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花根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2019-04-20葛晓瑾陈随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二醇石油醚兰花

陈 俊,葛晓瑾,付 钰,陈随清**

(1. 河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郑州 450046;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郑州 450008)

兰花根为兰科植物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 (L.)Sw.、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Rchb. f.) Rchb. f.、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 等的根。根据古籍《本草纲目》记载:“其气清香,生津止渴,润肌肉,治消渴胆瘅”[1]。兰科兰属植物通常为观赏花卉,但研究认为其根、叶、花、果及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中兰花根性辛、微寒,有清热利湿、活血止血、解毒杀虫之功效。有文献指出,兰花根可治疗肺结核、肺脓肿扭伤等,亦可用于接骨[2-3]。

现代民间医者有用兰花根配伍治疗疾病的经验及部分案例[4-5],例如:兰花根配伍卷柏、野菊花,用以治疗鼻咽癌后遗症;兰花配伍白茅根、山豆根、蒲公英,用以治疗喉癌放疗后遗症;兰花配伍夏枯草、灵仙、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用以治疗食道癌放疗后患者;兰花根配伍茅根、冬瓜皮,用以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兰花配伍美人蕉、徐长卿,治疗神经衰弱;新鲜建兰根,榨汁或水煎服用,用于治疗肺结核咯血,等等。但现有文献对兰花根化学成分的研究报导屈指可数[6],对于兰花根药理活性的研究尚未见报导。

本实验采用阴干的蕙兰根为实验材料,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得到兰花根提取物,经石油醚等萃取,对石油醚萃取部位采用多种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薄层检识结果及核磁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对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总提物及个别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活性研究,以MTT 法考察其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 及小鼠乳腺癌细胞4T1 的增殖抑制作用,以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 为炎症模型,检测NO 释放浓度,以考察所得石油醚部位总成分及单体成分抗炎活性。对蕙兰根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细胞活性研究,为兰花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植物材料

本实验所用兰花根样品采自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经河南中医药大学陈随清教授鉴定,样品为兰科(Orchidaceae)兰 属(Cymbidium Sw.)植 物 蕙 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的干燥根[7]。

样品置于室内阴干后,干燥试样呈不规则弯曲或卷曲长圆柱状,直径约4 mm,表面呈浅棕色或黄棕色,具有不规则横纹及纵纹。质轻而脆,木部呈类白色或类白色,细长,直径约1 mm,质硬,皮部与木部几乎完全分离。

1.1.2 细胞材料

巨噬细胞RAW264.7、小鼠乳腺癌细胞4T1(购自上海中科院细胞库),人肝癌细胞SMMC-7721(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1.1.3 仪器与试剂

TRACE 1310/TSQ 8000 GC-MS联用仪(三重串联四级杆,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超导核磁共振仪(DPX-400 型)(瑞士Bruker 公司);质谱仪(LTQ-Orbitrap XL Hybrid 型)(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1260 型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四元泵、在线脱气机、自动进样器、自动馏分收集器、UV 检测器和Chemstation 工作站,美国AgiLent 公司);LC-52 型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双元泵,UV 检测器);转蒸发仪(N-1000 型)(上海爱朗仪器有限公司)。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371 型CO2恒温细胞培养箱(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SW-CJ-2F 型超净工作台(广州市深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GR60DF 型高压蒸汽灭菌锅(厦门致微仪器有限公司),BSA 124 S、BT 25 S 型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技仪器有限公司),2 µL、10 µL、200 µL、1000 µL 移液枪(德国Eppendorf 艾本德公司),TD 5 型低速离心机(上海卢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Motic AE 2000 型倒置显微镜,BCD-315 TNGS 型低温冰箱(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VarioskanTMLUX 型全自动多功能酶标仪(美国赛默飞世尔公司),MX-S 型涡旋混合仪(大龙兴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血球计数板(上海市求精生化试剂仪器有限公司)。

薄层层析硅胶G、GF254(颗粒范围10-40µm),柱层析硅胶G(160-200 目、200-300 目)(购自青岛海洋化工厂),分析纯甲醇、正丁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石油醚等(购自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RPMI-1640 培养基、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脂多糖(LPS)、胰蛋白酶(0.25%EDTA)、青霉素-链霉素混合液(双抗)(以上均购自索莱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MSO(上海麦克林生化试剂有限公司、美国Sigma 公司),四季青胎牛血清(FBS)(浙江天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rning DMEM 培养基(美国Corning 公司)、LONSERA 胎牛血清(FBS),萘乙二胺盐酸盐、磺胺、亚硝酸钠(上海麦克林生化试剂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单体化合物提取分离方法

取兰花根干燥药材5.6 kg,加以95%乙醇连续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合并提取液,减压抽滤,滤去药渣。滤液经真空减压浓缩,至无醇味浸膏状,得兰花根95%乙醇总提物浸膏869.2 g。浓缩浸膏加以适量蒸馏水混悬,使用有机试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水饱和正丁醇),依试剂极性由低到高,进行多次重复萃取,单次萃取液料比为1∶1,同一溶剂反复萃取5次以上(含5 次),至萃取液基本无色时更换为下一溶剂。将萃取所得石油醚部位进行减压浓缩,挥至干膏,共得石油醚部位萃取物(79.1 g)。

使用100 目硅胶,对石油醚部位萃取物拌样、装柱,以石油醚:氯仿体系梯度(100∶1,80∶1,50∶1,20∶1,10∶1,3∶1)顺次洗脱,收集流出液。根据GF254 薄层板硅胶板检识结果,对具有相同薄层行为的流出液合并,反复利用吸附色谱法(硅胶柱层析)、分配色谱法(凝胶)(二氯甲烷:甲醇)以及重结晶的方法,对该部分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对单体化合物进行薄层检识及13C-NMR,1H-NMR等分析,确定结构。

1.2.2 细胞活性研究方法

(1)细胞培养

巨噬细胞RAW 264.7、人肝癌细胞SMMC-7721、小鼠乳腺癌细胞4T1 均为贴壁生长细胞。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3代以上,待细胞状态稳定,以适量浓度接种于培养皿中,根据细胞类型及生长要求不同,分别选择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或RPMI-1640 完全培养基。将细胞培养皿置于37℃恒温、5%CO2稳定及湿度饱和的培养箱中培养,根据传代培养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2)细胞抑制增殖实验(MTT法)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以细胞浓度为2×105mL-1,每孔100 µL 接种于96 孔培养板中,培养12 h。取出培养板,吸出上清液弃去,设正常组与给药组(石油醚萃取物总部位给药浓度梯度为200µg·mL-1、100µg·mL-1、50 µg·mL-1、25 µg·mL-1、12.5 µg·mL-1、6.25 µg·mL-1,单体化合物给药浓度梯度为100 µmol·L-1、50 µmol·L-1、25 µmol·L-1、12.5 µmol·L-1、6.25 µmol·L-1、3.125µmol·L-1),每个浓度设3 个复孔。给药组各孔加入相应浓度药物200 µL,正常组加入不完全培养基200µL,培养24 h。吸出上清液弃去,每孔加入100µL 不完全培养基及20µL MTT(5mg·mL-1),孵育4 h。终止培养,吸取孔内上清,弃去。每孔加入150µL DMSO,摇床振荡15 min,酶标仪570 nm 测各孔OD 值,记录结果。

(3)NO浓度标曲测定

称取亚硝酸钠,按比例加入蒸馏水配制成100 mmol·L-1亚硝酸钠溶液,以100 mmol·L-1亚硝酸钠为母液,稀释为100 µmol·L-1、50 µmol·L-1、25 µmol·L-1、12.5 µmol·L-1、6.25 µmol·L-1、3.125 µmol·L-1、1.5625µmol·L-1、0.7813 µmol·L-1、0.3906 µmol·L-1、0.1953µmol·L-1、0.0977 µmol·L-1、0.0488 µmol·L-1、0.0224µmol·L-1,共13 个不同浓度点。酶标仪540 nm 测各孔OD值,绘制标准曲线。

(4)抗炎活性测定(NO浓度)

取巨噬细胞RAW 264.7,以细胞浓度为1×106mL-1,每孔100µL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培养12 h。取出培养板,吸出上清液弃去,设立正常组,模型对照组(LPS,浓度1µg·mL-1,),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浓度10 µmol·L-1),给药组(依MTT 结果设定浓度,药物以含1 µg·mL-1LPS 的不完全培养基稀释),每个浓度3个复孔,各孔加入相应浓度药物200 µL,培养24 h。终止培养,取各孔上清100µL,加入Griess 试剂(试剂A[1%磺胺磷酸溶液(5%):试剂B(0.1%的萘基乙烯基二胺)]1:1)100 µL,反应15 分钟,酶标仪540 nm 测各孔吸光值,代入标曲计算NO浓度。

(5)数据处理

检测及计算所得数据导入GraphPad Prism 7.00 软件,绘制柱状图,并以空白组或模型组作对照。对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根据P值衡量各药物作用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提取分离法结果与分析

化合物1(25 mg)白色针晶,易溶解于三氯甲烷等。1%茴香醛-浓硫酸显紫红色,提示可能为甾体类化合物。1H-NMR(500 MHz,in DMSO)数据显示,不饱和区δ 5.33(1H,s)为烯烃氢信号,δ 3.97(1H,d,J=2.3 Hz),δ 3.93(1H,m)为连氧叔碳氢信号。13C-NMR(125 MHz,in DMSO)谱显示,不饱和区仅两条谱线,即δ:(145.2,128.8),对应两个烯烃碳信号;δ:(72.2,66.1)对应两个连氧季碳氢信号。其余碳信号为δ:[55.6,55.5,54.1,45.1,42.0,36.8,36.3,35.5,33.3,29.9,28.9,28.7,27.7,26.4,23.8,22.6,20.9,20.5,19.7,18.9,18.6,11.8(末端CH3),11.7(末端CH3)],以上数据与文献[8]中NMR 数据进行对比,本实验碳谱中δ:[39.7(C-8),39.1(C-11)]两处碳信号与溶剂峰重叠,其余信号基本一致,故确定该化合物为豆甾-4-烯-3β,6β-二醇。

化合物2(125 mg)白色片状结晶,溶于二氯己烷、三氯甲烷、丙酮等有机溶剂。GF254 硅胶薄层层析检识,碘蒸显棕黄色斑点,1%茴香醛浓硫酸显色呈紫红色斑点。1H-NMR(500 MHz,in CDCL3)谱中,较明显的质子氢信号化学位移值为δ:[5.33(1H,d,J = 4.0 Hz),3.50(1H,m),2.26(2H,m),1.98(2H,m),1.51(br,(CH2)n),1.09(br.s,(CH2)n),0.66(3H,s),0.78(3H,d,J = 8.4 Hz),0.81(3H,d,J = 4.1 Hz),0.84(3H,d,J =8.8 Hz)]。13C-NMR(125 MHz,in CDCL3)谱图中共显示出28 条碳谱谱线,即表明该化合物结构中共有28种碳原子,化学位移值为δ:(11.8,12.0,18.8,19.0,19.4,19.8,21.1,23.1,24.3,26.1,28.2,29.1,31.7,31.9,33.9,36.1,36.5,37.2,39.8,42.3,42.3,45.8,50.1,56.0,56.8,71.8,121.7,140.7),其中δ 31.9 处谱线积分值为其余谱线二倍,故推断该化合物共有29 个碳原子,δ 121.7,δ 140.7 两处为烯碳特征信号峰,证明该化合物结构中含有不饱和双键结构。查阅文献[9-10]NMR 数据,进行对比,确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

图1 化合物1-5结构图

化合物3(20 mg)白色结晶,易溶解于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低极性有机溶剂。1%茴香醛-浓硫酸显色,加热后呈紫红色斑点,提示可能为甾体类化合物。:1H-NMR(500 MHz,in CDCL3)谱中,氢信号主要集中于高场区,含有较多非连氧脂肪氢信号,在低场区δ 5.35(1H,d,J=3.8 Hz)处可见到烯烃质子信号,另含一组δ 4.60(1H,m)处可见的连氧烷烃氢信号,高场区δ:[1.00(3H,s),0.66(3H,s)]为与季碳相连的甲基氢信号,δ 1.27(br.s,(CH2)n)显示信号重叠的多个—CH2—结构。13C-NMR(125 MHz,in CDCL3)谱中,不饱和区δ 173.3 为羰基碳信号,δ 139.7 和δ 122.5 处对应烯碳信号,其余信号中δ 73.6 为连氧叔碳信号,δ:(11.8,11.9,14.1,18.8,19.0,19.3,19.8)为末端甲基碳信号,δ:(21.0,22.7,23.1,24.3,25.1,26.1,27.8,28.2,29.1,29.1,29.3,29.4,29.5,29.6,29.7,29.7,29.7 × 3,31.9,31.9,31.9,33.9,34.7,36.1,36.6,37.0,38.2,39.7,42.3,45.8,50.0,56.0,56.7)为饱和脂肪碳信号。以上数据与文献[11]中NMR 数据对照,确定该化合物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

化合物4(16 mg)无色油状,易溶于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1H-NMR(500 MHz,in MeOD)数据显示6 组氢信号,其中2 组不饱和区氢信号δ:[7.71(1H,d,J =9.0 Hz),7.60(1H,d,J = 9.0 Hz)]为邻位芳氢信号,δ 4.28(2H,t,J = 6.6 Hz)为连氧亚甲基氢信号,δ:[1.71(2H,m),1.45(2H,m)]为亚甲基氢信号,δ 0.94(3H,t,J = 7.5 Hz)为甲基氢信号。13C-NMR(125 MHz,in MeOD)显示8 组碳信号,其中4 组不饱和区碳信号分别为δ:(169.3,133.6,132.3,129.9),δ 169.3 处为羰基碳信号,其余3 组为芳碳信号;饱和区δ 65.5 为连氧碳信号,δ 30.5,δ 19.1,δ 13.7(末端CH3)为饱和脂肪链碳信号。结合以上信息,判断该结构中含一个邻位二取代苯环,且两个取代基结构相同。以上数据与文献[12]中谱数据对比,确定该化合物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化合物5(50 mg)白色片状结晶,溶解于甲醇等有机溶液。1%茴香醛-浓硫酸显色,加热后呈紫红色斑点;莫立许反应呈阳性。1H-NMR(500 MHz,in DMSO)谱中,δ 5.32(1H,d,J = 4.9 Hz)为烯氢信号,δ 4.84-4.88(3H,br.m)为3 个—OH 活泼氢信号,δ 4.21(1H,d,J = 7.8 Hz)为β-D-葡萄糖端基氢信号。13CNMR(125 MHz,in DMSO)谱中,低场区δ 140.4 和δ 121.2 处为烯碳信号,δ 100.8 为氧苷端基碳信号,其余C谱数据为δ:(11.7,11.8,18.6,18.9,19.1,19.7)为末端甲基碳信号,δ:(20.6,22.6,23.8,25.4,27.8,28.7,29.2,

31.4 ,31.4,33.3,35.5,36.2,36.8,38.3,41.8,45.1,49.6,55.4,56.2)为饱和脂肪烃碳信号,δ 61.1 为连氧仲碳信号,δ:(70.1,73.5,76.8×2,76.9)为5 个连氧叔碳信号。结合HMBC谱及HSQC谱,查阅文献[13]中NMR数据,进行对比,确定该结构为胡萝卜苷。

化合物结构如图1所示。

2.2 细胞活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2.1 MTT结果

兰花根提取物石油醚萃取部位、豆甾-4-烯-3β,6β-二醇对巨噬细胞RAW 264.7 无明显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存活率均大于90%。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 后,石油醚部位给药浓度为25µg·mL-1时有极显著增殖抑制作用,豆甾-4-烯-3β,6β-二醇给药浓度为25µmol·L-1时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见图2。作用于小鼠乳腺癌细胞4T1 后,石油醚部位在25µg·mL-1仍有极显著增殖抑制作用,豆甾-4-烯-3β,6β-二醇给药浓度为25µmol·L-1时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结果见图3。(图表绘制使用GraphPad Prism 7.00软件)。

图2 提取物及单体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图3 提取物及单体对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活性

图4 NO浓度标准曲线

2.2.2 抗炎活性(NO释放抑制)结果

兰花根提取物石油醚总部位对脂多糖(LPS)所致巨噬细胞炎症模型,有较强NO 释放抑制活性,而豆甾-4-烯-3β,6β-二醇,NO 释放抑制活性不明显。NO标准曲线如图4,给药结果见图5。

3 讨论

兰花作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为高等植物,其生长进化级别较高,成分比较复杂。石油醚萃取部位在兰花根95%乙醇总提物中占比为9.10%。该部分化学成分极性较小且较为集中,分离纯化有一定难度。本实验主要分离得到5个单体成分,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20 mg)、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6 mg)、豆甾-4-烯-3β,6β-二醇(25 mg)、β-谷甾醇(125 mg)、胡萝卜苷(50 mg),多为药用植物中常见化学成分,其中豆甾-4-烯-3β,6β-二醇为兰科植物首次分离得到。

本实验体外活性研究结果显示,石油醚部位及单体豆甾-4-烯-3β,6β-二醇,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抗炎及抗肿瘤(人肝癌SMMC-7721、小鼠乳腺癌4T1)活性,且石油醚部位活性优于豆甾-4-烯-3β,6β-二醇。

图5 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抗炎活性

有文献报导显示:β-谷甾醇对H22 荷瘤小鼠具有一定的抑瘤作用[14],对肺癌[15]、肝癌[16]、乳腺癌[17]、胃癌[18]、胰腺癌[19-20]和宫颈癌[21-22]等均有抑制增殖或诱导凋亡的作用,并有抗炎,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四种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效果[23-24];胡萝卜苷对HeLa 和HepG-2 细胞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作用[25-27],对大肠杆菌有轻微的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抗氧化、降低血糖[28]作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生物活性主要体现在对植物病菌的抑制作用,例如对茄子根际黄萎菌具的抑制作用及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杀菌活性[29],但作用于人体,往往体现出一定的雌激素作用[30],促迸卵巢细胞凋亡,抑制卵巢的抗氧化能力[31],促进雌激素依赖性乳腺癌MCF-7 细胞的增殖[32];β-谷甾醇棕榈酸酯未显示出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 有细胞毒活性[33]。兰科药用植物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作用的独蒜兰、贝母兰、带叶卷瓣兰、杜鹃兰中均含有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甾体类成分[34-37]。

结合前人研究及本实验结果,我们认为兰花根基原种类较多,但目前进行分离研究的仅限于蕙兰根,且所得的化合物种类较少;兰花根(蕙兰根)石油醚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炎及抗肿瘤活性,但兰花根的具体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的药用价值;加之兰花观赏性高,根系发达,在大规模人工栽培、繁育和移植过程中,大量根及须根被废弃,因此,对兰花根的开发利用也有不容忽视的经济价值。

猜你喜欢

二醇石油醚兰花
锦灯笼宿萼与果实的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①
反应动力学拆分法合成(2S,4R)和(2S,4S)-6-庚烯-2,4-二醇
人参水解物中人参二醇的工艺优化及其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
兰花
兰花鉴赏
补肾活血汤石油醚提取物对BMSCs迁移过程中Wnt5a/PKC通路的影响
烟草石油醚含量研究
三七二醇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及HSP70表达影响的研究△
新人参二醇滴丸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
我爱你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