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数字图书馆到智慧图书馆

2019-04-20史剑伟

卷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

史剑伟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图书馆建设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纯手工的书库编码、录入、整理、查找、借阅,到完成数字化系统建设,再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图书馆服务在短短的十数年间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也为读者群体带来更大的便利,不管在图书馆资源配置,还是在对外服务上,都呈现出越来越智能,越来越人性化的态势。同时,智慧图书馆的建立,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让信息传递更可靠、更高效,资源利用更绿色、合理,阅读手段更便捷,真正体现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为读者群体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本文分别从数字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开始谈起,探讨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要素和发展策略,以期为图书馆建设事业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构建要素;发展策略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各项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建立在不断更新的网络科技基础上,各行各业都涌现了一系列新型服务模式,在悄然间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随着党中央对“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提出,我国在教育、知识传播方面的发展再次掀起一个新的高潮。作为知识传播和共享领域中最重要的社会公益设施—图书馆建设,也同样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图书馆在管理模式上已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的全人工管理模式,进入到智能管理的模式,而同样引起改变的,还有图书馆服务的对象—读者群体的阅读模式,也经历了从固定到移动的改变。

1 数字图书馆概述

1.1 数字图书馆概念

数字图书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型管理、服务模式,相对于以往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说,不亚于一场科技的变革。数字图书馆完全改变了以往的纯手工操作形式,而是通过引进信息网络系统,将纸质图书的各类信息通过信息化处理,转变成电子版数字信息,储存于图书馆的电脑服务器中。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没有实体,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事物,而是存在于信息网络中的各类数字信息,是虚拟化的存在。该模式以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借助图书馆的系统服务平台,将纸质图书内容数字化,配合语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这样,读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看文字”,而是可以同时享受到声、光的动态效应,看书的过程会变得更为立体,阅读的感受也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时,读者也不用局限于图书馆这一固定的空间、时间,而是可以用移动终端登录数字图书馆,实现文献的共享和阅读,查找方式也同样便捷,只要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迅速获得自己需要的书籍信息。

1.2 数字图书馆特征

相对于传统模式的图书馆服务,数字图书馆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数字图书馆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不管是图书馆的建设、运行还是管理,都通过网络而实现。在经过一系列数字化处理后,图书馆系统成为一个含有庞大信息量的资源宝库,馆藏书目、内容的收集、整理、分类、录入需要通过网络终端,对于图书的调配需要通过网络协调,读者查询信息、借阅也同样需要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和申请。信息所占的實际空间明显缩小,而信息含量却远远扩大了,对于信息的搜索和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其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了资源共享,数字化运行,和信息化管理。当读者需要搜索某一本自己需要的书籍时,可以直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图书馆内部资源库以及和其他图书馆之间的链接,不需要往返于不同的图书馆之间进行实体书的查找和借阅,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搜索和获得信息的效率。

再次,由于数字图书馆的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方式,对各类书籍、文献的分类更为细致,读者在搜索栏输入关键信息后,所获得的书目与自己所要找寻的内容相关度更高,节省了传统图书馆找寻馆藏书时需花费在不同书架间的找寻时间,而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能更有目的、更快捷的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读者也不需要前往图书馆所在地,而是只要处在有网络的地方,用电脑或手机登录图书馆系统,即可以进行图书查询和检索,享受到图书馆提供的各类相关服务。

2 智慧图书馆概述

2.1 智慧图书馆概念

相对于数字图书馆来说,智慧图书馆是一种更为新型也更为优越的模式。该模式起源于IBM“智慧地球”的理念,是通过传感器联接构成的物联网,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联接,从而实现各行各业的智慧化。2003年,芬兰的奥卢大学图书馆开始推出“SmartLibrary”服务,将其定义为一种能被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加拿大渥太华建立了“智慧图书馆联盟”,实现了各大博物馆和图书馆间的网络联接以及资源共享,也标志着全球图书馆界对这种模式的研究从技术层面深入到本质层面。我国的相关研究于2005年起步,最早在台北和上海开始,而后,北邮学者联合发表的《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设计以及实现》一文,明确了智慧图书馆在服务、感知上的智慧化特点,将我国的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因此,可以说,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一种强大的智慧系统,其支撑力量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通过传感器,实现图书馆的建筑物、管理设施、藏书和读者群体之间的联接,让图书馆不再是单纯借阅的空间,而是成为一个更加绿色、生态化的巨大感知系统,能实时感知系统内部人和物的变化,将监控、管理统一起来,实现智能化的全面管理。

2.2 智慧图书馆特征

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特点在于沟通、建筑和服务的智慧化。这种模式的图书馆内部,沟通的两端有管理者和管理设备,管理者和读者,读者和管理平台及信息资源,以及读者之间。通过智慧系统,各个终端之间可以实现自由而高效的沟通,而借阅者,也可以通过平台在丰富的资源信息之间实现互动和最大化的共享。图书馆建筑内部通过事先安装传感器,利用RFID技术实现智能控制及管理,让图书管理和环境服务更加智慧化,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借阅环境。如智能空调系统可以做到随时感知室内空气污染情况,一旦发现有不良物质超标,即会及时作出智慧处理,进行自动通风、消毒;智能安保系统则会自动感知室内温度、湿度、照明度等,并根据最适宜人体的程度作出自动调节。在服务方面,物联网和云计算能实现各类图书资料的自动定位、整理和盘点,节省了图书管理工作人员在图书归放、整理等方面花费的大量时间,让借还工作更高效。而且,不同于数字图书馆各项服务间的相对孤立,智慧图书馆系统会将诸如信息导航、书本借阅、读者点评等原本孤立的服务联接起来,成为兼备处理、管理、决策等各项能力的智能系统,实现图书馆的高效维护和监管。

3 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要素

3.1 构建交互环境

不同于数字图书馆的单方面发送指令,智慧图书馆更为强调不同对象之间的沟通,实时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反馈。因此,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上的更高级别的图书馆模式。智慧图书馆在构建时需要同时配备物联网相关的智能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管理中,实现借阅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交互和对话,以便让图书馆对借阅者的要求能作出更为迅速且更有针对性的反应,实现服务的智能化。

3.2 贴合读者需求

智慧图书馆所依托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会在借阅者的需求、图书馆自身的资源系统和管理系统之间建立智能联接,通过各类资源的整合、优化,运用智能化管理为借阅者提供更为舒适和人性化的服务,以最大化的发挥资源效益。在图书馆的立体化交互空间中,知识服务系统会根据借阅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海量信息中有针对性的挖掘信息并提供给读者,实现快速响应,使管理成本明细降低,而管理效率明细提高。

3.3 建立馆际合作

通过在数字图书馆系统基础上的进一步升级,智慧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功能更为强大,信息整合力度也得到進一步加强。本着优化服务、方便读者的目的,在智慧图书馆构建中,通过加强馆际合作,进一步实现不同图书馆馆藏之间的资源共享,让读者的阅读空间进一步得到拓展和延伸,不再受到单个图书馆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而是实现了跨馆,甚至跨区的借阅服务,让阅读变得更轻松、便利。

4 智慧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智慧图书馆以数字惠民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其在每一个移动终端上的便捷使用。在其进一步发展上,可以根据读者需求推出新的定位服务。如针对高校、研究院等学术性要求较强的用户,可以开展免费信息资源服务,甚至设置专家在线问答,以满足读者群体对专业性知识的需求。而对于一些专业性要求没有那么高的用户,可以普及手机移动终端的使用,随时可以通过网络实行资料查询,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在线咨询。图书馆也可以考虑建立分类信息知识库,对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查找和使用中的常见问题作出分类、总结,并提出解答,对于个性化的问题,也可以实施在线答疑。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检索系统,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准确度,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也可以为每一名读者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根据读者经常借阅的书籍数据来分析读者的喜好及需求,定期在平台进行书目推荐。完善图书评价系统,在搜索栏中将评价高的图书前置,进一步提高搜索效率。同时,也可以建立在线论坛,读者交流版块等,在线实现读者间对于某一书籍的阅读心得交流、某文献中需研究知识点的讨论等,纳入专家点评或建议,进一步加强读者、图书馆之间的互动。

总之,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以及党中央对科技发展,对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发展的要求,以及对物联网行业的重视,与之相关的技术及行业必将得到更快的发展。智慧图书馆,虽然在目前仍属于尚不完善的新兴事物,但在未来,必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智慧图书馆应立足于信息技术,以最大化提升读者群的阅读体验为目的,努力做到促进交互环境的构建,进一步优化感知系统,加强馆际合作,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群提供更为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为建立学习型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郑建明,钱鹏.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模式研究--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与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9(1):41-46.

[2]赖群,黄力,刘静春.借助“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2(5):46-49,34.

[3]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32(5):48-50,54.

[4]赖永波.从数字图书馆到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演进与实现途径[J].情报杂志,2011,30(5):165-168.

[5]李浩.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关联研究--用大数据打造智慧图书馆的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06):31-34.

[6]叶梅,张鹏.构建触手可及的智慧型图书馆--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7):63-64.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策略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