中,在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钢琴叙事曲,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作品38号《 F大调叙事曲》。本文通过肖邦的生平以及《 F大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综合有关文献,从而对作品的音乐内容,风格特征作简要分析。并根据自身在钢琴演奏方面的体会和实践经验,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肖邦《F大调叙事曲》;作品分析;演奏探究

1 肖邦钢琴叙事曲的概况

1.1 肖邦生平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波兰华沙,逝世于法国巴黎。约1810年3月1日,肖邦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肖邦随华沙音乐学院的院长约瑟夫·埃尔斯学习音乐。在肖邦出生时,波兰已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多次,波兰人民反抗别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培育了他的爱国思想。在华沙起义的前夕,肖邦带走了友人赠送的一坯波兰泥土离开华沙,从此永远离开了华沙。肖邦在巴黎开始音乐创作以及演奏教学的工作。从30年代初到40年代中,是他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后因祖国波兰几次民族运动的失败,热切渴望祖国胜利的肖邦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并且病情不断的恶化。于1849年10月17日逝世,在他自己的要求下他的心脏被送往华沙,埋葬在自己的祖国。

肖邦一生的音乐创作大多是钢琴作品。肖邦代表着钢琴从传统的管弦乐和合唱乐的影响下完全解放出来,并正式承担起独奏乐器的角色。肖邦的作品中独特的旋律,民族性的节奏,丰富的和声,新颖的织体,以及极富想象力的踏板运用,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和对音乐诗意情感的表达。肖邦的作品始终与祖国波兰保持联系,其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性,使他在浪漫主义时期拥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

1.2 肖邦钢琴叙事曲

叙事曲源于拉丁文ballare,意为跳舞,最初是一种舞蹈歌曲。一般指富于叙事性,戏剧性的独唱或者独唱曲,内容多取材于民间史诗、古老传说和文学作品。肖邦是第一个运用叙事曲这一体裁创作钢琴曲的作曲家。肖邦的叙事曲有四首,是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最富创造性的作品。这四首叙事曲的创作于肖邦的青年时期。肖邦用器乐这一种新的形式将叙事诗的形象意境及个人的情感与纯音乐的语言相结合,创造成一种大型的乐曲,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具有史诗性和鲜明的戏剧性冲突。为其的交响诗以及音画,音诗等体裁奠定了基础。

2 《F大调叙事曲》Op.38

2.1 创作背景

1838年,肖邦到玛约喀旅行,住在一所修道院内。帕尔马的气候变化无常,肖邦病倒了,一度抑制住的旧疾又卷土重来,尽管岛上有美丽的风光,肖邦却要与病魔斗争,无法享受。他拖着生病的身体,心情反复无常,而这些都反应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肖邦当时的创作状态在《F大调叙事曲》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一面是美丽的,风景宜人的海岛和愉悦的心情,一面是变幻无常的气候和沮丧心情。《第二叙事曲》是肖邦题献给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的。我们也可以从这首作品中感受到舒曼对肖邦有着很大的影响。

2.2 曲式结构

《F大调叙事曲》对大自然的描画和心理状况的描绘获得了统一。这首作品是奏鸣曲式主题对比和回旋曲式相结合,该作品的曲式结构大致为:

A段(1—46小节):第一主题,如牧歌式的音乐,旋律清新淳朴。

B段(47—82小节):第二主题,急板乐段,急速的跑动打破了先前的宁静,与第一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

A段(83—140小节):回到第一主题,运用复调及变奏手法对其进行发展,反映了游离不定和热情激动两种不同心情的交替。

B段(141—168小节):第二主题再次出现,但不再回到第一主题,而是向尾声接近。

尾声(169—最后一小节):方正结构,以一个动机的模进为基础,音调和节奏紧张。

这首叙事曲结合了奏鸣曲式主题对比的原则和回旋曲式的原则。开始是牧歌式宁静的音乐,之后闯入充满了风暴式的急板,之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但对主题进行了紧缩。随后,激动的急板音乐又一次飓风一样袭来,强烈的表达了不详的情感。音乐在这里突然被一个强烈的不协和和弦打断,转入满盈悲痛的尾声。尾声是变形的第一段牧歌式的音乐,这段音乐不再像开始时的宁静,而是仿佛从梦中惊醒,又在思索回忆着什么。

3 《F大调叙事曲》的音乐内容和演奏探讨

肖邦《F大调叙事曲》从一开始就进入主题。第一主题有些田园风味,表现出一种平静而愉悦的心情。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如歌的旋律因三拍子的舞曲律动给人一种微波荡漾的感觉。演奏时速度要稳,始终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情绪,牧歌式的流动感贯穿始终。第二主题的情感表达是粗犷大气的,叙事方式也转变成崩裂般的倾泻。这一段演奏时要注意下键的速度要快,要有弹出有力的颗粒性。虽然力度标记是ff,但是要注意的是,肖邦的作品,要控制力度,不能因为力度过强改变了他音乐的优雅属性。第一主题再次出现,但这一次却是进行了紧缩,中间突然被休止符打断,像是欲言又止。第二主题再次恐怖来袭并向着尾声激烈的进行。尾声音调和节奏都非常的紧张,不断增长的激动情绪。演奏这里时,注意敏捷的出现方式,声音清楚干净有颗粒性。双手同时注意指尖的力量和对手腕的放松。左手的八度要突出,跟右手双音的旋律相呼应。第一主题再次出现,音乐再次安静下来,与之前形成了极大地对比。结尾处的牧歌音乐已不再和谐安宁,似乎在思索疑惑,又好像是悲哀的语言。 演奏是力度是非常弱的,仿佛在轻泣。 这首作品以鲜明的两个主题形成了强烈的音响色彩对比,在演奏时要注意对抒情性段落的音色控制,只有在对比中才能体现出音乐的变化。

要演奏好一首作品,需要对作曲家的经历与音乐风格和作品的创作来源和背景有一定的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全面深刻的诠释作品。在史料的基础上,要结合自身的理解,作品中描绘出是作曲家情感的表达。在演奏前必须了解作品的背景和情感,进行合理的理解,才能演奏出好的作品。

4 结语

波兰作曲家肖邦开拓了近现代钢琴艺术的新天地,在挖掘和丰富钢琴表现力上具有卓越的贡献。他给予很多音乐体裁新的创作空间,例如叙事曲。《F大调叙事曲》是肖邦四首敘事曲中构思最为独特的,这首作品的特征充分体现了肖邦作为一个音乐形式的革新者,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在音乐上的创造性。我们通过叙事曲看到了一种属于肖邦的新的浪漫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钱仁康.肖邦叙事曲解读[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2](美)爱德华·巴克斯特·培理.钱仁康译.《钢琴作品描绘性分析》

[3]高丽.肖邦《F大调叙事曲》Op.38创作特征与演奏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4]韩笑.试谈如何理解肖邦《F大调第二叙事曲》的音乐内容[J].大众文艺,2011(11):19-20.

[5]郭颖.肖邦《四首钢琴叙事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6]段丽丝.肖邦第一叙事曲和第二叙事曲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作品分析肖邦
“钢琴诗人”肖邦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勤奋学习的小肖邦
肖邦
柴科夫斯基《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指挥版本比较
钢琴教学中的作品分析
肖邦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