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童诗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019-04-20俞爱红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9年4期
关键词:童诗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俞爱红

[摘 要] 童诗因活泼欢乐、动感的语言节奏特点而受到学生的喜欢。在童诗的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予以改变,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朗读和背诵童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会童诗的深刻意蕴,使学生在爱上童诗中提升自身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童诗;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诗歌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表达形式,优秀的儿童诗歌能给人的生活带来色彩。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童诗教学,强化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关注阅读与欣赏,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童诗的课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和句进行阅读和欣赏,让学生感受童诗在语言表达上的特色,使学生在对童诗声音的倾听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强化自身的核心素养。

如童诗《老师,您好!》对教师职业进行了赞美。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在阅读和欣赏中用笔画出使学生心灵感到震撼的词和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诗歌的这些语言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尖。

在教学中,通过关键词句的阅读和欣赏,学生和作者产生了共鸣,对诗歌美的内涵进行了有效把握,强化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培养想象力,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诗中几乎所有的诗意都集中在想象上。对小学生来说,想象是他们创造、发明和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和欣赏儿童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诗歌丰富的想象力。

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首童诗创造了儿童的想象形象,作者利用夏天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并反复使用具体描述“我”想象的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最喜欢的一节,且通过朗读交流夏季的特点。在指導学生朗读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朗读,而且要让他们融入课文,通过表演感受课文的意境。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和广阔的。在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学生认识到祖国语言文字无穷的美,提高了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

三、体验纯美情,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诗歌之所以受到儿童的喜爱,是因为除了语言和想象之外,更重要的是儿童诗歌所蕴含的纯美情感。今天所读的经典之作除了具备《诗经》的朗朗上口外,更重要的是它的情感简单而深邃,童诗也是如此,优秀的儿童诗歌蕴含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朗读优美童诗的过程中,作者向朗读者传达了纯净而美好的情感。因此,儿童诗歌具有童真、童趣、童性的特点,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优良气质,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发展高尚情操。

如《秋姑娘》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秋天无处不在的“声音”,丰富而美丽的“感情”,美丽的“脸庞”,都在赞美秋天。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不仅能听到秋天的“声音”和成熟果实的“声音”,还能咀嚼秋天的“味道”。

四、模仿写童诗,强化语文核心素养

儿童诗歌教学是一项高雅的精神活动。通过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领略儿童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领略意象之美。如果在教学中只分析儿童诗歌,引导学生阅读甚至背诵,实际上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要真正领略儿童诗歌,引导学生完成从读到写的过程,在儿童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模仿儿童诗歌的语言段落和押韵风格,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提升,其价值和意义是积极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试着介绍一些简单易懂的儿童诗歌,引导学生模仿写作。如学习《弯弯的船》这首诗时,教师激发学生与生活相联系,理顺学生的知识积累,注重写作方法的转移,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让学生在诗歌王国里徘徊。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诗歌的角度解读课文,密切关注汉语诗歌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指引航向。

在教学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依靠教师对儿童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的重视,使儿童诗歌能够伴随学生成长。因为读写诗歌,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因为读写诗歌,学生喜欢诗歌。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欢阅读,学会诗意表达,学习倾听和思考,轻松愉快地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玲.依托教材资源,历练诗性表达能力[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7(4).

[2]曹雪.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加强语言文字运用[J].课外语文,2017(33).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童诗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又甜又脆的童诗
童诗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