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老年患者采用预见性防跌倒护理的临床效果
2019-04-20黄思思黄梁露
黄思思,黄梁露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需一区,广东 广州 510000)
近些年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的不断增多,该年龄段的发病数量亦在逐步提升,因心理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间极易出现跌倒事件,严重地影响了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1]。为此,本研究中,笔者将我院住院老年患者62例作为调查分析的对象,这些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及预见性防跌倒护理,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在对照组之上行预见性防跌倒护理的患者设定为实验组,每组样本数均为31例,对照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0.1±3.4)岁;实验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61-82岁,平均年龄(71.5±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常规护理方式,对其跌倒预防中没有相关性措施。实验组在此之上行预见性预防跌倒护理方式,(1)患者等级评估:对住院的老年患者使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年龄(65岁以上)、意识状态、行动能力、睡眠情况(是否使用药物)、平衡或视觉功能、跌倒史、自身活动受限但不接受家人或工作人员的协助、其他类(嗜睡、头晕、贫血、大出血及体位性低血压),以上共八项,评定标准:患者需进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和5次起坐实验(此测试正式测试前允许患者练习1次,测试3次,中间可休息1min,取3次的平均值),时间在30s以上者为高危险人群;时间在20-29s为中危险人群; 时间在11-19s为低危险人群。(2)低危人群护理,此类人群跌倒事件的发生与环境及心理等相关,护理人员应将跌倒的危害及医院的环境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其自主防范意识,并随时关注患者的内心患者,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其负面情绪[2]。(3)中危人群护理,跌倒的发生还与眩晕、药物作用及病情等相关。护理人员应将此类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及时讲解,使其认知度提升,从而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以免跌倒事件的发生。(4)高危人群护理,除中、低危人群护理方式外,还应在患者的床头悬挂高危跌倒警示牌,且在床头柜贴上预防跌倒标志牌,提高家属及患者的防跌倒意识,同时增加巡视频率。将患者的危险状况对家属予以告知,使其时刻维持警惕状况,并实施全天陪同护理[3]。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的跌倒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评分采用百分制,80分及以上的为十分满意,60分及以上的为满意,59分及以下的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率+十分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住院老年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以t和x2检验,P<0.05时,存有临床可比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5%)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4.5%),差异存有临床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跌倒发生率为6.5%(2/31),对照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32.2%(10/31),且t=6.6133,P=0.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老年患者因疾病、心理及药物等因素影响,使其在住院期间极易发生跌倒事件,对其预后影响较为严重。预见性防跌倒护理是针对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后而制定的具有预见性、针对性的一项护理方式,此护理方式主要包括对患者的疾病评估级分级护理干预等,通过预见性防跌倒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使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显著提升,提高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随之其跌倒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4]。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采用预见性防跌倒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远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实验组跌倒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再一次验证了此方式的有效性。综上,将预见性防跌倒护理运用于住院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其护理效果较为显著,应被积极使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