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二年级空间建构教学实践及总结

2019-04-20胡靓

科教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建筑学教学实践

胡靓

摘 要 空间建构教学是现代建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在建筑学专业设计课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在传统建筑学课程中引入空间建构的教学实践,分析和总结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中开展建构教学的主要经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建筑学 空间建构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23

Abstract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modernism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the space-build pedagog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eaching practice which introduces the space build course into design course of architecture major,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education experience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reform.

Keywords Architecture; space-build; education practice

0 引言

在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建构教学也被称为营建、搭建、建造、营造等,其基本内容是通过组织材料建造和制作实物的实践来完成建筑学学习的活动。[1]由于建筑学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特点,自上世纪50年代起,建筑学专业培养体系中便出现了建构课程。然而由于种种现实因素,迫使建筑学教学体系中的建构课程逐渐缩减。[2]时至今日,在国内各高校培养应用型设计人才的战略背景下,传统的图纸教学与抽象构思不仅滞后于当今计算机与虚拟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而且难以满足学生对建筑设计过程认知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使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脱节。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自20世纪初起,代表现代主义建筑的建构教学理念逐渐受到重视,在经历了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教学体系;约翰·海杜克等人的“德州骑警”与“九宫格”教学实践;[3]瑞士ETH-Z“苏黎世模型”教学体系、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空间建构系列课程、法国建筑学院注重空间设计与建构的教学思想、美国库柏联盟(The Cooper Union)的空间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探索后,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建筑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对空间的认知体验和对材料结构的真实建构已成为当今建筑学教学的改革趋势。[4]由于长期受“布扎”教育体系①的影响,我国建造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主要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以顾大庆[5]、丁沃沃[6]等学者为代表的建筑教育者反思了我国一直以来学院式建筑教育的弊端,介绍并提倡建构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姚刚[7]等学者通过建构教学实践总结开展建构教学的主要经验。总之,学界普遍认同建构教学的融入是传统建筑学教育走向现代建筑学教育的主要标志之一。目前,建造教学环节在各主要建筑院校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比较成熟,而在其他建筑类院校的普及仍有待开展。

为此,本研究通过在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低年级的设计教学中,融入建构类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空间建构的实践过程,理解和完善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认识,并通过教学实践前后的问卷调查,对学生专业认知情况进行总结验证,以求为建筑设计课程中建构教学的完善提供案例参考。

1 建构教学的制定与实施

1.1 设计课程中的建构教学引入

将建构课程设置于建筑学二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1)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建筑学“老八校”建构课程的教学经验表明空间认识、空间体验是建构教学最基本的目标;②(2)建构教学中空间认知与体验的教学内容与空间构思密切相关,符合建筑学一、二年级入门级建筑设计的教学要求;(3)与高年级开展的建构教学课程相比较,在建造技术、师资力量、材料造价等方面的标准较低,可实施性强。空间建构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尺度,感知空间,并为建筑设计的抽象构思打下基础。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围绕课程中的两个建筑设计题目分别制定相应的建构题目,使学生在设计构思与空间感知中快速成长。

1.2 教学内容与目标

针对幼儿园和小型图书馆两个建筑设计题目,建构教学内容亦采用一大一小两个题目。小题目利用简单的材料开展满足手掌功能的模型制作,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先通过满足小尺度的模型学会对不同材料的连接与质感的体验;大题目是在固定的空间范围内开展空间设计,并将设计方案以1:1 比例搭建。前者为学生独立完成的设计作品,后者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也是建构课程的重点内容。此外,空间建构过程中对材料的选择、连接以及结构等技术问题,也是课程中的难点,需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指导。

1.3 课程实践

建构课程的实践过程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任务书的讲解与建构理论介绍环节,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讲解不同材料的连接技术;第二阶段是辅助学生开展设计构思与设计过程;第三阶段是指导学生开展空間搭建的过程;第四阶段学生对搭建作品进行体验,作品交流讨论的环节(如图1所示)。

2 教学总结与展望

经过建筑学1502班和1602班各16个学时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效果评估与学生访谈调查两个层面考察建构教学成果。首先将开展建构教学两班学生与同年级未开展建构教学的班级授课效果进行对比总结;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访谈、问卷等调查方法,分析和验证建筑设计课程中建构教学的重要性。

(1)从教学效果上将建构教学与传统授课方式相比较:一是完整体验到建筑设计到实体空间建造的全过程,使学生对设计过程有了深入的理解;二是建造经历提升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教学中出现的不良學习态度;三是团队合作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协作,为工程实践中的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2)学生通过空间设计与搭建课程学习,与未开展搭建课程的班级相比较(如图2所示):一是体会到场所环境在方案设计中的重要性;二是认识到材料质感、节点细部与建筑整体的辩证关系;三是对建筑外立面造型与内部空间尺度的认知更为理性。而这些认知与工程实践中建筑设计的真实表现更为接近。

以上研究表明,在建筑学低年级设计课程中融入建构教学,符合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内高校现代建筑学专业培养的发展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考虑到各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建构教学在课程实践中还需考虑以下两方面问题:(1)考虑小尺度模型制作与1:1模型建构在设计课程中的比例,小尺度模型可实施性强,但缺乏1:1模型空间体验的真实性,而1:1模型也存在搭建周期长,技术要求高等问题。因此需结合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两类搭建题目;(2)由于不同材料在搭建过程中的连接方式不同,考虑到安全性、专业性及经济性等问题,建议给予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经费及场地等条件的支持。

注释

① 布扎体系(Beaux-Arts)主要是指巴黎美术学院建筑系的教学体系,是建筑学教育主要的教学体系之一,对近现代欧美建筑院校教育体系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② 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三年级开设移动空间设计建造实践课程;东南大学一年级开设地标设计建造课程,四年级开设概念建筑建造课程;同济大学一年级开设24小时纸板建造,二年级开设约会亭等建造实践;东南大学暑期实践开设紧急建造课程;天津大学一年级开设建构课程等。

参考文献

[1] 张早.建筑学建造教学研究[D].天津大学,2013:3.

[2] 钱峰,伍江.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史(1920-198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6.

[3] 朱雷.“得州骑警”与“九宫格”练习的发展[J].建筑师,2007(04):40-49.

[4] 周瑾茹.空间建构理论方法在我国建筑教学中的探索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30.

[5] 顾大庆.绘图,制作,搭建和建构——关于设计教学中建造概念的一些个人体验和思考[J].新建筑,2011(04):10-14.

[6] 丁沃沃.过渡与转换——对转型期建筑教育知识体系的思考[J].建筑学报,2015(05):1-4.

[7] 姚刚,董凌,丛勐,李海清.建造如何教学?——东南大学“紧急建造”教学实验[J].新建筑,2011(04):38-41.

猜你喜欢

建筑学教学实践
诗意的空间想象──托马斯·萨拉西诺的乌托邦世界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新常态”下对建筑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建筑学名词审定预备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