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2019-04-20吴涵
吴 涵
(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广东 珠海 519000)
血液透析是当前临床治疗肾功能衰竭的常用手段,血液透析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于无其它有效静脉通路,需要立即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则应首选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做为有效的血管通路。中心静脉导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操作方便快捷、透析血流量大等优点,但是随着导管在静脉中留置时间的延长,会存在血栓导致导管堵塞、流量不足、导管脱出、感染和患者生活不适等并发症,影响了血液透析效果[1]。因此在血液透析时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治疗期间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进一步巩固透析效果,降低并发感染发生率[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选定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患者78例研究,做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选定本院收治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78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例数=39)、研究组(例数=39)。研究组女性17例,男性22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年龄为(46.52±5.1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例数之比是10:13:16。对照组女性18例,男性21例,年龄在26-67岁,平均年龄为(46.67±5.0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高中、初中及以下例数之比是11:12:16。基线资料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包括监控生命体征、病情变化、遵医嘱治疗以及常规导管护理操作等。
1.2.2 研究组:(1)提出循证问题:如何降低血液透析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2)建立循证支持:对于提出的循证问题,护理人员应积极查阅资料,找出科学的循证依据,共同参与讨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3)评价证据:全面、系统的评估检索证据,及时展开讨论,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4)护理方法:①导管堵塞、血流量不足:当遇到导管抽吸不通畅时,应考虑有血栓的形成,配合医生进行导管的位置的调整,切勿未彻底消毒导管伤口就反复转动导管,遵医嘱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切勿往导管内推注生理盐水,容易将导管内血栓推注到病人血管内,造成不良后果。②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液透析一切操作均应遵循严格无菌原则,改变传统的使用消毒棉枝消毒导管皮肤伤口的方法,首先使用2次0.2%安尔碘消毒纱布以中心向外消毒,彻底清洗伤口及周围皮肤污渍,再使用0.2%安尔碘棉枝2-3次由内向外消毒伤口和导管上的分泌物、血迹等,之后使用3M透明敷贴加无菌纱布包扎、使伤口不与外界空气接触,同时可以防水,减少患者细菌感染机率。③导管脱落: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置管宣教,使其认识到置管的重要性,操作换药时动作应轻柔,检查导管有无脱出,缝线有无脱落,告知患者切勿自行将导管送回血管内,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1.3 观察指标
并发症:统计所有研究对象透析期间导管堵塞、感染、导管脱出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5.0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数据,表达形式为[n/(%)],以 检验为主,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5.13%)显著较对照组(23.08%)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 论
血液透析通过中心静脉导管将患者血液引出建立体外循环,通过血液透析装置,清除患者体内多余水分和代谢产物,调节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将干净的血液再次回流到病人体内,治疗期间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对于血液透析效果影响较大。循证护理是将可信的、有价值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为依据,提出循证问题,找出循证依据,将当前的研究成果结合临床实践,根据得出的循证依据以及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血液透析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中,可有效延长导管的使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工作顺利进行,明显提升了护理质量,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在王辉[3]等研究中,观察组(循证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6.25%、52.08%,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循证护理在血液透析采用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护理中的有效性、可行性,应当作为血液透析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理想的护理方法。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采纳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信赖,并进一步推广。