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动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
2019-04-20张颖宋正东侯小宝
张颖 宋正东 侯小宝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主动拖延水平及自我效能感现状的分析,探究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对主动拖延的影响。得出结论,主动拖延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存在;不同性别的大学本科生主动拖延存在差异;自我效能感与主动拖延存在显著相关,通过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拖延行为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主动拖延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85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on active procrastination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active procrastination and self-efficacy. It is concluded that active procrastination is more comm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undergraduates of different genders have proactive delays; self-efficacy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active procrastin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self-efficacy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procrastin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ocrastination; self-efficacy
0 前言
21世纪以来,心理学家更注重积极情绪的研究,人们发现拖延并非总是带来消极结果。2005年Chu和Choi提出了主动拖延的概念,并发现主动拖延作为一种积极拖延,它和消极的被动拖延是拥有不同内涵的两个概念,主动拖延是个体有目的的作出延迟的决定,是一种个体有效自我调节的策略,从而展现了自己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任务的能力。两年后Alexander也在研究中发现拖延也会带来好处,它可能变成一种个体有效管理负性情绪的策略。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是Bandura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德国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认为一般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应对不同环境的挑战或面对新事物时,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的一种总体性的自信心。在国内的研究中,李雪平和刘月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因为充分肯定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冷静分析问题,积极地归因,及时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陈景丽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通过对个体的认知、动机、情感和选择的影响,从而调节人类活动的,翠秋则发现缺失自我效能感可能会产生拖延行为。
本研究从积极的主动拖延为切入点,旨在通过调查黄石市部分高校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的现状,分析其与自我效能感、人口学因素的关系,探究主动拖延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关系。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来揭示主动拖延的内部机制,探讨将大学生消极拖延行为的转化为积极拖延行为可能途径。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了黄石市部分高校500名学生,于2017年对知情同意的各年级全日制本科生进行了调查。
1.2 方法
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调查工具:(1)主动拖延量表(NAPS),由Choi和Moran(2009)编制,本研究采用倪士光等翻译修订的NAPS,该量表有4个维度,共计15个项目,七点计分。分数越高,表明主动拖延水平越高,一般采用理论中数55分来划分主动拖延水平的高低。总量表系数为0.84。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最早由德国学者Schwarzer等1981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王才康等翻译修订的GSES,该量表共有10个项目,被试者在1~4等级上进行自我评定,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系数为0.87,间隔10天左右重测信度为0.83,折半信度为0.90。
1.3 资料收集
主试说明问卷填写要求后,由研究对象完成填写,当场收回,每份问卷的填写时间约15 min。共填写问卷500份,有效问卷449 份,有效率为89.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主动拖延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得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动拖延与自我效能感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大学本科生主动拖延水平现状:大学本科生主动拖延总分为(59.11?.50)分,最低分为30分,最高分为92分。449名本科生中,302人总分高于55分,高主动拖延本科生占67.3%。
(2)大学本科生自我效能感现状:449名本科生自我效能感得分最低为10分,最高为40分,平均(24.53?.43)分。大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表现出较低的水平。
(3)影响大学本科生主动拖延及自我效能感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大学本科生主动拖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级的大学本科生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4)大学本科生自我效能感与拖延的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主动拖延存在相关关系(r=0.384,P<0.001),见表2。进一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影响其拖延行为,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拖延主动呈正相关(%[′=0.384,P< 0.001),见表3。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对主动拖延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主动拖延水平越高,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大学生主动拖延的重要因素。
3 讨论与期望
本研究显示,大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主动拖延行为,男生的主动拖延水平高于女生,这与Konovalova 的研究结果一致。主动拖延和年级无显著性差异,但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存在更多的主动拖延行为。笔者认为这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大学不久,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完成任务时喜欢拖延,但由于高中的良好习惯,完成任务较为认真,所以积极的主动拖延行为较多。而高年级学生正面临找工作或考研,即将到来的实习应聘等压力使他们的拖延行为减少。
本科阶段,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问卷各题项中,均分最高的题项是“一旦开始某项任务,我总感到很难完成”。这与当代大学生自信心不足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畏难情绪,这是其难以摆脱拖延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从自我效能感对主动拖延行为的预测作用来改善大学生的拖延状况,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对时间管控更有把握、更加积极主动,有效的管理时间是达成目标的关键。
在认识大学生拖延行为的人口学特点的同时,我们今后还需要更多地从任务情境及个体内在的人格特质、动机、需要等因素上去深入研究大学生主动拖延行为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拖延只是面临众多压力事件时的一种有效策略,笔者研究发现主动拖延是一种高效处理策略,但这并不等同于主动拖延行为在处理任务时优于不拖延行为本身,笔者探讨的相关范围只限于拖延行为,并不否认非拖延行为自身的价值。
我们希望本研究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學业任务,获得良好的自我认同,帮助更多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有良好的表现。同时我们也期待本研究成果能引导教育工作者正确的看待拖延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造更完善的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育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倪士光,李虹,徐继红.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462-465.
[2] 王才康,胡中锋,刘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1.7(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