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压力报警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20唐晓娟孙高红
唐晓娟,孙高红*
(江苏省句容市人民医院,江苏 句容 212400)
气管切开是危重患者临床抢救的一种急救技术,主要作用是抢救因上呼吸道梗阻而引起的呼吸困难的一种重要措施。气囊管理是气管切开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若气囊充气不足,则可导致气道漏气,气囊上滞留物进入下呼吸道造成继发肺部感染;若气囊过度充气,可导致因气管壁长期受压,气管黏膜发生不同程度黏膜灌注损伤[1]。因此,加强气囊管理是确保气管切开患者安全、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就我院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囊压力报警器取得的满意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05月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1.8±5.6)岁,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8例,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无出血,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重症监护室专科护士实施常规护理,包括①日常护理: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②饮食护理:遵医嘱予24h泵入能全力;③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支持;④气管切开护理:每日两次更换气管切开纱布,污染时随时更换,密切观察患者气道湿化以及呼吸机参数情况。
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工气道与气囊压力表直接连接充气至最小封闭压力,并且对气囊压力进行测压并监测。
干预组:在常规会基础上,采用气囊压力报警器,分为接口、压力监测器以及报警器三部分,工作原理:将气囊压力报警器与气管插管的气囊连接,调整压力监测器的压力报警值在25-30cmH2O,一旦气囊压力≤25cmH2O或≥30cmH2O时,则会开始报警,从而提醒护理人员及时调整气囊压力。
1.3 观察指标
1.3.1 气囊压力变化情况
在患者半卧位平静状态,分别读取两组患者充气4h、8h、24h以及48h气囊变化情况,通过将患者原先设置的气囊压力值减去本次测得值计算出气囊变化情况。
1.3.2 不良事件发生率
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反流误吸、肺部感染等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不同时间段气囊压力变化情况
气管切开4h后两组气囊压力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气管切开后8h、24h、48h干预组气囊压力变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气囊压力变化情况[(±s)cmH2O]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气囊压力变化情况[(±s)cmH2O]
组别 n 4h 8h 24h 48h干预组 18 3.52±1.08 5.29±2.43 6.48±3.15 8.32±5.87对照组 18 3.76±1.47 7.76±2.58 9.45±3.67 14.04±6.91 t 0.853 4.517 3.980 4.089 P>0.05 <0.05 <0.05 <0.05
2.2 不良事件
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其中干预组气道黏膜损伤1例,反流误吸1例,肺部感染0例,总发生率为2(11.11%);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2例,反流误吸2例,肺部感染1例,总发生率为5(27.7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组患者气道粘膜损伤均表现为“痰中带血”,两组共7例发生不良事件的患者在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出科时症状均好转。
3 结 果
气管切开是指切开颈段气管,将硅胶套管和金属气管套管放入,此术式是解除呼吸功能异常、喉源性呼吸困难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而引起的呼吸困难的常见手术。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患者正常咳嗽吞咽等生理功能,尤其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功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肠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而在气囊上方滞留,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病原的重要来源[2]。因此,加强气囊压力管理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理想的气囊压力不仅能有效保证人工气道良好的密闭性,同时还能够保证机械通气有效的潮气量,并且还可以避免口咽分泌物等误吸的发生,有效预防VAP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气管切开后8h、24h、48h干预组气囊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传统压力监测需要护理人员频繁监测,不仅极易导致气囊漏气现象的发生,同时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增加;而干预组应用气囊压力报警器,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气道漏气现象,使气囊压力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呈恒定状态,同时,气囊压力报警器能够有效避免因护理人员手持测压表间断测压,测压表断开连接指示气囊而造成的套囊压力损失1-2cmH2O,不仅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还可使护理人员更为有效管理气囊,降低工作量。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气囊压力报警器,可有效减少人工气道气囊漏气现象,并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