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合作下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其影响力研究

2019-04-20苏林伟乔利利

现代情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影响力

苏林伟 乔利利

摘要:[目的/意义]探索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方法/过程]以2008-2018年ESI中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为基础研究数据,以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样本国家/地区高水平、高影响力的科技文献产出、产出影响力及合作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我国进入ESI学科所属高被引文献的国际合作情况及影响力特征。[结果/结论]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的科研产出影响不同;国际合作强度与成果产出影响力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国际合作对我国大部分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却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

关键词:国际学术合作;ESI;高被引文献;影响力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4.017

〔中图分类号〕G250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4-0143-10

Output and Impact Study of Highly Cited Papers Under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llaboration Based on ESI

Su Linwei1Qiao Lili2,3

(1.Shanghai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1203,China;

2.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3.Institute for Academic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o explore the output and impact of highly cited papers in major countries/territories of the world with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Method/Process]Based on 186474 highly cited papers of 22 scientific fields in 2008-2018 which obtained from th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we took top 10 countries/territories with the highest number of highly cited papers as the main research samples.Then we analyzed the output and  impact of highly cited papers by taking collaboration and non-collaboration into consideration.Besides,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utput and impact of Chinas highly cited papers.[Results/Conclusions]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research output in different countries/territori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nsity of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and the impact of papers;In China,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highly cited papers in most scientific fields,but in some fields,the overall citation impact of internationally collaboration highly cited papers was lower than non-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highly cited papers.

Key words: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llaboration;ESI;highly cited papers;impact

建設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成为科技强国的一个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高等教育建设步伐,《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等政策的发布更是推动了社会各界对于我国科技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关注和重视,也引发了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标准的讨论。在通常情况下,国际一流的学术成果是评价科研单位或是学科入选“一流”的重要考量指标之一。作为国际上评价一流学术成果的公认数据来源,美国科技信息所(ISI)推出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衡量一个国家、机构等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库,其对各学科领域按论文被引频次划出世界影响力排名前1%的高被引论文,对高质量、高影响力的一流学术成果的识别提供了数据支持。因而,为争创一流学科,加快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各高校及科研机构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发表高水平的国际科研成果。在此背景下,国家出台资助优秀人才,鼓励跨国界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相应政策,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产出。其中,国际合作作为推动知识交流和科研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其在高影响力论文的产生过程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正是本文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

1文献综述

11国际合作的战略意义与措施

国际学术合作是现今各国知识共享、知识传递及知识溢出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在宏观层面能较好促进各国知识的交流与传递,加速科技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提高基础研究及科研创新的效率;于微观层面有助于科研产出,提高机构创新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加强学术规范、提升科研深度和成果影响力[1]。知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知识交流日益加强,日益先进的通讯技术同样使得国际学术合作更为便捷,不同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迅速增长,国际学术协作正呈现不断增强的趋势。

国家/地区对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及战略支持是推动跨国学术合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促进和激励跨国学术合作研究,国际组织及各国国家科研机构等出台了相应科技资助政策,欧盟委员会推出European Research Area(ERA)战略,相应放宽了可能阻碍跨国合作的限制条件,德国成立了洪堡自然研究和考察基金会,重点资助国际合作项目[2]。为保持国际合作地位,美国在国际舞台中采用广泛合作策略,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美国各高校及工程院与学科研究实力较强的国家合作。一些亚非拉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对国际合作也愈加重视,金砖五国联合制定了国家科技和创新框架计划(BRICS STI Framework Programme),旨在资助跨国界合作研究项目,俄罗斯非营利性政府机构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RFBR)同样大力支持俄罗斯科研学者参与国际合作框架下的基础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3]。在国家政策指导及基金资助下,我国近年逐步扩大了国际合作范围,陆续与156个国家签订国际科技合作协议[2],“双一流”遴选条件中亦要求高校要深度參与国际或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科学工程,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有深度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因而,在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引发了学界对于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的研究。

12国际合作对论文产出及影响力研究

相对于国际合作政策措施,早在十九世纪便有学者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论证科学合作[4],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国际合作对科研产出具有积极的正效应影响。克罗地亚学者Nevenka Pravdi等通过研究科研合作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合作有助于提高科研产出,且同一批论文作者间的合作频率越高,论文产出越多[5];Bordons M等在对SCI、SSCI中生物医学3个子领域的研究性论文(Article)实证过程中发现,国际合作与文献产出存在正相关性[6]。Cho C C等通过对中国SCI论文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分析发现,无论是跨国合作还是国内合作均有助于提高论文发表率[7]。除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国际合作在引用意义上有助于提高文献的研究水平与影响力。Hayati Z等在对伊朗研究员发表的SCI论文探索过程中发现,国际合作出版物的平均引用次数显著高于国内合作出版物[8];Glanzel W等通过对SCI化学论文高产出的36个国家/地区在1995年发表的化学文献分析,发现国际合作论文的被引次数在总体上要高于纯粹的国内论文[9];叶伟萍等比较了我国“985工程”首批建设的9所研究型大学与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科研产出,发现国际合作能显著提升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影响力[10]。这些研究揭示了合作,尤其是国际合作,在提升研究深度,提高学术水平,进而推动学科发展,实现双一流建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述研究证实了国际合作对科研产出及成果影响力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部分研究也发现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或学科领域的影响存在差异。Glanzel W在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等8个SCI主要学科领域在1995-1996年的文献实证过程中发现,国际合作对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学科产出文献的质量影响差异显著,个别国家/地区在数学和自然科学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论文质量水平甚至要低于国内论文,且部分由2~3个国家/地区合作完成的文献与国内文献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引文优势[11];Leimu R等分析了Oecologia期刊1998-2000年的论文合作情况,发现国际合作对生态论文的引用率影响很小甚至无影响[12];王文平等通过对我国学者发表的生物技术与应用微生物学、电子电气工程等6个重要研究领域的SCI论文实证研究发现,新兴的、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受国际合作的影响程度更高[13]。这些研究从侧面反映个别国家/地区或学科的国际科技合作环境欠佳,可能存在跨国界合作深度不足,缺乏有效政策支持等问题,研究同样启示可基于国际合作角度了解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国际地位,深入探讨与不同国家/地区合作对各学科发展及双一流建设的影响,为完善学科国际学术合作机制提供参考。

13国际合作对ESI高水平论文的影响

ESI数据库作为用于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权威评价工具[14],近年来广泛用于评估科研人员、高校/机构、国家/地区等科研实体的科研实力,随着我国对“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的提出,国内高校更是将ESI指标作为衡量学科及高校进入国际一流水平的重要指标。刘月雷等基于ESI数据评估世界各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科研表现[15],邱均平等利用ESI数据,评价世界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竞争力[16],陈仕吉等则以ESI数据库为基础数据源,构建学术影响力指标,为机构或其他研究实体的学术影响力评价提供参考[17]。学术界亦有学者以ESI作为数据源对国家/地区或机构的合作情况进行探究,Chuang K Y等基于ESI数据库对水资源领域高被引论文进行探索,发现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发文上更倾向于机构间合作而非国际合作[18],Fu H Z等对我国1999-2009年间发表的ESI高被引论文进行研究,发现近半数的ESI论文均是通过国际合作产出的,且合作国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俄罗斯和意大利8个主要国家[19],岳晓旭等基于ESI学科分类的我国科研国际合作情况分析,发现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概论、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合作范围较广,而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等学科的合作广度有待加强[20],但在国际范围内,不同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对ESI高水平论文的产出及影响力存在怎样的差异,尚未进行系统的分析。

为探索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及我国高影响力论文的国际合作、合作产出及其影响力情况,本文将以ESI学科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切入点,探索高被引论文总数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在22个学科领域的高水平论文发表及合作情况及产出影响力,重点分析我国入围ESI学科的世界前1%学科所发表论文的国际合作及产出情况,深入探讨与不同国家合作对我国各学科产出高影响力学术成果的影响,为在科技交流日益频繁的国际大环境下制定更好的学科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2数据与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Clarivate Analytics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ESI),涵盖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28日ESI的全部高被引论文数据(Highly Cited Papers)。在ESI库的结果列表(Results List)中选择”Countries/Regions”字段,指标(Include Results for)选择”Highly Cited Papers”,根据高被引论文总数对国家/地区进行降序,选择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分别为:美国、中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荷兰、西班牙,依次下载各国/地区高被引论文数据。对于高被引论文总数超过20 000篇的国家(美国和中国),结果列表选择”Research Fields”字段,增加过滤条件(Add Filter),分别对ESI 22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数据进行下载。数据共涉及10个国家/地区22个学科领域186 474篇高被引论文。文中所用学科、国家符号说明如表1、表2所示。

22指标体系

本文欲探索比较国际合作与非国际合作下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在不同学科的产出情况及影响力水平,论文中涉及的指标符号及其定义如表3所示。

3分析与讨论

31各国ESI高被引论文发表状况

一定程度上,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可以反映国际合作对高被引论文产出的影响,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越高,表示高被引论文中以国际合作形式产出的论文越多,即可表明,国际合作下高被引论文产出的概率越大体科研实力的重要测评指标之一。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强国,其在除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外的19个ESI学科领域产出的高被引论文数均位列世界第一,且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地区。表4各国22个ESI学科领域高被引论文发表情况显示,美国在22个ESI学科领域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地区。其中,以宇宙科学最为突出,美国在该领域发表了超过八成高被引文献。此外,在临床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神经与行为学相关领域,美国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均占学科论文总数的六成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美国在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高科技应用领域及医学领域的发展相对超前。英国在上述相关领域及药理学和毒理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生物与生化、经济与商学、环境/生态学、地球科学、综合交叉学科及一般社会科学总论等13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数排名世界第二。中国作为唯一一个ESI高被引论文总数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亚洲国家,其高被引论文在数量上已经超越英国跻身世界第二,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数量甚至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可见就总体而言,我国已成为高被引论文的高产出国家。然我国在基础医学与宇宙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产出相对较低,数据显示,我国在临床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免疫学、神经与行为学及宇宙科学的高被引论文数占学科高被引论文总数不到10%。近年我国对医学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政府亦在改革医学科研管理体制及基金持续投入上做了相应举措,在宇宙科学领域亦相应加大了科研投入,但在国际上,这些领域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

32ESI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情况

合作是现如今科技成果产出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参考Bordons M等对国际合作论文的定义,本文将论文的国别信息中出现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的文献界定为国际合作论文[6]。样本国家跨国界合作的ESI高被引论文情况如表5所示。

美国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在数量上显著领先其他样本国家/地区,超出排名第二的英国2倍以上,其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与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数比率近1∶1,可见美国不仅在国际学术合作上取得较好的产出效果,其自身同样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科研能力。我国的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在体量上低于英国与德国,排名第四,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数超出英国与德国,排名仅次美国,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约为47%,如此表明,在国际高水平论文产出层面上,我国总体上也已具备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其他8个样本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都徘徊在80%前后,对于这些国家/地区,高水平学术成果大多数都是以国际合作形式产出,侧面亦可说明,国际合作能够促进这些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产出。

33各国国际合作与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影响力比较

篇均被引频次作为一种测度期刊、学科、机构、国家/地区等评估实体学术影响力的重要引文指标,常用于国际、国内测评各研究实体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样本国家在22个学科领域总体的高被引合作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如图1所示。

根据国际合作与非国际合作ESI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情况,可将样本国家分成3类。第一类,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中国和荷兰,总体而言,国际合作对上述国家学术成果的影响力有显著提升。以意大利为例,其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出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约55。第二类,美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国际合作对这些国家/地区的论文影响力总体上仅产生小幅度的提升。第三類为德国,其国际合作论文篇均被引略低于非国际合作论文,即就论文影响力而言,国际合作总体上并未对德国的论文影响力产生显著提升。我国入围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虽在体量上有了明显的增加,但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水平却有待提高。由图1可见,无论是国际合作论文或是非国际合作论文,其篇均引用频次都明显低于其他样本国家/地区,虽高被引论文已代表世界较高水平的论文,但我国产出的论文,依旧需更注重质量的提升。

34我国ESI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情况

在国家的政策指导及基金资助的推动下,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国际合作强度,扩大了国际合作范围,在科技成果产出方面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收获了较好的成果。对于有我国学者参与的ESI高被引论文,其与其他样本国家合作情况如表6所示。

我国ESI高被引论文的国际合作结构存在明显的学科差异。表6显示,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及药理学和毒理学的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较低。其中,以化学学科最为突出,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仅约4成,一定程度上可说明我国化学学科具备较为坚实的独立创新实力,这与我国在化学领域投入较多的科学基金[21]有一定的关系。在神经与行为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综合交叉学科和宇宙科学领域,我国学者独立完成或以国内合作形式完成的高被引论文率不超过2成,其中宇宙科学的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率不到3%,考虑宇宙科学学科在科研过程中需较高成本和完善设施,如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探索该学科的难度,目前我国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国防科技大学两所高校的航空航宇科学与技术学科(宇宙科学相关学科)被列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宇宙科学领域的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此我国政府应加大该学科领域的科研投入,鼓励学者与领先国家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实现该领域快速发展,学科水平与国际接轨。

在与其他国家的科研合作上,我国与美国的合作频次最多,未有学科例外。美国作为世界领先的科研强国,不仅具有较高的论文生产力,同样具有很强的国际合作力,在由我国学者参与的ESI高被引论文中,约28%的论文与美国存在合作行为,超过与我国科研合作密切程度第二的英国约20%。宇宙科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和神经与行为学的高被引论文均与美国有较高的合作率(与美国合作产出的高被引论文超出六成),与美国合作率相对较低的学科包括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数学,这些学科在我国均有较高的自主科研能力。

35我国ESI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影响力特征

虽在各学科领域我国与美国的合作率高,但合作产出的论文影响力却不及其他样本国家/地区。数据显示,总体上,我国与法国、英国、德国等其他样本国家/地区合作的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均高于与美国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与荷兰合作的论文篇均被引最高。图2显示,我国的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其篇均被引低于中国高被引论文及与样本国家/地区合作产出的高被引论文总体水平,表7为我国与各样本国家/地区合作的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情况。

表7显示,除材料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与行为学和宇宙科学外,我国在其他学科领域自主科研产出的高被引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都低于学科总体水平,个别学科如分子生物与遗传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等与学科平均水平相差甚远,这与我国各学科的发展现状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反映了国际合作不同程度地影响我国各学科产出成果的影响力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与美国合作产出的论文中,未有学科的篇均被引次数高于全部样本国家,微生物学、精神病学/心理学的篇均被引次数甚至低于我国学科总体平均水平,可见虽美国拥有明显的学科科研实力,但与我国合作产出的论文成果并不具备显著的引文优势。我国与其他主要样本国家/地区合作产出成果同样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数据显示,我国与英国在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综合交叉学等16个学科领域合作产出的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均高于美国,与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等国家/地区同样存在合作产出的高被引论文篇均被引最高的学科。如此启示,各学科与不同国家的合作产出成果存在质量差异,学者在选择国际合作国时,可充分考虑该学科与合作国现有合作成效,表7可为我国学者在选择国际合作国时,为产出更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4结语

本文通过对高被引论文产出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在ESI 22个学科领域的高被引论文数据进行探索研究,结果发现,美国与中国的独立自主科研能力均相对较强,高被引论文中近五成是以非国际合作形式产出,远低于其他样本国家/地区80%左右的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率。而从国际合作对高被引论文水平的影响角度,可将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中国和荷兰归为一类,国际合作对这些国家/地区有较大的正面影响;美国、法国、英国和西班牙为一类,国际合作对这些国家/地区仅产生小幅度的正面影响;德国自成一类,国际合作总体上对德国未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此外,中国的国际合作与非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在篇均被引频次上均远低于其他样本国家/地区,可从科研制度角度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科研成果质量提升机制。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在22个ESI学科领域高被引论文国际合作产出及影响力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占比存在显著的学科差异。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及药理学和毒理学的国际合作率相对较低,而精神病学/心理学、神经与行为学、综合交叉学科和宇宙科学则相反;在合作密切程度上,我国与美国的合作强度均相对其他国家/地区更强,但合作产出成果的总体影响力却不及西班牙、法国等其他合作国。就国际合作对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而言,在大部分ESI学科领域,国际合作对我国高被引论文均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但在材料科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与行为学和宇宙科学5个学科领域,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的总体影响力低于我国自主研发高被引论文。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制定完善的学科发展策略,选择恰当的合作国成为我国高校/机构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

本文仅探讨高被引論文产出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其中大部分都为欧美国家,然而我国与亚非拉国家的学术合作也相当紧密,在后续的研究中可适当扩大研究范围,全面探讨洲际乃至不同国家合作对各学科发展的影响。此外,可深入探讨SCI/SSCI论文的国际合作情况,对比ESI高被引论文,从另一视角分析与各国的学术合作效果,为我国各学科制定有效的学科规划及国际合作策略提供理论参考,从而促进我国科研单位“双一流”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倪萍,安新颖.国际合著模式与论文被引相关性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5,36(9):60-64.

[2]黄日茜,李振兴,张婧婧.德国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研究及启示[J].中国科学基金,2016,(3):262-268.

[3]魏芹,邹立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NSFC-RFBR)2003-2012年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情况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4,(2):134-140.

[4]Beaver D B D,Rosen R.Studies in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J].Scientometrics,1979,1(2):133-149.

[5]金炬,武夷山,梁战平.国际科技合作文献计量学研究综述——《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期刊相关论文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3):63-67.

[6]Bordons M,Gómez I,Fernández M T,et al.Local,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 Biomedical Research[J].Scientometrics,1996,37(2):279-295.

[7]Cho C C,Hu M W,Liu M C.Improvements in Productivity Based on Co-authorship:A Case Study of Published Articles in China[J].Scientometrics,2010,85(2):463-470.

[8]Hayati Z,Didegah F.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Among Iranian Researchers During 1998-2007[J].Library Hi Tech,2010,28(3):433-446.

[9]Glnzel W,Schubert A.Double Effort=Double Impact?A Critical View at International Co-authorship in Chemistry[J].Scientometrics,2001,50(2):199-214.

[10]叶伟萍,梁文艳,胡咏梅.C9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分学科的国际合作比较[J].教育研究,2017,(3):53-66.

[11]Glnzel W.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in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authorship Relations[J].Scientometrics,2001,51(1):69-115.

[12]Leimu R,Koricheva J.Does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 Increase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Articles?[J].Bioscience,2005,55(5):438-443.

[13]王文平,刘云,何颖,等.国际科技合作对跨学科研究影响的评价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视角[J].科研管理,2015,36(3):127-137.

[14]霍艳蓉.基本科学指数(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库[J].图书情报工作,2003,(1):56-59.

[15]刘月雷,聂峰英.基于ESI数据库的地球科学领域文献计量分析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6):81-85.

[16]邱均平,赵蓉英,马瑞敏,等.世界一流大学及学科竞争力评价的意义、理念与实践[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4(3):23-26.

[17]陈仕吉,史丽文,左文革.基于ESI的学术影响力指标测度方法与实证[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2):97-102.

[18]Chuang K Y,Wang M H,Ho Y S.High-impact Papers Presented in the Subject Categor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Database of the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J].Scientometrics,2011,87(3):551-562.

[19]Fu H Z,Chuang K Y,Wang M H,et al.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 in China Assessed with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J].Scientometrics,2011,88(3):841-862.

[20]岳曉旭,袁军鹏,黄萃,等.基于ESI学科分类的中国科研国际合作主导地位变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8,39(4):3-17.

[21]苏林伟,田盛慧,赵星.国家/地区高被引论文的科学基金资助研究[J].中国科学基金,2015,(5):371-377.

(责任编辑:陈媛)

猜你喜欢

影响力
关于公布我刊2020年高影响力论文的通知
论慈善组织的影响力投资及其立法完善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My Hobby
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2016年度影响力事件TOP10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