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观察与护理
2019-04-20许璧瑜
许璧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10080)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以剧烈瘙痒、红斑、丘疹、鳞屑、皮肤苔藓样变等为表现,西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与遗传、内分泌免疫、食物、过敏原或环境因素等有关,临床治疗比较因难[1]。自血疗法[2]是把患者自身的血液从静脉血管内抽出来,再注入患者相关穴位,是集中医传统疗法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近年来对70例慢性湿疹患者采用自血疗法治疗,并从中医辨证施护角度对慢性湿疹进行观察,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门诊慢性湿疹患者共7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临床皮肤病学》[1]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8-94)中湿疹的诊断标准[3]。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50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3.2±14.5)岁,病程6~20周,平均9.8周,湿疹面积及严重指数(EASI)评分(12.32±1.86)分。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5 mL 无菌注射器取肘部静脉血4 mL,速刺人皮下后缓慢进针至一定深度,令患者局部出现酸麻胀痛感,回抽无血后,将血液注入穴位,退针后按压针孔3 min左右。取穴以双侧曲池、足三里交替进行,每次2穴,每穴注入1.5~2 mL,一周2次,4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开瑞坦,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10 mg,每日1次,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艾洛松,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应用 SPSS2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处理采用x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 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 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 评分、VAS评分、DLQI评分比较(±s)
*P<0.05
组别 时点 EASI评分 VAS评分 治疗前后DLQI治疗组治疗前 12.32±1.86 6.58±2.25 16.45±4.95治疗1周后 6.35±1.45 4.65±1.30 9.23±2.35*治疗2周后 4.43±1.32 3.45±1.03 6.36±2.35#治疗前 12.25±1.73 6.35±2.41 16.26±4.92治疗1周后 8.43±1.51 4.84±1.46 11.85±2.74治疗2周后 6.56±1.64 3.95±1.25 8.56±2.63对照组
3 讨 论
3.1 湿疹属中医学“浸淫疮”范畴
由于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兼外受风邪,内外两邪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所致。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苏联,最早采用自身静脉血肌肉注射治疗肺结核咯血,随后该疗法传入中国。在 20 世纪六十年代,广州中医药大学靳瑞教授最早采用患者自身静脉血进行穴位注射来相关治疗,并将这一疗法命名为“经络注血疗法( 自血穴位注射疗法) ”。
3.2 自血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发展迅速
其疗效也立竿见影,如痤疮、慢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银屑病等。皮肤病大都与感染、机体免疫失调,或遗传等因素密切相关。其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诱导和激发自体免疫系统产生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产生非特异性脱敏、抗炎等机制有关。[4-6]自血疗法,结合针刺、放血、穴位注射、脱敏于一体,对经络穴位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刺激,自体血清中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既可以刺激抗体产生应激反应,通过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兴奋性,从而释放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机体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阴阳,调整脏腑功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