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实践的困境与突破

2019-04-20王陈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突破困境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新媒體时代是信息时代发展的结果,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既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研究“供给侧”视角下新媒体融入思政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感染力、渗透力,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枯燥乏味的特点,实现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链接,打造新媒体文化育人科学体系。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困境;突破

基金项目:2018年度上海学校德育实践研究课题,2018-D-10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王陈,基于“供给侧”视角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路径研究。

1 新媒体的特性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新媒体的技术先进性和内容多样化为思政教育提供宽广教育平台。新媒体是伴随当代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新兴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新形态。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大学生对新媒体高度关注,基本每个初中生都开始用微信等,何况大学生。凭借新媒体,我们可以发挥其与各种网络工具相互结合的优势与特色,构建体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成横向和纵向相集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2)媒体的即使性和方便性提高了思政教育的实效。由于新媒体具有超越时空跨越边界传播信息的特性,教育内容可凭借“媒体联动”、“资源共享”等方式从一种媒介终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至另一种媒介终端,促进了电脑手机等与各种阅读器及公众号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进而形成了“流媒体”现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大大提高,实现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等群体的全面渗透、全员覆盖、全程参与。大学生不管身处何地均可以通过手机、微博等新媒体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信息[1]。

3)新媒体的互联互通性和虚拟性增强大学生自主性和思政教育靶向性。每个人的自主性都很强都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传播者、发布者,并可以自由自主地与他人进行在线互动。实现教育是主客体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新媒体极大地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高校交流体系的建立,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积极主动式转变,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参与度得以提高,使受教育者由消极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和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者不仅可通过新媒体及时关注和收集大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全面、深入、真实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波动,而且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通过虚拟化的网络情景设计,提供仿真的问题背景,再现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人际或者社会难题,让大学生在情景中进行自主调试,在情景角色扮演中体验各种真正的道德情景,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大学生在虚拟化环境下反映出的思想、学习等问题进行相关制度设计,并在现实中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起到传统单一性、平面化的教育模式不可比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呈现复杂化。新媒体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消解边界的特点,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使人与人距离拉近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容易造成大学生之间交往意识淡漠, 使诱发大学生产生心理信任危机和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因素增加。与此同时,新媒体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意见、控诉发泄等的平台,但是如果不加引导容易造成仇视社会等问题,也提供了滋生各种病态人格和网络犯罪等。

2)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个性化特征增强。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特征内涵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个性化。新媒体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更加灵活,教育者要想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实践探索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二是网络空间海量信息给予了大学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信息的机会。相较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与被教育现实存在的关系,使得思政教育者往往被看作是权威,因此其传授灌输的思想理论被认为是唯一权威。

3)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呈现多样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边界限制因新媒体的发展而发生了改变,教育者和受教者即使在家里也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传播和获取所需思政知识。同时教育者的教育方式方方法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既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微信等进行讨论或者批改作业,以及也可以开展网上谈心活动等。

3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1)运用新媒体拓宽思政育人空间,丰富教学手段。新媒体具有如下特点:获取信息便捷、传播速度快速、感官丰富体验、交流平等双向等,而且也实现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方式由单向到双向发展,由单一到融合发展,由静态到动态发展,从统一到个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突破了思想育人的空间与范围,实现了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突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更加多样化。[2]

2)打造时代性的即时性思政教育平台。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时代,新媒体既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交流的便利,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因此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打造适合学生的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沟通交流平台。使学生的个人特质和潜质在新媒体时代能够得到充分体现和挖掘。在新媒体时代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这是新媒体时代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显著表现。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独特优势凝聚学生思想智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增强思政教育创新意识的培育,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当前媒介素养的培育正逐渐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重视。具体来讲一是要重视媒介相关基础知识普及和学习,从媒体基本知识的认知的学习培育开始入手,使思政教师及管理者对新媒体技术有初步认知并熟练掌握新媒体基本常识、方法和原则。二是加强思政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新媒介功能意识的深入理解,培养其获取信息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识别意识、判断意识及沟通交流,通过新媒体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特点及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应常态化交流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群体媒介素养。

4)通过法律和法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规教育体系。高校媒介素养至关重要,大学生由于年龄较轻,社会阅历不丰富,容易受到错误网络思想的影响,因此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的群体,由于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自发性、商业性等特点,导致西方等各种多元化价值观对大学生都有影响,西方意识形态性趁机入侵。因此媒介素养教育至关重要其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大学生对于的媒介批判继承意识,使其能够明辨不良媒介的影响,成为具有“媒介智慧媒介判断意识”的现代大学生。目前国内高校通过把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法律法规要求或者通过国家教育部门的进行明文规定必须开设该方面的教育课。

5)打造新媒体主导价值导向功能和新媒体文化育人科学体系。在价值体系日益多元化的环境下,思想教育的应根据网络的即时性、流动性等特点,及时革新为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应全力打造一批新媒体课程体系、新媒体操作实践、新媒体主导价值观公众号等等思想育人文化精品体系,如必须阅读相关公众号上的主导价值观相关文章才能获得学分等,而且也应创新相关内容载体,通过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主导价值观的内容构建。通过这种方式稳固主导价值观的主导地位,采取形式多样的媒介与手段,提升主导价值观的接受度和普及面,并依托现代新媒体等技术与方法发挥主导价值观的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苏涛,彭兰.“智媒”时代的消融与重塑——2017年新媒体研究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8,40(01):38-58.

[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94.

猜你喜欢

突破困境思想政治教育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