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向乐绘画中的隐逸情怀

2019-04-20慈玥剑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画情怀

摘 要:中国画的山水画讲究气韵,林泉沟壑中可游可居,人物画中的气韵所表现的是人物体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画家的寄托,文章通过对方向乐先生笔下的老者或者罗汉形象的描述,解读画家的隐逸情怀和对山水林泉的向往,以及画家自身不断修行,感悟,精进的生活状态。

关键词:方向乐;中国画;情怀

“老师”一词,当下我无以名状。几年前我去了北京师范大学,一块黑色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启功先生亲手书写的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顿时感觉到老师这一职业的严肃和神圣。所幸我有过这样的一位老师可以与此匹配。回忆起十年前,阴山脚下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小县城中,一个至今仍在的一所民办中学内,一间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兼教室里面,一位须髯浓密的年轻先生手中捧着一把形状精小雅致的紫砂壶,一张铺着白色毛毡的大台桌上放满了经书画卷,笔山上隔着一支刚添好的毛笔。窗边立着一个小黑板上,老师每天会抄录几段诗书画相关的深奥的经典章句,给几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讲解。

我与方向乐先生十年故交。初次见先生,是在他国美毕业后回到内蒙古最失意的时候,只见隶书八字浓眉两抹,脸颊消瘦白皙,一撮浓密的胡须浓黑中掺杂红黄,根根精神振奋---这让我想起梵高。一件黑色水桶宽松麻衣,脚踏一双皮质斑驳的大头皮鞋显然很有历史了。下颚微抬的一直走过很大一块操场,几日后才知他就是我的美术启蒙老师方向乐。

中国画有其玄妙之处。纵观世界古今,架上绘画的表现方式和地域特色的形式有很多。无论西方的油画,日本的浮世绘,就绘画的表达意境而言和审美格调来说,无疑国画是最为切中要害的一种表达方式了。绘画说到底是一种茶余饭后之事,是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是人类精神意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一种表现方式。故而表达起来就不应该像取物言事一样直截了当。与硬性的油画不同,首先从材料技术层面来讲,国画用软笔在轻薄柔软的宣纸或绢布上,描绘山川树石、花鸟祥瑞,或皴擦点染,或水墨氤氲来表达意境。其次,主题表达的含蓄性是国画这种载体的一大特点。自宋元以降,文人画的兴起和发展,在表达文人心性的功能化中使其稳居传统绘画榜首。流传下来的主流画家多是在朝任职的士大夫且多仕途不顺。怀才不遇或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心境,只有在绘画中才可酣畅淋漓的表达,但这种表达当然也不会如骂娘一般的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否则也会背负不可名状的罪名。宋东坡先生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元赵孟頫以画良驹自比等等皆是力证。所以“隐逸”情怀逐渐成为文人画的表达符号。

《抱琴不鼓独静卧》(138*69.5cm设色纸本,2014年)这幅作品是方向乐近期做所。画面中一棵参天古木枝丫横生,树叶星星点点浓淡相宜,树下一老者坐卧在蒲团毡垫上,衣带松散不拘半依半就拥靠古琴,面容安详的慵懒小憩,眉眼高挑大耳垂肩,是高古之士。老者独自隐居山中,终日独坐树下抚琴。远离尘世喧嚣寄情山水,心中自然恬淡清净。中华文化尚古,隐士情怀备受文人画推崇。画家直抒胸臆将自我的隐逸情怀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来,透漏出朦胧的道家无为清净思想和返璞归真的心灵寄托。高士隐逸山中与山水树石为伴,抚琴抒发心性,清凈修行,可为何现在去抱琴不鼓独自静卧呢?也许是抚琴时间长了神思困倦小憩一会,亦或是觉得知音难觅。纵然一首高山流水,子期不在,这琴声再好,却无人欣赏。豫让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无论是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正如孟浩然感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诗人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作品《静观》(138*69.5cm设色纸本,2014年),画面简洁明快。画面左边是一棵芭蕉叶片硕大横生出来,树下立一方太湖石,细瘦通透变化丰富,高低错落有致浑然天成。石旁一个红衣罗汉,眉弓突起,须发浓密,耳大垂肩。红袍加身,坦胸露乳跏趺而坐,眉宇紧缩的若有所想,凝神静气低眉沉思。眼睛半开半合,似乎是在看什么,可目视前方却空无一物,那么《静观》什么呢?画面中充斥着浓浓的禅意,此种静观,肉眼不可见,是用心在看,明心见性。“静观”乃是行者阿耨菩提之境,即非此境,趋向阿耨菩提之道中的“见性”之境。台湾云海继梦法师说:“静观者,静乃息心静虑之静也,止住妄想、不起作用之谓静也。观者,乃深入洞见之谓也。在无妄境之中,所云之洞观也。此中之观,可以缘境界之如实经验之观,亦可以不缘六尘之境,但于息心静虑之中,观乃缘于自身之慧力,依于性德之所引而起「性起」之观境。”静观是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所介绍的内观禅修的一种方式,即是正念或观照,是无判断的观察,是不偏不倚的密切注意,是当下的觉和。

方向乐不仅在在反观内心,也去观察世间众生百态。生活中是个极有意思的人,一次在千佛洞看见一只小猫伏在案上,蜷身小憩,似睡非睡的像在禅修,好像在洞里时间长了,猫也有了佛性。于是当即做一张小景记录。在河边见一只白鹅立在石上,全神贯注的注视着水中的动静,神态可掬,画下来。生活中平常的事务在他笔下总能生动而有情趣起来,这只白鹅眼神专注的盯着河水中的动静,似乎早就准备好迎接一场战斗,能想象得到,一条鱼穿出水面那一瞬间,白鹅肯定即刻飞腾起来。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崇经践行,有情有义,饮酒享肉的真实的人,作出的艺术作品也就自然能引起很我很多情感的共鸣。

方向乐先生工诗书,善画能治印。较几年前,现在的画面愈加趋于紧致也趋于精致,和从前的粗放的线条来比画面更加生动,更加符合现在主体的表达。以下的形象无论是罗汉,耕读,蔬果,都是在表达心境,书写心灵,心性。罗汉和耕读传达给我们是一己之思的小我情怀,是八大的冷眼看世界,是石壶的率真无世故。《众生相》是系列作品,用几十幅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物头像来描写社会表情,有的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有的英姿飒爽。这些艺术形象是当下的众生的关照,世间的百态,是他生活的情怀,一道道世间和时间的痕迹,得与失的无奈权衡,虚与实的不公比对,尽显其中。他笔下的形象是画家内心中抽象和归纳的符号,不经会想,我们又是其中的哪一个呢?他没有描绘宏伟壮丽,却将细微刻画的如此酣畅淋漓。关照世间众生,关照当下,这是一种人生的经历和历练,一种人生的阶段和境界,一种衣带渐宽的不悔,一种暮然回首的积淀。这是一种追求真正内心得道的沉迷的享受。

一个画家之所以是画家,不是因为他会画,而是因为他懂画。会画终究匠气。懂画,方显端倪。“读书是大事,写字,画画皆馀技也”。纵观古今,绘事大家都是博学多识,大多精通哲学,文学,甚至天文,地理,社稷。他们代表着思想界金字塔顶端的人群,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深邃而有见地。方向乐凭借渊博的学识才能作出有深度的东西,这一点是去伪存真之后的硬指标,决定一个画家能走多远,尤其对中国传统的国画来说更是如此。方向乐先生积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饱览经史,学富五车,却仍虚怀若谷,戒骄戒躁。最为可贵之处是能从传统中冷静的跳出来找到一种合适的表现手法,才使他笔下的形象深刻有内涵,夸张却不失真。

作者简介

慈玥剑(1985-),内蒙古巴彦淖尔人,蒙古族,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陶瓷设计方向,导师陈正俊。苏州唐印艺术品牌创始人。苏州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苏州市陶瓷协会会员。著有代艺术家丛书分册《马六明:未分化的身体》四川美术出版社,文章收录于《艺术的历史与修正》,《域外艺履》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国画情怀
中国画
少年情怀总是诗——“酿”诗
赣鄱情怀
中国画的终结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情怀
“五老”情怀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