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2019-04-20尹芳
尹 芳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呈贡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在临床上多用来治疗胸腔积液、气胸等症状,该手术在恢复和维持患者胸膜腔负压、纵膈的正常位置作用良好。有研究提出[1],在手术期间,给予患者准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对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了有效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88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n=44),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50~68(57.2±2.8)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51~69(57.8±2.3)岁。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均获知情权,组间差异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
1.2 引流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使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导管,在影像学检测引导下,选择最佳穿刺部分。常规消毒铺巾后,给予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将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导管垂直进针,察觉到针锋抵抗消失后停止进入,将穿刺针退出,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15cm,确定引流管引流通畅后给予固定。随后,可定期给予患者胸腔用药,减少胸膜的粘连和胸腔积液症状。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手术注意事项讲解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准确的护理干预:
1.3.1 心理疏导
患有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在行引流术前多数伴有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在引流术后,患者也可能因为手术创伤、疼痛产生烦躁、焦虑等情绪。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需将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操作流程、术后不良反应、预后影响等方面准确地告知患者,并指导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正确咳嗽、呼吸、表达不适的方法,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并通过对疾病和手术内容的讲解,使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特点具备正确认知,改善患者因了解程度低导致的恐慌、焦虑等负面心理问题。
1.3.2 引流过程护理
行引流术的患者需取半卧位,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需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观察胸腔积液的引流速率、流量等。患者在首次引流当日,引流量应保持在600ml以内,防止复张性肺水肿的出现。注意引流液体性状的变化,并定期更换引流袋,若患者在引流过程中出现异常现象,需及时上报处理。
1.3.3 胸腔注药后护理
护理人员在胸腔注药前后,应仔细检查患者的引流管位置,确保引流管处于腹腔内,在注药后,可叮嘱患者间隔5min更换体位依次,持续30min,在注药后48h可放开引流管。在注药期间,若药物渗入患者皮下组织,可在医嘱下给予局部冰敷和封闭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内容包括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将本科室收集到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病例输入至SSP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以(%、n)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康复时间对比(±s,d)
表1 康复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引流时间 切口愈合时间 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对照组 44 5.1±1.3 9.8±2.4 4.8±0.8观察组 44 4.4±0.8 5.1±0.8 2.6±0.5 t 3.042 12.324 15.469 P 0.002 0.000 0.000
3 讨 论
恶性胸腔积液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具有较大影响,原有的胸腔穿刺引流术因需要反复穿刺,对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大,增加其痛苦感[2]。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应用,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对患者患侧肺脏的恢复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患者行引流术期间,准确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其治疗效果,确保导管对胸腔积液的成功引流[3]。本次研究显示,接受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联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引流、切口愈合、呼吸困难消失等时间节点上,均短于对照组。这是由于护理干预可通过监测患者的引流液性状、情绪变化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引流感受,提高引流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在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时给予准确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患者的引流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干预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