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在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19-04-20祝秋萍姚丽文
陆 华,祝秋萍,姚丽文
(上海中医院大学附属普陀医院,上海 200062)
脑梗死在我国临床上是一种致死率与致残率均相对较高的疾病,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而引起的一种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其具体症状表现为神经功能缺失,且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这就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此,该项研究主要针对精细化护理在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抽取7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开展了相关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为70例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其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治疗,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7~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54±4.59)岁,其中Ⅰ级吞咽功能障碍9例,Ⅱ级吞咽功能障碍13例,Ⅲ级吞咽功能障碍13例;干预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56~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7±4.45)岁,其中Ⅰ级吞咽功能障碍10例,Ⅱ级吞咽功能障碍12例,Ⅲ级吞咽功能障碍13例。吞咽障碍诊断标准:应用洼田饮水试验来对患者吞咽困难的严重程度来进行判断,患者保持半卧位,指导患者饮用温水30ml。吞咽功能Ⅰ级:1次性将水喝完,无呛咳现象;吞咽功能Ⅱ级:分2次将水喝完,无呛咳;吞咽功能Ⅲ级:1次性将水喝完,有明显呛咳症状;吞咽功能Ⅳ级:分2次将水喝完,无呛咳反应;吞咽功能Ⅴ级:无法将水喝完。在分组时两组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其中主要包括体位护理、饮食护理与心理护理。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具体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由于大多数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失语与肢体功能障碍,再加上其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与紧张等负性心理,且不利于临床治疗。为此,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个性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患者详细讲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与效果,以此来提升患者的护理配合度与康复信心。(2)饮食护理:在患者意识清晰,且无疼痛的情况下指导其进食,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为患者提供汤汁、稀饭等半流质食物,禁止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别食物。针对于吞咽障碍严重的患者,要给予其鼻饲饮食,确保患者正常的营养摄入。鼻饲期间患者取坐位,禁止说话,以此来防止发生食物返流引起的误吸情况,同时要确保患者口腔的清洁,戒烟戒酒。(3)进食训练:对于吞咽障碍程度较轻的患者,医护人员要选择流质饮食、进食冷食以及减慢进食速度等多种方式来进行有效的进食训练;针对卧床患者,医护人员要对其实施常规的体位护理,指导患者头部前屈,垫高其偏瘫的侧肩部,确保其身体向健侧倾斜,再将食物从健侧咽部送进食道[1];(4)康复训练:吞咽训练:医护人员要利用蘸取 0 ℃ 冰水的棉签来对患者舌根、咽后壁与软腭进行轻微的刺激,并积极鼓励患者进行空吞咽,5 min /次,早晚各进行1 次;舌肌训练: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的舌肌进行后缩、伸出、侧方以及抬高动作,并用舌尖尽量尝试去舔上下唇;针对部分无法自主运动的患者,要利用纱布轻持舌体,帮助其进行多方位运动,在患者具备一定的运动功能后,再应用压舌板来适当的增加运动阻力,强化训练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显效:患者吞咽障碍情况有明显改善,且趋于正常:有效:患者吞咽障碍有所好转,但仍旧存在一定的困难;无效:以上标准均为达到,且出现加重迹象。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 ×100.00 %
1.4 统计学分析
对比数据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检验结果P<0.05 ,组间数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的研究数据比对,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据相关资料显示,多数脑梗死患者都会伴随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这主要是因为延髓病变而引起的咽反射弧受损,严重的情况下会发展为吸入性肺炎,并会引起脱水、营养不良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为此,除常规的护理干预外,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精细化的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特别是较为先进的吞咽康复训练,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刺激下的吞咽动作不仅可以预防肌肉萎缩,增强患者吞咽肌群的协调能力[2],对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咽部是进行冰刺激,不仅可以充分刺激患者各级神经元,实现功能重组,同时也能够大大提高患者舌咽部神经与软腭的敏感度,增强患者局部肌肉的自动收缩运动,以此来促进患者咽部功能早日恢复正常。
根据多年的临床资料显示,精细化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为此,精细化护理应该被广泛应用到具体的临床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