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4-20张祥翰
张祥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湖北 武汉 430071)
骨折是指人体骨骼受到积累性劳损、直接或间接暴力等伤害,而使骨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的情况[1]。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的方法来治疗骨折。然而无论何种治疗方法都离不开良好的护理服务,故笔者对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病人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骨折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实验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2~76岁,平均(56.88±5.57)岁;胸腰椎骨骨折14例,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22例;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13~75岁,平均(56.91±5.60)岁;胸腰椎骨骨折13例,上肢骨折25例,下肢骨折22例。组间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摆放、饮食指导、疼痛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患者病情、文化程度、家庭、社会背景等情况,制定健全的、科学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计划;(2)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其中健康指导方面,护士要针对患者恢复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内容应包括骨折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效果、预后情况、治疗和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以便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防止不良或错误的行为习惯对治疗和康复造成不利影响;心理护理方面,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沟通、引导为主,并结合健康宣教知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针对患者的治疗过程给予专业的、细致的、全面的护理干预。如对患者进行包扎时要注意拉高绷带,便于患者伤肢适当移动;在放置夹板时,在起到外固定作用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感受,注意不能压迫血管、挤压伤口;为了防止骨折移位,可以采用三角巾固定患肢,但同样要留出一定的活动范围;密切观察患者患处疼痛、肿胀、肤色等情况,避免血液循环出现异常。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功能恢复情况。愈合情况评价标准为[2]: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检查提示骨折完全愈合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X线检查提示骨折基本愈合为有效;上述指标均未达到为无效;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标准为: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为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为良;关节功能有所改善,但仍受到一定影响为可;关节功能未恢复,屈伸30度以下为差。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所得所有数据均利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愈合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n(%)]
2.2 两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功能恢复优25例,良32例,对照组功能恢复优20例,良27例。观察组优良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023,P<0.05)。
3 讨 论
人体骨骼具有保护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姿势、运动、造血、贮存矿物质等生理功能,一旦遭到伤害引起骨折就会影响这些功能的正常运行,而且骨折疼痛剧烈,容易发生感染、畸形,严重者可造成休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3]。因此,积极的治疗对促进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由于骨折愈合需要的时间较长,愈合和功能恢复期间患者活动受限,因此良好的护理也必不可少。
本文通过对比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对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发现,观察组愈合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且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95.00%也高于对照组的78.33%,与白小丽研究结果一致[4]。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考虑是因为在观察组中,我们首先充分考虑了患者之间的个体性差异,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护理服务计划,使护理更有计划性、全面性。其次我们加强了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避免了不良行为和认知对患者治疗造成的影响,帮助患者树立了信心。另外,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对患者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改进操作方法避免了这些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促进骨折患者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