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04-20李维芝
李维芝
云南省曲靖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云南曲靖 655000
卵巢作为一种内分泌腺体,呈现出变化最大的特点,针对其储备功能加以分析,主要体现为窦状卵泡质量、窦状卵泡数量以及性激素分泌功能几方面,其对于女性生殖健康可以进行有效反映。并且对患者表现出不孕症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体现为患者呈现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1-2]。在DOR不断进展的情形下,患者会表现出卵巢功能衰竭的现象[3]。对此为了确保患者卵巢排卵功能可以有效恢复,将妊娠率有效提高,对于卵巢功能衰竭进行避免,需要针对DOR发生风险进行早期评估,并且研究有效方法进行干预,意义显著,该次研究选择该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62例DOR不孕症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62名健康女性作为实验对照组;针对不孕症患者表现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2例不孕症患者作为实验观察组;同时间段选择62名健康女性作为实验对照组;观察组(62例):年龄分布范围为 22~30 岁,平均年龄为(25.29±2.35)岁;对照组(62名):年龄分布范围为23~31岁,平均年龄为(25.32±2.39)岁;观察对比两组不孕症患者的年龄,结果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对于 《生殖医学临床诊疗常规》关于DOR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4],该次研究收治的DOR不孕症患者均符合。②以往不存在卵巢双侧切除史以及单侧切除史。③伦理委员会批准。④知情同意书签署。
排除标准:①伴有高泌乳素血症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②患有精神系统疾病;③表现出全身脏器严重器质性病变;④伴有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其他子宫附件器质性疾病[5]。
1.3 方法
对于两组研究对象准备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发放,就两组研究对象的月经情况、一般资料、既往史、妊娠情况以及盆腔手术史展开调查工作。对于一般情况:主要体现为患者BMI(体质量指数)、年龄、居住地、学历以及工作情况;对于激素水平,主要体现为雄激素水平方面,主要在入组次日清晨完成血清检测[6];对于妊娠情况以及月经,主要包括初次性生活年龄、初潮年龄、流产次数、初次怀孕年龄、月经量、月经周期、痛经、经期以及促排卵次数;对于个人史主要包括患者饮酒史以及吸烟史;对于既往史,主要包括患者盆腔手术史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史[7]。
1.4 统计方法
对于两组研究对象的调查结果,临床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各以(±s)、[n(%)]表示,各行t检验,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后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系列因素,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有效纳入,之后就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影响因素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在人工流产次数、BMI、自然流产次数、药物流产次数以及促排卵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月经量以及盆腔手术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比(±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计量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比(±s)
组别 人工流产次数(次)BMI(kg/m2)自然流产次数(次)药物流产次数(次)促排卵次数(次)观察组(n=62)对照组(n=62)t值 P值0.83±0.25 0.51±0.13 8.942 0 0.000 0 23.36±2.82 22.17±2.51 2.481 9 0.014 4 0.41±0.11 0.22±0.04 12.781 7 0.000 0 0.45±0.12 0.30±0.06 8.803 4 0.000 0 1.27±0.39 0.91±0.25 6.119 0 0.000 0
表2 两组研究对象计数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对比[n(%)]
2.2 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的系列因素,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有效纳入,之后发现,伴随着人工流产次数、BMI以及促排卵次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的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针对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盆腔手术史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史两方面,见表3。
3 讨论
DOR疾病的出现,不但同患者年龄表现出相关性,同先天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均表现出相关性。经过该次研究发现,伴随着人工流产次数、BMI以及促排卵次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的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如果BMI较高,则证明患者表现出肥胖现象,则往往合并呈现出血糖、血脂、内分泌以及血压异常的现象,均会使得患者卵巢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8]。在人工流产后,短时间内,孕激素水平以及雌激素水平会呈现出一定程度下降,从而较易呈现出内分泌系统紊乱现象,对患者如果展开促排卵次数较多,则会使得卵泡呈现出大量消耗的现象,从而会使得患者卵巢储备功能损伤逐渐严重[9]。
表3 不孕症患者Logistic多因素分析
此外盆腔手术史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史均会使得患者呈现出DOR的情况,主要因为此类因素的影响,会使得患者卵巢针对外界表现出的刺激反应性呈现出一定程度加强,使得排卵率呈现出一定程度下降,进而使得卵巢储备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人工流产次数为(0.83±0.25)次,BMI 为 (23.36±2.82)kg/m2,自 然流 产次数 为(0.41±0.11)次,药物流产次数为(0.45±0.12)次,促排卵次数为(1.27±0.39)次,对照组人工流产次数为(0.51±0.13)次,BMI为(22.17±2.51)kg/m2,自然流产次数为(0.22±0.04)次,药物流产次数为(0.30±0.06)次,促排卵次数为(0.91±0.25)次,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单因素分析后发现,在人工流产次数、BMI、自然流产次数、药物流产次数以及促排卵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942 0,2.481 9,12.781 7,8.803 4,6.119 0,P<0.05)。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史、月经量以及盆腔手术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4 8,9.217 2,12.898 8,P<0.05),伴随着人工流产次数、BMI以及促排卵次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增加,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的概率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针对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盆腔手术史以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史两方面,同丁书贵等[10]在《腹腔镜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一文中表现出一致研究结论,此文中观察组人工流产次数为(0.75±0.13)次,BMI为(23.45±2.13)kg/m2,对照组人工流产次数为(0.49±0.15)次,BMI为(22.19±2.51)kg/m2,自然流产次数为(0.25±0.04)次,从而对该次研究结果提供辅助依据。
综上所述,对于不孕症患者表现出DOR的系列因素进行分析,主要集中于人工流产史、BMI、子宫内膜异位症史、促排卵史以及盆腔手术史几方面,对此针对DOR发生风险加以预测,于早期合理选择激素展开对应治疗,有效降低DOR以及不孕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