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识“错误”资源,巧创活力课堂
2019-04-20沈峰
沈峰
[摘 要] 错误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教学过程中的偏差,而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的错误,并通过这些错误,实时调整教学进度,分析学生错误的成因,找出知识的盲点,让学生在改错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 数学课堂;错误资源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作为数学教师,不能只追求一帆风顺的课堂效果,只有出错的课堂才是学生能力的真实体现。事实上,学生所犯的错误往往是他们思维的一种表现,代表着他们最单纯的想法,有时也代表着他们丰富的创造力,是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懂得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加以巧妙利用,定能拓宽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巧用错误,点燃探究兴趣
在学习中,学生很容易出现错误,这些错误是最接近学生的资源,如果让错误回到学生的学习中,成为教学的一部分,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这些资源巧妙整合,加以利用,甚至可以将错就错,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发现错误,并反思纠正,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強烈的求知欲。
如,在学习“商不变”时,教师先出一题让学生计算:15÷3=5,随后,又写出150÷30,有同学快速说出商是50。这时,教师利用这一错误,让学生再仔细思考,学生明白过来,给出正确答案也是5。下一步,教师又陆续给出1500÷300、15000÷3000……等算式,学生瞬间积极起来,纷纷讨论:“无论被除数和除数一起扩大多少倍商都是不变的。”教师接着提问:“如果两者同时缩小商变不变呢?”在课堂上教师巧妙运用一个简单的错误,引起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这对学习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动力。
二、巧设错误,促进深度思考
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是教师的教学重点。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判断学生错误的价值,加以利用,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知识结构,故意设置一些错误点,以此来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进行深入而有效的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凭借之前的教学经验判断,学生可能不易掌握,但如果将规律灌输给学生,则容易导致学生记忆不深、理解不透。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一个错误点,让学生自己纠错,加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提问:“只要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就能组成三角形么?”有学生认为是对的,有学生则认为不对,应当在最前面加上“任意”两字,这时,学生就这两种答案。有的学生自己设数,动手操作拼凑三角形。学生在探索之后,发现的确应该有“任意”一词。教师巧妙设置错误点,旨在让学生通过纠错,养成深入探究思考的习惯,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更好地吸收数学知识。
三、巧挖“错误”,培养“寻根”思维
在教学中发现了学生犯错,不要急着去否定他们,而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了解他们的思想轨迹,找出错误的源头,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师应将这个过程当做教学的起点,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如,在学习“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出了一道题:“计算一下购买自己喜欢的零食需要花多少钱?”有一个学生这样计算:5.5+0.8=5.13(元)。教师没有立即指出错误,而是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有同学认为,不能这样算,因为个位数没有进位。但该同学并不认同,他说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先算小数,5+3=13,随后算整数,5+0=5。教师这才知道,原来是该同学的计算方式出了问题。另一个同学思考了一会说,“小数部分表示“角”,两者相加是1元3角,因此要往前进“1”,与整数部分5相加应该是6.3元,该同学瞬间恍然大悟。于是,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比较小数与整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告诉学生即使是在进行小数加法也需要对齐数位,无论哪一位相加大于十都要往前进一。学生通过寻找错误根源,认识到数学的规律。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应及时捕捉,将学生的错误转化为宝贵的教学经验,并积极引导,利用发散思维去解读学生,让学生在错误中懂得反思,从而更好地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增强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课堂因此而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赵万青.善用错误资源提高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131.
[2]顾丽芳.巧用错误,演绎课堂精彩[J].教书育人,2016(10):36.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