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2019-04-20张思文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心理健康

摘 要:心理素质,是个人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教育改革实施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也影响着家庭以及社会的美好未来。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品质锻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本文主要是论述心理健康问题对大学生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诱因;健康观;解决策略

1 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

近年,大学生群体在情感、生活、就业、考学多重压力下,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初漏端倪,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屡见不鲜,不时见诸报端,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应运而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 常见诱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综合起来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种一般性的心理成长问题,有一定性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再者则是学生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据统计,大学生存在的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可归结为以下四种原因,第一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障碍;第二在性与恋爱上出现,矛盾,与恋爱使开放的校园性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话题,一些学生难以把握住自己,一旦出现问题可能走向极端;第三在学习上,理科生的学习压力与文科学生相比较为突出,学习压力增大,容易出现自闭;第四是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在校大学生感到身心俱疲,上述现象的产生则会进一步产生自卑、孤独、嫉妒、报复、交往障碍等心理疾病,给自身成长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2.1 自卑心理

自卑的人表现常见为悲观、孤僻、忧郁,认为自己不如别人,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这种现象产生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多的自我否定、消极的自我暗示、挫折的影响和心理或生理等方面的不足。

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原因竟是林因琐事对黄不满,逐渐怀恨在心,因嫉妒黄洋成绩优异便联想起其他学校用毒整人的事件,便计划投毒“整”黄洋,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在大学,有的学生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出身低微、学习差等等产生自卑心理,一方面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人交流,另一方面做出极端事情害人害己。

2.2 孤独心理

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进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产生不合群的悲哀。这类学生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过于自负和自尊、喜欢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矮子的人,他们不能把自己融入集体中,产生自尊、过度自负和自傲的心态,不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时,慢慢进入孤独误区。

2.3 嫉妒心理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因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学习、名誉等方面不如对方而产生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行为。嫉妒心理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际能力,它会吞噬人的影响正常思维,理智和灵魂,甚至造成人格扭曲!这类人应以提高自身修养方面为基础,以学会转移注意力为抓手,以积极升华自己的优势为龙头,重拾自信,采取正当、合法和理智的手段来消除这一心理。

2.4 报复心理

在人际交往中,以攻击方法发泄那些曾给自己带来挫折的人的一种不满的、怨恨的方式称为报复,它具有双重性质:攻击性和情绪性。报复经常以隐蔽的形式进行,它的产生不仅与个性特点相关,还与挫折的归因和环境有关,这种心理给报复者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巨大的阻力和压力。想摆脱这种心理,需要以提高报复者自身的自制力为基点,学会宽容反思报复结果的危害性。

2.5 交往困惑

异性交往是一个一直令大学生棘手的社交障碍,在一些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有些学生与异性交往时总感到要比与同性交往困难的多,以至于不愿、不敢、甚至不能和异性交往。这些大学生主要因为不能正确区别和处理友谊与爱情的关系,划不清友情与爱情的界限,把友情幻成爱情。再者是舆论的压力,有的学校、老师、家长对男女同学之间交往横加干涉,这势必加重了异性之间交往的困难。要摆脱异性交往的困惑,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男女同学建立自然、和谐和纯真的人际关系,讲究分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3 高校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措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努力,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工作能够在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学校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也要将国外的科学理论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与德育、传统文化教育和成才教育充分结合起来。

3.1 以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基点,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对心理健康状况不重视,心理健康知识匮乏,不能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不能正确解决心理状况,从而导致部分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不健康,甚至产生矛盾。

高校应广泛开展主题系会、班会,邀请心理辅导老师走进班级,在人际交往、压力应对、自我调控等方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导学生心理问题解决办法。从根本上加强各位同学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丰富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改善同学之间关系。

3.2 以开展全面有效心理健康调查为抓手,及早发现解决问题

高校应尽快开展全面心理健康调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健康状况,及时避免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做到早发现、早解决,对于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同学进行全方位分析,多层次开导,对于心理健康存在潜在问题的同学,进行提前预防,提早疏导,做到对问题状况心中有数,对解决结果志在必得。

3.3 以引导正确交流沟通为龙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拓展活动

高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诸如心理沙龙、心理交流等活动来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同时建立学生心理社团,自编自演心理剧来宣传崇尚心理健康的新潮流,开展多形式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将心理知识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组织同学之间分享学习、生活方面经验,增加同学之间交流沟通机会,营造温馨健康的学习交流环境。最后,高校应建立一批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队伍,专业地引导同学进行情绪宣泄,有效缓解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从而使学生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人生意义,不断充实自我,提升自我。

4 总结

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进取、阳光乐观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为最后形成,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产生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品质锻炼,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迫在眉睫。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有效地化解学生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碍,而且对构筑和谐稳定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常桦.赢得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的个案与诊断[M].华文出版社,2004.

[2]王群.大学心理健康教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思文(1998-),女,汉族,河北承德人,河北工程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跌宕起伏的心理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